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Chatbot的現實與突破的契機
中文Chatbot的現實與突破的契機

自2016年起,App的榮景不再,不論是因為功能市場飽和,或是惰性使然,在使用者不再隨便下載App到手機上的時空背景下,愈來愈多的企業和電商開始將目光投往每個人都有的「聊天軟體」上,並企圖讓使用者加入特定頻道,計畫以「聊天機器人」所收集到的對話內容,利用各種大數據的人工智慧NLU技術理解客戶需求,進而推出客製化的服務來增加產品的曝光率,以及客戶對品牌的黏著度。

推薦閱讀:一個Chatbot催動業績成長10%!UNIQLO台灣兩年的數據摸索心路

但是四年過去,在2020年的今天,前述的願景沒有任何一項成真。

到底是Chatbot,還是Clickbot?

我們最常看到的仍然不是具備「和客戶聊天(chat)」能力的機器人,反而是具備了「引導客戶各種點擊(click)」的機器人。與其叫它Chatbot,不如稱之為Clickbot!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這種透過「點擊」引導使用者在既定的劇本流程中一步一步走下去的操作,在Web 1.0的時代就有了,那個時候的名稱叫「網站地圖」。而網站地圖是一種非常不適合在「文字聊天軟體」中呈現的資訊模樣。有限的選項限制了企業對客戶意圖的剖析和側繪的深度,過多的資訊也常常出現如下圖紅框標示處的現象:需要客戶再往上滑動內容。

Chatbot_web1.0
圖/ 王文傑提供

正如商業管理書籍中最常出現的那個例子:「當客戶買電鑽的時候,他需要的不是電鑽,而是牆上的那個洞!」現在的「Clickbot」無法幫助我們瞭解客戶究竟要什麼,反而把所有的產品選項陳列在他面前,然後隨著他每一次的點擊,就帶領他往更深的一層走去,直到完成購買的流程。

這個流程乍看之下很完美,頗有讓人覺得「雖然聊天機器人不能聊天,但至少它能把『導購』這件事情專注地做好」的錯覺。但事實上,請回想上一次你和你的銀行討論信用卡細節、和電信公司溝通門號事宜,或是和網路供應商詢問網路狀況時,你是依照電話裡的指示,一層一層地按著數字滿足你的服務需求,還是在第一層就迫不及待地「按9,由客服人員為您服務」了呢?

你按的是「9」,你的客戶也是。因為你們都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不知道幾層的點擊迷宮裡繞圈子。

我們的Chatbot問題出在哪?

那為什麼國外的各種聊天機器人能獲得這麼多成功,而我們卻無法複製在我們的目標市場裡呢?

推薦閱讀:台灣每10人就有1人追蹤!LINE防疫機器人「疾管家」爆紅,幕後推手HTC DeepQ怎麼辦到?

我們見到許多成功的NLU(自然語言理解)範例都是基於英文的技術。直接套用在中文上時,就像是拿起油畫的刮刀,硬是沾了墨汁,不但畫不出油畫味道,連水墨原本的精神也抓不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謹慎地選擇工具、選擇NLU的解決方案!

否則,你拿到的所謂「Chatbot」(聊天機器人)的方案,其實就只是一個在聊天室介面下復活的Web 1.0的僵屍。不但無法幫你瞭解你的客戶在想什麼,更沒辦法提供有效的市場洞見(insight)。

一個良好的Chatbot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主動的市場調查員,與被動的導購店員

主動的市場調查員,應該像你的王牌業務一樣,整天都在外頭跑。散布在各個公開的聊天室、留言板裡成為駐站的觀察員。它要做的事情不再是簡單的「關鍵字觸發」的任務,而是仔細地利用「專為中文開發的NLU」技術,分析是否有潛在客戶的存在。

比如說,在你的市調機器人長駐的聊天室裡,當有人提到「A7的房子,交通會不會不方便?」或是「從A7捷運站到台北要多久?」的時候,如果您是銀行的貸款部門,或是汽車銷售商,就應該要發覺「這可能是一個銷售目標!」。但相對地,如果有人提到的是「我的房子買在A7附近,交通滿方便的」,那麼這就不是你的銷售目標。

