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危機:企業內貧富差距超大,十萬員工放無薪假
迪士尼危機:企業內貧富差距超大,十萬員工放無薪假

在新冠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下,迪士尼旗下遊樂園全數關閉,並且讓超過10萬名員工放無薪假,相當於迪士尼樂園和渡假村的一半人力。與此同時,迪士尼高階主管依舊坐擁資產,凸顯出第一線員工和高階主管的企業內貧富差距,也讓外界對企業在面對危機時,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照顧員工有了新的體認。

迪士尼生財之道遭疫情重創

細數將近一百歲的華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下稱迪士尼)旗下產業,除了主題樂園、飯店、電影製片廠外,還有諸如ESPN等電視台。然而,迪士尼最核心的生財之道在旅遊、渡假和娛樂,所以在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下受到重創,也傳出了要大舉讓員工放無薪假的消息。

十萬名員工放無薪假 每月節省150億元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迪士尼打算讓超過10萬名員工放無薪假,這麼做可以幫公司節省每月大約5億美元(約新台幣151億元)的成本。而這些要被放無薪假的員工大部分都在迪士尼的樂園和渡假村部門工作。在迪士尼2019年的總收入中,來自該部門的收入佔了總收入的35%。

共體時艱 高階主管宣布減薪

對於那些要被放無薪假的員工,迪士尼表示雖然他們不會再收到薪水,但迪士尼會幫他們付接下來一年的健保費用。同時,為了展現迪士尼高階主管和第一線人員共體時艱,有的迪士尼高階主管也宣布減薪或是一段時間內不支薪。舉例來說,迪士尼董事長艾格(Bob Iger)今年會放棄領300萬美元(約新台幣9,078萬元)的薪水;迪士尼執行長查佩克(Bob Chapek)則會放棄領125萬美元(約新台幣3,783萬元)的薪水。

底薪不是重點 股利和獎金才是

然而,《富比世》雜誌報導到,迪士尼兩名高階主管這麼做雖然在公關上是很聰明的一步,但是卻便宜行事,想讓外界忽略他們領取鉅額股利和獎金這件事。對迪士尼高階主管而言,底薪並不是重點,收入的來源主要仰賴股利和獎金。

企業內的貧富差距 收入相差900倍

Bob Iger迪士尼CEO
圖/ Reuters Connect

去年,時任迪士尼執行長的艾格賺了4,7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2億元),這個數字比迪士尼員工收入的中位數高了900倍。現任迪士尼執行長查佩克的年度紅利則被規定不能少於薪水的300%,業績獎金則不能少於1,500萬美元(約新台幣4.5億元)。

出入被要求搭乘迪士尼飛機

除此之外,迪士尼的高階主管出於維安原因,所有私人行程都「被要求」搭乘迪士尼的公家飛機。去年,這些行程的花費加起來要花公司36萬7,000美元(約新台幣1,111萬元)。迪士尼董事長艾格更有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的健康補助金,讓他去從事健身或營養管理等活動。

迪士尼孫女批評 沒有照顧員工

迪士尼的共同創辦人羅伊迪士尼(Roy Disney)的孫女愛比蓋爾(Abigail Disney)痛批高階主管拿太多錢了,尤其和基層工作人員一比更是明顯。愛比蓋爾在Twitter上抨擊迪士尼讓員工放無薪假的同時,又發放鉅額股利給股東們,完全沒有想要照顧員工的意思。

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愛比蓋爾表示,身為迪士尼的後代,「當我看到這樣的濫權發生,並且和迪士尼之名綁在一起時,要我旁觀是非常困難的」。

桑德斯:企業貪得無厭

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同意愛比蓋爾的說法,他在Twitter上寫道:「這太過分了,企業的貪得無厭正在摧毀這個國家的網絡,這件事必須被阻止。」

不到年底不知道拿多少

根據迪士尼發言人的說法,高階主管的股利和業績獎金能拿到多少,不到年底是不可能知道的,畢竟這得看他們的表現而定,「現在就去推測2020年的獎金金額是不成熟又不負責任的─尤其是在四月,這個史無前例的全球傳染病大流行期間」。

股票分析師:這麼做是正確的

然而,對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的股票分析師夸德拉尼(Alexia Quadrani)來說,迪士尼讓員工放無薪假這件事「是正確的」,她說:「如果你能藉由讓他們放無薪假而省下35-40%的成本,這能創造出很大的差別。」

放無薪假可以申請政府紓困金

面對外界的批評,迪士尼發言人表示,這些批評都被誤導了,而且也不公平,這些被放無薪假的迪士尼員工可以領取政府的紓困金。

這麼做並不簡單

當被問到除了讓員工放無薪假,難道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迪士尼發言人對著記者說:「我建議你去查查看『上市公司』和『信託責任』的定義。」迪士尼發言人接著說,公司並非輕鬆地就做出這樣的決定,這麼做是為了確保公司的信用評級維持在穆迪(Moody’s)評價的A級。

每月領到至少121億元

至於被迪士尼放無薪假的員工,可以領到多少政府的紓困金呢?

