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裁1/4員工、今年營收估計砍半,Airbnb為何敢在「旅宿業寒冬」上市?
剛裁1/4員工、今年營收估計砍半,Airbnb為何敢在「旅宿業寒冬」上市?

2020上半年侵襲全球的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為旅遊業帶來了看不見盡頭的寒冬,但是在各國緊閉邊境的此刻,OTA獨角獸Airbnb卻依舊計畫在年內上市。

早從2019年開始,Airbnb便祕密籌備著要在今年IPO,然而誰也沒想到會遇上武漢肺炎癱瘓全球旅遊市場,嚴峻的疫情曾經一度讓Airbnb公開表示打算擱置上市。

不過現在有消息指出,Airbnb已經重啟IPO計畫,預計8月內就會私下提交上市的申請文件,安排今年內正式在股票交易市場亮相。鑒於旅遊產業的慘淡現況,不盡讓人好奇,為什麼Airbnb會選在此刻?

手頭不寬裕,Airbnb上市可能緩解資金難題?

今年3月病毒席捲美國時,為彌補消費者與房東的損失,Airbnb撥款2.5億美元給予援助,儘管如此慷慨解囊,並不代表這位線上旅宿巨頭荷包滿滿、有安然度過疫情的餘裕。

就在撥款後不到兩個月,如同疫情下的大多數企業,Airbnb宣佈裁員1,900人,占總體員工的25%左右。由於外出旅遊大幅衰減,Airbnb收入嚴重下滑,2020年的營收恐怕會攔腰砍半,並將影視等旁枝業務暫時凍結。

Airbnb_Ope.jpg
Airbnb執行長切斯基先前對是否年內不置可否,僅說可能會在年底前IPO,也可能不會。
圖/ Airbnb Newsroom

另外,Airbnb為節省開支,也將停止投放行銷預算,並以發行債務等方式籌措20億美元,資金方面時在難以稱上寬裕。《華爾街日報》估計,這將為Airbnb創造沈重的利息負擔,預計利率超過10%,在償還完畢前每年需支付1億美元以上的利息費用。

同時Airbnb的估值也受疫情衝擊大幅縮水,相比2017年的310億美元私下估值,現在只剩180億美元,衰退幅度同樣接近一半。

綜合種種數據,都可以看出Airbnb在資金上的緊迫,可能也是讓其選擇照舊在今年內IPO的原因之一。按照過去《Business Insider》的估算,Airbnb目前手頭的現金可能有約40億美元,以每季7億美元的開銷,可能最多只能撐1年半。

國內旅遊快速復甦,疫情下掀投資狂潮

不過也有看法認為,Airbnb有信心在年內IPO,可能代表業務恢復得非常快。雖然疫情至今仍在美國蔓延,但川普在5月宣佈解封後,Airbnb曾說國內旅遊商機會開始崛起。

市場研究機構AirDNA的報告也指出,與4月的低點相比,Airbnb及VRBO等旅宿預約平台的訂房次數成長了127%,達到200萬以上,幾乎已經回到疫情前的水準。截至6月中,Airbnb的美國訂房量已較去年成長20%。

retal new booking
研究公司AirBNA的資料顯示,旅宿訂房次數在5月多便回到與疫情前接近的程度。

Airbnb執行長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也在7月於公司內的視訊會議透露,公司已經重新啟動暫時擱置的IPO計畫,透露近期的訂房量快速反彈,但也謹慎強調,這樣的趨勢可能隨著美國再次封鎖而產生變化。

Lemonade
受到疫情衝擊,投資者銀彈無處可去,IPO反倒比平時更容易成功。微軟投資的保險科技新創Lemonade,一上市股價便飆漲三倍。

且就大環境而言,疫情可能是新創IPO的好時機。疫情導致經濟蕭條,創投與資本家的銀彈遲遲缺乏擊發目標,造成近幾個月來幾乎每個IPO都大獲成功,上市當天股價即飆漲。

摩根士丹利科技股資本市場負責人柯林.史都華(Colin Stewart)就曾表示,「壓抑多時的投資者們都對IPO提起興趣。」考慮到當前的投資狂潮,Airbnb在年內上市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再加上,員工的股票選擇權即將從2020年11月開始到期,內部的壓力也是促使Airbnb在年內上市的其中一個因素。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CNBCBloomberg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