你不能用傳統的方法,設定「A7」、「房子」或「交通」做為觸發的關鍵字,否則就會和現在一樣,答非所問之餘還會收到一堆假警報。若是真的朝這些潛在客戶投放廣告,還會讓你的客戶的注意力提早因過度刺激而麻痺。你需要真正能分析「中文句法、中文句型、中文句子結構」的NLU工具,讓您發現:

  1. 這是一個問句
  2. 問句詢問的是「時間」
  3. 名詞包含了「房子」和「交通」

這三個條件的時候,才能觸發你的市調機器人,將這個客戶的資訊記為銷售目標。

乍看之下,許多人會覺得句子裡有「房子」和「交通」,不就是現在的關鍵字的觸發模式嗎?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裡其實說的是「名詞」裡,要包含了「房子」和「交通」,而且條件3是在條件1成立的前提下才算數的。能分析中文詞性的NLP/NLU引擎,才能做到這一點。

也就是說,你需要的是一個能透過中文句型分析,確知「這是不是一個問句」的NLU引擎,才能做後續的動作。

相較之下,世面上常見的微軟LUIS語意引擎,宣稱會自動框列句子中的重點,但在遇到這類句子的時候,會解析出如下的結果:

微軟LUIS語意引擎_chatbot
圖/ 王文傑提供

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到之前提到「因為語言不同」而產生的錯誤。在繁體中文常見的語境裡,已經不用「幾分錢」這個單位了。但英文仍有,因此它會把「30分」優先視為「金錢(money)」來理解。此外,下面三個句子是簡單的問句,但若沒有額外做處理的話,這些NLU引擎是無法辨識「這是一個問句」,更別說辨明這個句子想要問什麼了。

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真正NLU引擎的Chatbot聊天機器人,充其量只是一個Clickbot點擊機器人。而Clickbot點擊機器人頂多就只能把使用者重新帶回Web1.0時代的操作感,或是將使用者帶回諸如Facebook或Twitter的社群平台,讓您透過他的「行為模式」進行客戶側繪和分群。一個Clickbot點擊機器人是沒有辦法讓您知道客戶究竟要的是擁有一把電鑽,還是想要在牆上打個洞的。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Chatbo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1989年創立的創見資訊(Transcend),成立近40年來,始終以穩健的研發實力與對市場脈動的敏銳掌握,積極應對高速變動的科技浪潮。如今,不僅成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代名詞,還是將台灣技術力推向全球的代表品牌,從歐美、亞洲到新興市場,都能看到創見的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設備與企業解決方案中。

為了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及更多市場,2024年第四季起,創見再將自家產品上架亞馬遜網站。如今,僅僅投入半年,創見便取得優異表現,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營收足足成長150%。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解釋,創見的銷售模式,分為B2B和B2C兩種。以B2B來說,過往是透過地區代理商,負責不同市場的推廣、銷售、售後與通路管理,但隨著電商發展日益蓬勃,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在網路上購物。眼見電商的潛力,創見決定在經營台灣本地的PChome、MOMO等電商通路之餘,再快速組建團隊,投入跨境電商,並首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營運中心、數億活躍用戶,能協助台灣賣家將產品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目前,創見的行動固態硬碟、攜帶式攝影機等多元產品,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從通路走向消費者,創見從亞馬遜銷售數據中挖掘產品新機會

「對我們而言,加入亞馬遜立即感受到的好處,不僅是業績成長,而是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陳柏壽強調,從代理商獲得的消費者資訊較片段,團隊是到直接展開跨境電商的營運後,才陸續接觸到第一線消費者的心聲。