根據《金融時報》的計算,加州、佛羅里達州和法國迪士尼樂園被放無薪假的員工,加起來每個月可以從政府手上領到至少4億美元(約新台幣121億元)的紓困金。假使迪士尼樂園到七月都還沒重新開門營業,直接和間接來自政府的救濟金可能會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3億元)。迪士尼表示,《金融時報》計算錯誤,但他們並沒有提供真正的數字。

每周可領八千多元 連續領十二周

以受創最深的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為例,這裡有大約7萬名員工現在必須仰賴佛羅里達州飽受批評的失業紓困計畫,在這個計畫中,失業者每周可以領275美元(約新台幣8,322元),並且連續領12周。UNITE HERE工會表示,佛羅里達州的紓困金是全美最少的。

穿精靈裝迎接遊客 每小時快400元

Dismaland
圖/ Dismaland

四年前,薇拉迪歌(Estefania Villadiego)和丈夫與女兒一起從哥倫比亞搬到佛羅里達州,她在迪士尼世界找到了工作:穿上精靈裝在灰姑娘的城堡歡迎遊客,這份工作每小時付她13美元(約新台幣393元)。薇拉迪歌說,她的薪水實在是太低了,讓她必須加班才能「有食物可以端上桌並且活下來」。

上個月,迪士尼世界關了起來,連帶薇拉迪歌也失業了。現在,她一邊在家陪伴女兒讀書,一邊等待佛羅里達州失業救濟計畫的回應。

工會主席:田地有爛菜,員工在挨餓

代表許多迪士尼員工的UNITE HERE Local 737工會主席海肯(Jeremy Haicken)表示,整個系統已經「完全崩潰」,只有一小部分的迪士尼員工在疫情爆發後有收到薪水。海肯說:「這是一場令人不敢想像的災難,在佛羅里達州的田地裡有爛掉的蔬菜,因為餐廳都關門了(沒人要買)。同時,被解雇的服務業員工正在挨餓。」

還沒說股利怎麼辦

除了迪士尼高階主管的高薪為人詬病,迪士尼的股利問題也受到關注。和其他大型跨國企業不一樣,迪士尼至今還沒有說他們要拿股利怎麼辦。通常,迪士尼會在每年的七月發放半年的股利。去年,迪士尼發出了大約30億美元(約新台幣908億元)的股利,這筆錢相當於所有迪士尼樂園員工六個月的薪水。

疫情當頭,企業的責任是什麼?

英國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訪問教授埃克爾斯(Robert Eccles)說:「整個國家都在跌跌撞撞,美國總統寧願作秀不願領導,然後還有這些手上握有許多資源的大型企業。」

「他們的責任當然不是去研發疫苗,但難道他們的責任不是應該盡全力支持員工嗎?」

發股利討好股東 要納稅人養員工

在股利這一塊,其實歐美大型企業都出現了一樣的問題,這些大型企業為了討好股東股利照發,卻讓全國納稅人共同承擔救濟失業員工的責任。在歐洲,福斯汽車(Volkswagen)、BMW、戴姆勒(Daimler)汽車公司就被砲轟一邊仰賴政府的無薪假救濟計畫,一邊繼續發放股利給股東。德國一名資深政治家就形容這些汽車公司的決定展現了「資本主義的醜陋面孔」。

呼籲避免佔用政府資源

歐洲兩大精品集團LVMH和開雲集團(Kering),原本要把放無薪假的員工列入法國政府的救濟計畫中,但在競爭對手呼籲全國團結、避免佔用政府資源後,決定撤回這個決定。

美國漢堡連鎖公司Shake Shack面對的情形也差不多,在被外界抨擊後,Shake Shack歸還了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元)的聯邦政府貸款,讓這筆貸款可以用於扶助家庭式小型企業。

覺得迪士尼自私自利?

英國劍橋大學公司法教授切弗芬斯(Brian Cheffins)說:「現在社會瀰漫著一股團結的氣氛,這種氛圍我們從二戰之後就沒有看到了。(迪士尼)的確會有困難的公關問題要解決,任何覺得迪士尼的所作所為是自私自利的觀感,都會重創他們精心培養的形象。」

迪士尼:不回答假設性問題

當被問到要是封鎖期延長,超過員工可以領失業紓困金的時刻,迪士尼會不會出手幫忙時,迪士尼發言人說:「如果你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或是政府會採取什麼行動,拜託告訴我。否則,我不會回答你的假設性問題。」

員工是魔法 相信迪士尼會幫忙

今年34歲、在迪士尼世界餐廳中工作的單親媽媽甘博(Lacey Gamble)則對迪士尼有信心,她說如果封鎖期延長,超過她可以領失業紓困金的期限,迪士尼一定會出手相助。甘博說:「迪士尼知道員工是魔法,他們需要我們,就像我們需要他們一樣。」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

延伸閱讀:
1. 米奇米妮被伸鹹豬手 迪士尼扮裝人員的辛酸淚
2. 研究:迪士尼卡通太夢幻 對小孩恐有害
3. 「給我自由,要不然就給我COVID-19」美國各州出現反隔離政策示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