從一張數位證書的發展來看:我們與數位轉型的距離
從一張數位證書的發展來看:我們與數位轉型的距離

數位轉型是這幾年產業界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從產官學都可以看的出來對這個議題的焦慮感,對於企業界恐怕更是,光看到這些年相關的研討會,雜誌媒體上的倡議主題就可得知。

但是在實務上會發現有很多的違和感,常常會讓人覺得:「這樣就是數位轉型嗎?」

萊爾富HiSTORE智慧販賣機
萊爾富的HiSTORE智慧販賣機。
圖/ 程倚華/攝影

例如之前曾經在台北市吵過一陣子的智慧販賣機議題就是個類似的現象。販賣機確實在進化,從過往只能接受硬幣,到現在配合市場趨勢而走到可以接受多元支付,然後我們為了簡化把這樣的改變叫做「智慧販賣機」,只是這樣就真的具備Smart了嗎?還是只是我們為了方便所以這樣叫感覺比較潮?

推薦閱讀:7-11、全家都導入!四大超商搶攻的「智販機」和自動販賣機有何不同?

自動化是數位轉型的「開端」而非終點

但在筆者實務上參與了許多與客戶端的會議後,發現這其中有著非常大的落差和誤解,如同已經有許多的顧問業者在輔導傳統帶設備的產業時,到最後客戶端可能認知到的數位轉型結果常成了把過去的人工轉成自動化,或者只是導入自動化設備,卻非以純數位的角度來思考。

當然這樣的過程是優惠到了自動化設備和自動化顧問業者,但若把過去有人工的狀況透過自動化做到無人的狀況,其實只是數位轉型的「開端」卻非數位轉型的「終點」。

推薦閱讀:數位身分證即將上路,我們準備好改變了嗎?

舉一個近期參與的好案例。目前現行大家習慣看到的證書證照型態大多都還是紙本形式,於是相關單位決定應該啟動一個數位證書的專案,可惜的是,負責專案的成員都還能明白目前的數位證書相對於真正的數位化證書,充其量只是先把目前的紙本證書直接mapping轉換成一個數位的文件,而非真的以數位資料為主的數位化,而在真實的數位轉型中,有意義的並非這個數位證書(PDF),而是以資訊流為主的資料,因為在不同的系統中所能解讀的其實並非是文件的PDF而是資料,它可能僅是一串看似亂碼的數值而已。

但為何相關成員都明白,卻又還是得先做一個好像很跛腳的數位證書呢?答案很簡單!一切都是為了「人」。

因為人類能理解看懂的並非這些數值,而是如同現實世界中的各式印出的優美證書,這些證書代表了他所能認知的意義。

我們知道了最終的答案和終點,但在走到終點前,我們就必須找到一套與過去或者與現在相容的方式,來讓這個終點有機會開始走的到,而非只是抱怨為何不一次到位。

在真實的世界中,一步到位必須搭配著天時地利人和,就像過往大家會說為何中國可以把行動應用及支付做的極好,都是類似的原因。並非我們不行或者先進國家不行,而是彼此在發展的路徑中客觀環境才是真正影響你前進的因素,而非只是單純的幾個原因。

在數位證書這一個過程中,我看到團隊已經知道有這個現象,因此在現在雖然只是先做了紙本對應的數位文本,卻又已經開始埋入了真正啟動數位轉型的因子,讓數位證書可以接著真正開始演化,直到最後會發現不再需要「證書」,這時數位轉型可能才終告一段落。

而這樣的過程可能得花上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也因為我們得考量到各種Legacy(延遲)的存在,而不是過於理想的去掉Legacy來思考,這樣才可能有機會完成一個好的數位轉型。 只是也因為如此,可以看到我們到底離數位轉型有多遠?若無法建立以資料優先數位為主的心態,那麼數位轉型恐怕就還只是停留在空談吧!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數位轉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