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猛咬陸資OTT,歐銻銻娛樂董事長:愛奇藝是洪水猛獸嗎?
NCC猛咬陸資OTT,歐銻銻娛樂董事長:愛奇藝是洪水猛獸嗎?

中國OTT平台一直存在著「無法可管」的問題,不論是2016年開台的「愛奇藝台灣站」,還是2019年上線的「WeTV騰訊視頻海外版」,都位在一個尷尬處境。

然而NCC在上週(15日)卻開出第一槍,首先拿「廣告」開刀,指出中國OTT平台不在管轄範圍內,因此不能在台灣播映、刊登廣告,或進行其他促銷推廣活動,一旦有上述行銷動作,就算是違法,警告意味頗為濃厚。

而今(18)日,愛奇藝在台經銷商歐銻銻娛樂的董事長范立達,投書各媒體,發表其看法,《數位時代》將原文刊載如下:

5月13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審查NCC新任5位被提名委員資格,登記發言的立委們紛紛圍繞著「愛奇藝」、「中資OTT」等議題要求5位NCC委員表態。一時間,愛奇藝似乎成了十惡不赦的重大罪犯,其氛圍已近人人皆曰可殺的地步。

但,身為愛奇藝在台的經銷商,我覺得有義務將長期以來存在的誤解向社會大眾說明,同時,也想請國人思考,愛奇藝在台灣社會的存在,從整體利益而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是否真的容不下愛奇藝這個OTT平台?

WeTV.jpg
NCC上週正是發出警告,指出大陸OTT平台不得在台灣刊登廣告,並呼籲WeTV近期在台北市的宣傳應該下架。

延伸閱讀:NCC正式開第一槍:大陸OTT刊登廣告就算違法,WeTV、愛奇藝挫咧等?

眾所皆知,OTT就是一種透過網際網路,便可直接向用戶提供串流影音服務的技術。近年來,台灣民眾可以使用並收視的OTT視聽服務數量之多,足以傲視全球,這也正代表著台灣具有多元與包容的精神,對各式文化的展現,都有欣賞的能力,當然也具備自主思考能力。

一如眾人所知,愛奇藝是大陸最大的的OTT平台,付費用戶超過1億人,但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愛奇藝也早於2018年3月29日就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目前也已向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展開運營,因此,愛奇藝早已是一家跨國的國際公司,若仍用傳統陸資公司的角度來觀察愛奇藝,可能不夠全面。自2016年開始,愛奇藝台灣站開始對台灣的用戶展開營運。歐銻銻娛樂有幸成為愛奇藝在台的經銷商,負責銷售愛奇藝台灣站VIP付費會員業務。經由本公司銷售出去的每一筆會員訂單,我們都逐一的開立發票,當然也誠實的繳稅。所以,坊間或新聞經常敍述「中資OTT平台都不繳稅」,這個說法並不正確,至少,經由我們公司經銷的愛奇藝台灣站付費會員訂單,一定都有繳稅。

再者,也有不少人質疑台灣影視節目不能進到中國,這是文化不對等。但根據文化部流行音樂及影視產業局的報告「2019年1至10月我國節目內容在中國大陸播映情形」,該局說明:「根據盤點當地(即中國大陸)線上播送平台上架我國2018-2019年自製內容,仍以電視劇的數量最多;若從單一平台上架數量看,則以愛奇藝上架的數量最多,類型包含電視劇、電影、綜藝等。」顯然,從官方的報告中都證實,愛奇藝是大陸所有平台中,上架台灣節目最多的一個。

去年底的台北跨年晚會節目更是明顯一例,愛奇藝為將台北跨年晚會節目的精彩盛大表演透過網路串流傳達給全世界,讓台灣的能見度更高,讓更多人能夠看到台灣的價值,而付出高昂版權費取得全球網路獨播權。對此,有人批評,愛奇藝買了台北跨年晚會節目是「文化入侵」。但,「把台灣節目傳送到全世界」為什麼是文化入侵?卻沒有人能說明白。

愛奇藝台灣站上的節目內容,除了韓劇、陸劇、日劇、美劇之外,也有大量的台劇。我可以很自信的說,不論從數量或節目總時長來比較,愛奇藝台灣站的台灣本土內容佔比,在各OTT平台中,一定名列前茅。事實上,從愛奇藝台灣站開站以來,愛奇藝投入在台灣內容的費用,已超過新台幣10億元。我們相信,這些投資,對於振興本土影視產業,一定有所幫助。

