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新星聯姻中華電信,4Gamers三年來學到什麼?
電競新星聯姻中華電信,4Gamers三年來學到什麼?

任何東西只要搭上電競(電子競技,e-Sports),在兩年前都能迅速竄紅。2018年,成立剛滿5年的電競新創4Gamers(就肆電競股份有限公司),無疑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日之星;也在同一年,4Gamers獲得了中華電信的B輪投資,當時公司估值從900萬美元,一舉躍升至1,600萬美元。

「電競有為青年」站上「電信富爸爸」的肩膀,這場一度成為焦點的合作,在歷經3年後,後續發展究竟如何?

「說實話,目前源自中華電信的營收占比極低,才不到3%。」4Gamers創辦人黃智仁認為,這才是健康的關係。過去外界對於新創攜手大企業,總有種「被牽著走」的觀感。事實上,4Gamers並未仰賴中華電信長大、也不是靠著吸收行銷預算賺快錢,黃智仁用幾個字總結和電信龍頭的相處之道:身段得柔軟,態度要不卑不亢。

「我們的關係是對等的,4Gamers花時間找到合作破口;反過來,大企業有新創這一支快打部隊後,也得思考到底該怎麼使用。」

黃智仁_4Gamers創辦人_2020_03_25_蔡仁譯攝-22
黃智仁指出,4Gamers尊重電信業既有商業模式,明白不同部門看待產品的方式也不一樣,但也堅持找到對的市場入口,藉此拿下更多商機。
圖/ 蔡仁譯攝影

產品超前完工,卻花大把時間「找入口」

最快在2020年第三季末,4Gamers將推出自主研發的第一款應用產品「遊戲路由優化器」——4Gamers和中華電信的故事,也都得從它說起。

兩年前的中華電信,正開始積極地透過電競遊戲搶攻經營較為薄弱的年輕族群。黃智仁認為,透過中華電信建置區域性遊戲私有網路,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電競中心,這一款產品不僅可讓遊戲訊號穩定送到目標伺服器,還能進行流量封包解密,掌握在線玩家規模、了解他們習性與動態,建立和年輕用戶溝通的第一步。而提議獲中華電信董事會認可後,4Gamers自2018年8月開始籌備,在短短6個月內「超前完工」,甚至連產品官網、宣傳動畫都準備好了。

原以為之後能很快地讓產品上市,但黃智仁萬萬沒想到的是,接著他竟花了大把的時間,只為釐清哪一個單位才是能順利推出產品的那個「入口」。

黃智仁_4Gamers創辦人_2020_03_25_蔡仁譯攝-20
過去外界對於新創牽手大企業,總有種「被壓著走」的觀感,但事實上,4Gamers並未仰賴著中華電信長大、也不是靠著吸收行銷預算賺快錢,黃智仁用幾個字總結和電信龍頭的相處之道:身段得柔軟,態度要不卑不亢。
圖/ 蔡仁譯攝影

作為電信龍頭,中華電信組織架構極其複雜,分工又繁複。黃智仁先是找上數據分公司,來回溝通數月後,最終方案卻是把這款產品放在光世代固網「10選1」的贈品當中,完全不符4Gamers當初設想的產品定位:遊戲路由加速器應是中華電信遊戲社群策略的「入口」,得要盡可能爭取更多玩家登入這一項服務。

早準備好要和大集團做跨部門、跨層級溝通的黃智仁,「反覆找入口」的過程成為一場漫長的「時間拉鋸戰」,持續消耗著4Gamers的人力和經營成本,讓一向頑強的黃智仁,在一年後甚至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

直至去年5月,他偶然碰見曾任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數據分公司總經理,現職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的林榮賜,因為對黃智仁曾在研究院發表的一場演說有著深刻印象,一番詢問後,幫忙4Gamers把該有的資源和部門串起來。

「大家都誤以為4Gamers只是一間電競整合行銷公司,林總知道我們有研發能量,突然間,我們在中華電信中的戰略位置就變得很高。」黃智仁說。

黃智仁_4Gamers創辦人_2020_03_25_蔡仁譯攝-1
在阿根廷開過網咖、曾在智利當電競選手,對電競抱有極大熱忱的黃智仁,在2013年成立4Gamers,目標是串起台灣電競運動和文化,是2B和2C都涉獵的電競公司。
圖/ 蔡仁譯攝影

大手牽小手,創造更多市場價值

「中華電信是我轉身壯大非常重要的關鍵,我已經靠著媒體,從策展公司變成很強大的一間公司了,再到下一個階段,我需要中華電信,它也需要我。」

中華電信投資看中的,正是4Gamers和年輕人的溝通能力。未來當16~35歲用戶成為主流,4Gamers能協助中華電信在這塊陌生領域中,搶下620萬人規模的生意。

4Gamers看見的,則是電信龍頭擁有一般新創無法觸及的流量和能見度,「新創公司跟大企業合作有著重要使命,綜效不是看單一案子,而是對整個大環境的影響跟改變。對我來講,他就是沉睡的巨人,醒來就會往對的方向走。」

砸了錢、花了時間、也投入不少人力,黃智仁除了學會放慢既有步調,並耐心等待外,他笑說和中華電信合作最大的考驗,無非是「機會成本」,在等待的過程中,可能會失去其他搶占市場的機會:無論挖到的是金礦還是石頭都是未知數,好在新創早已習慣這種風險。

黃智仁向《數位時代》透露,目前已經和中華電信簽訂MOU(合作備忘錄),打進中華電信的策略布局,將既有的70~80%的科技服務和內容,根據市場變化、支付方式重新調整,「renew」成全新的東西,包括5G手機遊戲網路優化系統、雲端遊戲周邊應用等加值服務再推出。

「新創不是依附在大企業下吸食既有的奶水,而是要有耐心,陪大企業創造更多的機會。」

什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的是,投資策略在有限的資源下面臨眾多選擇,選擇其一後,剩下被放棄的選項中,價值最高的那一個。舉例來說,你只有3個小時的零散時間要賺錢,在睡覺、逛街和兼職3個選項中,你選擇了睡覺,該項的機會成本就是可以賺到錢的兼職打工選項。

責任編輯:張庭銉、林美欣

關鍵字: #電信通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