像是團隊就發現,創見20多年前的舊款產品「2G記憶卡」,在亞馬遜上意外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種以往我們認為可能不太有人願意再買、很老的產品,沒想到還是有人在找,代表亞馬遜的長尾效應非常廣泛。」陳柏壽指出,亞馬遜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大家都認為,任何在自己市場找不到的產品,只要上亞馬遜網站就一定能買到,「所以我們在亞馬遜上獲得的流量、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亞馬遜物流FBA與AI工具雙引擎,創見用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那麼,讓創見快速取得業績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陳柏壽分享,創見加入亞馬遜後,首先使用的工具,便是「商機探測器」,「這絕對是所有要進軍亞馬遜的賣家,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商機探測器除了能協助賣家洞悉市場,理解競爭對手是誰、主力銷售產品有哪些,還能一口氣掌握產品關鍵字、價格帶和銷量資訊。賣家就能依據數據進行產品種類和價格、廣告投放的策略安排。創見近來正在開發的一款新品,就是將「商機探測器」做為市場調查的來源之一,成為研發功能時的重要利器。

其次,隨著生成式AI風潮興起,亞馬遜也推出「A+頁面Gen AI」「AI圖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等相關工具。創見剛加入亞馬遜時,因為產品多又希望能儘速上架,團隊便運用AI+內容產出圖片,「攝影師來不及拍照時,亞馬遜提供了一些省時又省力的生成式AI工具。」

另外,儘管創見在美國有分公司,但亞馬遜的物流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賣家必備的工具之一。賣家只要將產品放在亞馬遜的倉庫,FBA便會協助送至消費者手中,要是產品有問題,FBA也會負責收回,「這對所有想做品牌,或是在目的地市場沒有分公司、團隊的賣家,是很方便的工具。」

陳柏壽提到「將產品上架亞馬遜,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而要是能善用他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就會成為贏家。」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的品牌旗艦店。
圖/ Amazon

從亂撒廣告到精準打擊:品牌靠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跑出北美市場新解法

但亞馬遜全球開店並非讓賣家自行摸索,官網上設有學習中心,內含眾多免費官方培訓課程,同時也投入教學資源,推出台灣獨有的「企業海外陪跑計畫」,由學長姐賣家領跑、專業導師陪跑,再搭配電商工具與服務商的協助。陳柏壽笑稱,起初團隊在平台上亂撒廣告,是陪跑導師手把手指導、陪著檢視成效,大夥才逐漸抓到投放廣告的關鍵。

如今,創見在善用亞馬遜的工具後,確實愈來愈了解北美的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

原先,團隊以為自家的1TB、2TB等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較具銷售潛力,沒想到256GB的迷你行動固態硬碟反而更受歡迎,「大容量產品是美系品牌的重兵部署地,投入許多資源,我們不容易找到破口,但相對之下,小容量產品就成了突破點。」

創見也持續透過亞馬遜,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產品線,像是密錄器便斬獲不錯表現。這類產品過往都透過代理商,以專案模式在線下銷售,但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密錄器在線下的價格較高昂,從網路購買成了另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之前在亞洲賣得比較好,但在亞馬遜上銷售,讓更多人認識『創見』,也為我們開了一扇窗,有助於未來取得更多跨界生意。」藉由檢視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留下的評論,團隊更回頭調整介紹產品的方式,從文字直接改為影片,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創見將持續鎖定人口基數大、GDP高、匯率穩定的市場,透過跨境電商發展全球業務;新加坡、中東等可以將產品再往外銷售的新興站點,也是瞄準的重點。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部已經有共識,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從決定要做到全速啟動,很快地就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圖/ 數位時代

行動力與執行力!創見用對思維、人才與工具,快速打開全球通路

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市場,陳柏壽建議,投入跨境電商首重「改變思維」,必須理解箇中操作模式,與過往的傳統外銷完全不同;其次,還要找到具相關經驗的團隊。

亞馬遜全球開店也分享觀察,創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亮眼成果,關鍵在於主管的全力支持、團隊快速到位,以及敏捷的學習與調整速度,「創見確定要投入跨境電商後,做的就是長遠通路規劃。一方面迅速找到外貿、市場行銷等多元人才,同時清楚知道目標,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陳柏壽進一步強調,當思維、團隊都到位後,決勝關鍵就在工具的使用。亞馬遜上有眾多工具,還能直接探知消費者需求,賣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競業產品的差異性,並就此往下發展、設定策略,「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是協助你把握機會、賺到更多生意的最佳夥伴。」

5 月 21-22 日 | 台北文創 14 樓
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限量席次 立即報名

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圖/ AWS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