在NCC草擬的OTT TV專法中,我曾經不只一次主張,一定要在專法中明列保護台灣影視產業的條文。甚至,我還主張,境外的、大型的OTT平台應該較台灣本土的或小型的OTT平台要盡更多的義務。這些主張或發言皆有案可查,我想強調的是,對於台灣影視文化產業的振興與保護,我始終不遺餘力,我也相信,對台灣用戶提供服務的愛奇藝台灣站一定也是。

另從所謂「文化滲透」的角度而言,姑且不論對民眾自主思考的信心,由一份軍情單位的研究報告結論顯示,「台灣政府與部分觀察者雖主張力防愛奇藝等影音平台的滲透,但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愛奇藝台灣站卻少有具明顯政治色彩的節目。」事實上,所有使用過愛奇藝的用戶應該都可以證實,愛奇藝台灣站並不具政治色彩。愛奇藝台灣站提供了大量的戲劇、電影、綜藝、動漫及兒童節目,但就是沒有新聞和政論節目。這是一個單純的提供娛樂內容的平台,完全不涉及政治,亦或所謂的洗腦節目。

若說,因為愛奇藝台灣站上有播出陸劇,所以就是文化滲透,這樣的說法也難以成立。因為,愛奇藝台灣站上所播出大受歡迎的節目,如《那年花開月正圓》、《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台灣的電視平台也同樣播出,似乎也沒聽過有哪些觀眾因為看了陸劇,而覺得被洗腦。而我更相信,在一個民主自由且資訊多元的社會裡,國家應該對人民有著更多的信心。如果我們不認為我們的民眾會被美劇、韓劇洗腦,就更沒有理由對陸劇憂心。

有人說,「愛奇藝平台上的字幕都是簡體字!」這個說法也不盡確實。誠然,愛奇藝台灣站上有部分陸劇的字幕的確是簡體字,但那是因為希望能在第一時間同步提供與大陸電視台同時上架的節目內容給用戶,所以來不及重譯字幕,但在滿足了快速提供節目的需求之後,愛奇藝台灣站會逐一將陸劇的字幕轉為繁體字。除了陸劇和大陸綜藝節目之外,其餘的台劇、韓劇、日劇與美劇,完全都是繁體中文字幕。用戶的使用者體驗,絕對是愛奇藝最重視的一件事。

這幾年來,本公司從經銷愛奇藝台灣站VIP付費會員業務上發現,接受並喜歡愛奇藝的用戶愈來愈多,面對數十萬名支持愛奇藝的民眾,我們只能誓言將相關服務作得更好。用戶的權益,是我們永遠放在心上的大事。對於收視者權益的保障,我們希望政府也能同等重視。

最近疫情嚴重,不少民眾被要求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對此,國內部分OTT平台也發起贈送VIP卡,陪伴坐困家中的民眾的活動。身為愛奇藝在台經銷商,我們也想略盡綿薄之力,因此,本公司自掏腰包向愛奇藝採購了一批VIP會員卡,提供給各縣市政府贈送給受到疫情影響的民眾。這批防疫關懷卡都是透過地方政府轉交給民眾,我們完全不經手,更不會接觸到用戶的個資。接到防疫關懷卡的民眾,如果願意,可以立即開通愛奇藝VIP序號,即可享受20天的免費VIP會員權益,效期結束後,如果不續訂,權益就取消。整件事就是這麼單純,完全沒有任何附加利益。我們從沒想到在全民抗疫的非常時期,為防疫與隔離民眾盡一份關懷的心意,竟然也會被放大檢視,並被懷疑別有用心,這讓我們感到無奈與遺憾。

我知道,愛奇藝台灣站的內容以及提供的服務,仍有進步的空間,對此,我們歡迎各界的批評指教,也保證一定會把各界的意見轉達給愛奇藝參考並改進。但,我也想請大家靜心思考,台灣真的容不下愛奇藝嗎?愛奇藝在台灣的存在,真的會對台灣的政治、社會、文化造成傷害嗎?將愛奇藝趕出台灣,除了讓台灣作品更難在大陸的平台曝光,對台灣支持正版娛樂影音的民眾會更為公平?其間的利弊得失,是不是應該要更進一步的思量呢?

文末,還是想引用前述那份軍情單位的研究報告結論:「本文認為政府不宜一味的禁止,蓋這恐難服眾;更開放的與跨領域的討論與研究,或許是提出對策前應有的基礎。」期待大家能夠捐棄成見,一同思考這些問題。

(投書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OTT #NCC #愛奇藝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