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對於第三方維修行為的嚴打是出了名的,不管是iPhone、Mac電腦抑或是其他配件裝置,官方都建議消費者前往授權門市解決裝置故障問題,而不是自行拆機,或是交給第三方動手。
在設計產品時,蘋果也會使用包括梅花螺絲在內的大量定制組件,以及採用高度一體化設計,提高拆機和破解的門檻,同時也在系統內植入了嚴格的檢測手段。
從個人角度看,蘋果採取較為嚴格的安全措施也無可厚非,初衷還是為了「不留後門」,以便在裝置丟失或被盜時確保數據安全,何況在個人隱私方面,蘋果也一直是重視有加。
但這種「軟硬體封閉」的策略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在最近,一些筆記型電腦回收商就因二手MacBook的數據清除問題而陷入了苦惱。
其中一名代表叫做喬什·邦斯特德(Josh Bumstead),他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照片,表示手頭上有大量堆積的回收MacBook,但他卻不能拿到二手交易市場處理。
「我本來想做一些負責任的事,先清掉裝置上殘留的用戶數據,但蘋果沒能給我這個機會,所以我只能選擇直接拆解、銷毀這些價值3,000美元(約新台幣8.9萬元)一台的MacBook電腦,並以每台12美元(約新台幣359元)的報廢價處理,這件事真的很諷刺。」
核心原因在於MacBook內建的晶片。事實上自2018年的新款MacBook Pro、iMac Pro以及Mac mini開始,蘋果就在裝置中集成了一顆 T2安全晶片 ,本身是蘋果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和裝置安全才出現的,以阻止用戶或者第三方私自更換Mac的配件,或是清除數據。
根據蘋果官方文檔的介紹,凡是配備了T2晶片的Mac電腦,都會在開機時啟用「安全啟動」功能,以確保Mac「始終從合法、經過認證的系統中啟動」。
如果你嘗試在搭載了T2晶片的Mac上進行任何類型的硬體修改,則會啟動一個「硬體鎖」,這個鎖只能透過專門的蘋果授權修復軟體來解除。
另外,T2晶片還內建了專用的AES加密引擎,主要用來保護SSD硬碟上的數據。所以,就算你直接把硬碟拆下來,再插到另一台Mac上,依舊不可用,因為一旦你啟用這塊硬碟,機器內的T2晶片就已經和它牢牢綁定了。
這也是為什麼,第三方維修商或是回收商很難對廢棄的MacBook做數據清理,辦法不是沒有,但流程往往很繁瑣,所以一些商家更多是將它們拆解處理。
在硬體之外,用戶端其實也有一些關係。喬什·邦德斯特(Josh Bumstead)在接受Motherboard採訪時就表示,很多用戶在出售裝置時,本身就忘了重置裝置這個步驟,導致很多回收回來的Mac電腦還殘留著大量個人資料。
「我們不可能把一台帶有用戶數據的裝置拿去賣,但除非你有原用戶的登錄密碼,不然這台MacBook對我而言就是一塊廢鐵而已。」
這其實和之前我們報導過的廢棄iPhone情況類似。2019年,美國電子回收和翻新企業The Wireless Alliance接受iFixit採訪時就表示,他們每個月都會銷毀4,000-6,000台iPhone,而不是將它們重新翻新,回流到二手市場中。
原因就在於,用戶在將iPhone提交給回收商時,都沒有進行完全重置,或是退出Apple ID,一旦回收商無法聯繫到用戶,這些裝置就只能被拆解成零件,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如今,不管你是選擇蘋果官方的Apple Trade In換購計劃,亦或是像閒魚上的第三方回收機構,它們均會要求你在寄送裝置前,先自行刪除所有數據,並登出帳號,確保回收裝置是完全初始化狀態的。
不過這些要求僅僅是文字註明,總會有用戶會遺漏或沒有執行,而回收商也只有在拿到裝置後才能知道裝置的情況。
二手MacBook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蘋果的裝置註冊計劃(DEP)。它原本是一個面向企業和教育帳戶的功能,主要能讓註冊組織在批量購買電腦後,能簡化這些裝置的軟體部署,方便進行統一管理。
不過,喬什·邦斯特德(Josh Bumstead) 這樣的中小型回收商卻對這類裝置十分頭疼。他稱很多公司都有處理廢棄電腦的習慣,但總會忘記對這些裝置進行重置,導致他們只能一台台裝置進行排查,找出這些DEP裝置然後再要求原公司註銷。
「如果這台Mac是被DEP註冊管理的,又恰好沒有被清理乾淨,等下一個用戶拿到裝置後,就會出現相關的彈窗提示,只要不登錄它就會一直顯示,那麼買家肯定會對這台裝置的來源和出處產生質疑。」
那些沒有配備T2晶片的Mac,還說可以靠外部手段拆除硬碟,重裝系統,但如果碰到了T2晶片的裝置,又恰好聯繫不上第一賣家,最終又只能做拆解處理,這也直接影響了二手裝置的流通性。
若非如此,那些保護得很好的老裝置,在經過翻新處理後依舊可以賣出相當好的價格。而這些灰色渠道則提供了一個低門檻進入蘋果生態圈內的機會,也滿足了預算有限的用戶對於低價蘋果裝置的需求。
喬什·邦斯特德(Josh Bumstead) 希望蘋果能改變某些做法,重新審視裝置的可維修性和可重用性等問題,讓回收而來的舊MacBook可以被修復或是二次出售,而不是讓它變成只有蘋果或專業維修人員才能進行處理的裝置。
在一體化設計的潮流下,很多其他類型的小型電子裝置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難維修和拆解。只要他們內建的鋰電池壽命耗光,基本就意味著裝置的生命走向終結,哪怕是其他零部件依舊可以正常工作。
去年,蘋果曾做出讓步,嘗試在美國地區推行新的產品維修計劃。只要符合資質的第三方維修商,無論體量大小,都可以向蘋果申請、購買正規零部件及配套服務,此舉也被視為是蘋果維修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
但對於回收和翻新產品策略上,蘋果依舊持嚴格態度。比如蘋果就與亞馬遜達成了協議,嚴禁未經官方授權的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出售全新或二手的蘋果產品,使得一部分賣家只能轉移到eBay、沃爾瑪等其他電商平台。
當時喬什·邦斯特德(Josh Bumstead)也稱,規模較小的第三方回收商、服務商基本都在亞馬遜的禁售範圍內,如果想要獲得蘋果授權,那麼就得花數百萬美元去購買蘋果的庫存,要不就是成為蘋果的授權經銷商,這對於像他這樣在家從事維修工作的個體戶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資產負擔。
想要改善蘋果與第三方商家之間的關係,依舊前路漫漫。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