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價值企業100強」獨家調查,TOP 10搶先曝光
台灣「高價值企業100強」獨家調查,TOP 10搶先曝光

「毛三到四」、「說一不二」、「慘業經驗」……這些詞彙,都是被拿來戲稱台灣長達20幾年來,代工產業陷入低毛利率沼澤,苦苦掙扎的窘境。

素以電子代工大國著稱的台灣,一直無法擺脫「賣價格」的金箍咒,當品質和速度無法差異化,便只能開始薄利多銷,但「CP值大國」下的代工廠,毛利率卻長期低迷,僅剩下3到4%。

但是,時至2019年,有一批企業,他們拚的已經不是「價格」,而是「價值」;他們已經擺脫「低利率求生」的思維,做出了台灣企業缺乏的「品牌聲量」,在面對疫情衝擊時,更擁有堅實的戰力在混亂的2020年踏穩腳步。

《數位時代》鎖定本刊長期關注的15個台灣產業,首次企畫製作「高價值企業100強」排行榜,針對共計1,087家2019年營收超過1億的上市櫃公司,對其2019年「營收」、「營收成長率」、「稅後淨利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4項財務指標加權綜合排名,一探究竟,誰是最具競爭力的高價值企業?

完整榜單與趨勢解讀,將於5月初在《數位時代》月刊及網站正式揭露,在此之前,我們先為讀者整理出一些重要訊息。

高價值企業100強,搶先揭密TOP 10!

在1,087間企業中脫穎而出的TOP 100,有26家為半導體公司,整整占據超過四分之一的名額,國民地位難以撼動;金融保險業者為入榜第二多的產業、共計20家;電子零組件業者則位居第三,入榜10家。

針對不同財務指標,進行權重計算並混合排名後,前10名企業如下:

NO.1——大立光電/半導體/95.32分
NO.2——鈊象電子/文化創意/92.64分
NO.3——玉晶光電/半導體/92.12分
NO.4——台積電/半導體/90.36分
NO.5——矽創電子/半導體/89.5分
NO.6——穩懋半導體/半導體/89.4分
NO.7——義隆電子/半導體/89.28分
NO.8——譜瑞科技/半導體/89.04分
NO.9——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金融保險/88.92分
NO.10——裕隆日產汽車/汽車工業/88.7分

觀察一間企業的成功與否,離不開三個面向:產品領先度、市場/客戶親密度及營運控管優劣,在榜上的公司,大致都脫不了這幾種優勢。

「但就產品領先度來說,如果只有領先一兩年的技術,有些公司會活得很辛苦,往往只能成為『一代拳王』、很快走下寶座,但如果已經成為『產業標準制定者』,等於完全獨霸市場,掌握話語權,台積電跟大立光是最典型的例子。」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表示。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則觀察,單單審視前三名「大立光電」、「鈊象電子」和「玉晶光電」,投入很高研發費用,是他們的共同的特性;再者,他們所處的產業都是正在向上的產業,還未進入高原期,爆發力仍舊十足。

大立光、台積電、鈊象、上海商銀、寶雅...經營心法公開

《數位時代》鎖定的15個產業包括半導體、光電、電子零組件、電機機械、電腦及周邊設備、電器電纜、通信網路、資訊服務、電子通路、其他電子業、金融保險、汽車工業、貿易百貨、觀光事業和文化創意。上榜的企業中除了是領域中的佼佼者,不乏有許多值得探討深究的轉型歷程、商業模式及經營心法。

像是台灣光電業中的NO.1、更是世界NO.1的大立光,蟬聯股王長達9年,曾創台股最高股價紀錄,探究這家企業如何成功,「心無旁騖」是對執行長林恩平的最佳形容,他不猜測未來,只專注做3件事:鎖定目標、持續擴充、不畏雜音。

台灣之光台積電,無疑是全球半導體業界的龍頭,更是榜上唯一一間營收超過1兆的企業。在2019年10月31日股價站上300元大關,市值突破8兆新台幣,超越迪士尼,一路走來不只持續精進先進製程,更掌握各產業發展趨勢,不單單只是供貨,還當起企業們的軍師,成為蘋果、華為的首選。

文化創意業中第一名的鈊象電子,一直是台灣低調的「遊戲股王」,素來是遊戲業中的資優生,2019年營收又站上歷史新高,從五花八門的遊戲機台,走到家喻戶曉的《明星三缺一》,成功的背後,是他們面臨兩度存亡之秋的重大抉擇。

本土家電品牌禾聯碩沒有華麗行銷手法、台味十足,10餘年來只靠「液晶電視、冷氣」兩樣產品行走江湖,但和其他同被列為電器電纜業的家電品牌相比,一直是毛利之王,往往能創造高出同業10~20%的毛利率,靠著始終如一的品牌認知和自我定位。

金融保險業中的佼佼者上海商銀,是台灣的老字號銀行,規模不大、作風低調,卻能在去年打趴一堆上市櫃金控,EPS高達3.5元、每位員工平均替公司賺進631萬元,業界第一,背後的秘訣就是一個「穩」字,避開風險、深耕企金客戶,讓百年銀行再攀高峰。

本土美妝零售品牌寶雅,是貿易百貨業者中,常常做出「令人想不到的事」的一間公司,目前全台230家門市,目標2029年展店翻倍,市占膨脹速度之快,數度問鼎百貨股王寶座。寶雅平均每間店有上萬種商品,如今更揮軍五金市場、強攻北市蛋黃區,為邁向下一個營收新高積極鋪路。

觀光事業六角國際,旗下擁有9間餐飲連鎖品牌,其中以日出茶太最廣為人知,在全球已有超過1,000間分店,在面對疫情衝擊,餐飲業者求生存的時刻,六角早已做好準備,「築高牆、廣積糧」的企業文化成為六角能夠站穩腳步的條件,持續往百億營收目標邁進。

就《數位時代》觀察,這100間企業無非都滿足了幾項特點:懂得權衡輕重緩急,在眾多營運項目中做出取捨,即時止損;認清自我不足,靈活變通「勝利方程式」,不斷因應市場快速調整營運策略;一心一意專攻某項技術領域,把技術做到市場第一、拿下市占,掌握話語權。

手握超強核心競爭力,30家潛力企業出列

除此之外,《數位時代》也從觀光百貨、金融業、文化創意業、電子業、資訊服務業、通信網路業等6大領域類股中,篩選出營收持續成長的30間高獲利率、但年度營收低於100億的潛力企業,他們規模不大,卻是獲利之王。

例如電子業中的川湖,是台灣最大伺服器滑軌供應商,全球市占超過3成,更跨界打入廚具導軌領域,找到穩定營收來源;是方,掌握了台灣進出虛擬世界的命脈,有全台最大的網路交換中心,吸引亞洲9成海底電纜登陸,亞馬遜、Google、微軟都是客戶。

又或是通信網路業中的是方電訊,只要有網路需求,這間公司就有一席之地。是方連接大量海底電纜資源、加上身兼國內網路轉運站,吸引全球科技巨頭上門光顧,背後強大的機房與連線資源,更讓他們的雲端業務光速起飛。

「台灣的好,在於有足夠變動性,想法夠靈活。」台科大管研所客座教授、酷點校園董事黃丙喜說,許多產業受到疫情影響,當下都有衝擊,但他相信,只要能抓到新改變、做好準備,賺錢功夫不會馬上消失。潛力公司雖然規模有限,產業中沒它,卻不行。

完整榜單與趨勢解讀,將於5月初在《數位時代》月刊及網站正式揭露!

責任編輯:陳映璇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