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搶AI落地先機,卻碰上標註師的選擇困難症!怎麼找才有效?
企業搶AI落地先機,卻碰上標註師的選擇困難症!怎麼找才有效?

找工程師標?大材小用

AI專案起跑之初,有些公司一下子找不到人,會讓工程師先幫忙標註,但不到一個月,工程師大概就會想離職,光跑模型都來不及了,怎麼有空標?

工程師
圖/ pexels

而且工程師一身武藝,也不會只想做標註而已。再不久,老闆也會跳腳,因為工程師很貴,用來做標註非常浪費。

眾包平台或自行開發?必須三思後行

國外有些公司會利用Amazon Mturk等眾包平台,這類平台的標註師來自不同國家,多為家庭主婦、學生兼職,標註師彼此認知判斷不同且缺乏品管,品質較容易有落差。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此外,如何確保數據資安會是一大隱憂。若水有客戶曾經用過這類的平台,最後因為熟悉平台介面耗了不少時間,而且還需要自行開發用來描點的標註工具套件而作罷,在台灣的大企業基本上不太會考慮這個選項。

也許你會想開發自己的標註平台,但從投資報酬的觀點來看,不一定划算。除非標註的類型、數量從頭到尾都不會改變,否則從零到一建置平台,持續開發標註工具,以及後續的平台維護及優化,一樣需要投入人力和時間。

找工讀生標?勞心勞力

請少數幾位工讀生自行標註,在專案開發初期確實是個好方法。有個新創圈客戶,一開始也是用in house工讀生標註了一陣子,但在與若水合作半年後,就不再請工讀生標註。為什麼?

找AI數據標註工讀生
圖/ Akson on Unsplash

這位新創公司的副總對我大吐苦水 :原來,標註的工作畢竟重覆性高,工讀生常常做了一陣子就嚷嚷著要請假或是不做,公司在核心業務之外,為了管標註工讀生又要加請一個主管,同時PM或工程師還要自己花很多時間檢查工讀生做的標註,另外還有辦公室空間的問題,整個算下來人事費用偏高,根本不划算;有時碰上AI新產品開發階段,或是突然專案變多,臨時根本找不到好手支援。

或許對你而言,多花點錢請工讀生標註,為了自己掌控進度一切還能忍受。但在若水的經驗觀察中,

這樣長期下來可能會讓你錯過AI專案開發中最寶貴的資源:時間

選對AI數據外包服務商,優勢在哪 ?

在監督式機器學習的領域,大量且優質的數據是AI應用成功的關鍵之一。當餵進模型的資料數據標註的不夠精確,機器學習模型(Machine Learning Model)的學習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Garbage in,Garbage out」,換言之,在此之前的投資都浪費掉了。

在若水有一套品質檢測回饋制度,來確保客戶交付的數據如期如質完成,進而帶動機器學習模型的品質和成效。

AI
圖/ 若水AI Blog

每位標註師都接受過各種標註圖形的訓練、認證,參與專案前再針對該專案的標註特徵考試,以確保標註時有精確的認知和下標動作,還有QA、QC人員分批進行品質抽測。

對許多客戶來說,他們最重視若水在標註時給的原則回饋, 機器學習模型需要數據訓練,但需要餵什麼樣「特徵」的數據,往往不太好定義。

之前,有位日本客戶本想讓公司內部的工程師和工讀生去標註橋上的鐵鏽,一試才發現太過耗時、且無法全面檢測標註品質,轉而找上若水幫忙。

因為有協助過建築業的經驗,同仁們馬上想到要請教建築專家,才掌握到鐵鏽的物理特色,不會把橋上的光影、污漬或顏色較深的青苔,標註成鐵鏽,讓機器誤學。

AI
圖/ 若水AI Blog

加上鐵鏽形狀太不規則,業界往往都是用「Polygon多邊形描邊標註」的方式來處理,若水AI數據處理顧問審慎評估後,決定以「Pixel-wise逐像素標註」進行數據標註,因為可以讓機器學習所需的Training Data品質更優質、精準,進而達到AI應用快速推展。

究竟數據標註該怎麼解?端看企業開發AI的速度和數量。有一個數據可以參考:我們內部算過,比起找工讀生要花的招募、薪酬(含勞健保)、主管薪資、場地、設備建置等條件來估算,找到一個經驗豐富、品質管理系統穩定的外包標註團隊,至少可以節省20%的成本。

最後,如果你正在思考外包數據標註服務,不妨參考以下4個原則:

  1. 是否能協助精準定義標註原則?
  2. 是否有品質和品管的內控流程?
  3. 是否有及時與客戶回饋的機制?
  4. 是否有可靠、穩定的資安系統?

如何處理學習數據,優化機器學習模型並擷取正確的特徵,讓團隊可以快速的產出AI,其實不是單一的執行層面議題,而是一種全面性的策略。以標註數據為例,在思考上光是「有人標就好」還不夠,企業應該思考的是 :

如何在達成省時、省力、省成本下,同時藉由精準標註,推動AI落地。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若水AI Blog

關鍵字: #人工智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1989年創立的創見資訊(Transcend),成立近40年來,始終以穩健的研發實力與對市場脈動的敏銳掌握,積極應對高速變動的科技浪潮。如今,不僅成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代名詞,還是將台灣技術力推向全球的代表品牌,從歐美、亞洲到新興市場,都能看到創見的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設備與企業解決方案中。

為了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及更多市場,2024年第四季起,創見再將自家產品上架亞馬遜網站。如今,僅僅投入半年,創見便取得優異表現,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營收足足成長150%。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解釋,創見的銷售模式,分為B2B和B2C兩種。以B2B來說,過往是透過地區代理商,負責不同市場的推廣、銷售、售後與通路管理,但隨著電商發展日益蓬勃,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在網路上購物。眼見電商的潛力,創見決定在經營台灣本地的PChome、MOMO等電商通路之餘,再快速組建團隊,投入跨境電商,並首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營運中心、數億活躍用戶,能協助台灣賣家將產品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目前,創見的行動固態硬碟、攜帶式攝影機等多元產品,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從通路走向消費者,創見從亞馬遜銷售數據中挖掘產品新機會

「對我們而言,加入亞馬遜立即感受到的好處,不僅是業績成長,而是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陳柏壽強調,從代理商獲得的消費者資訊較片段,團隊是到直接展開跨境電商的營運後,才陸續接觸到第一線消費者的心聲。

像是團隊就發現,創見20多年前的舊款產品「2G記憶卡」,在亞馬遜上意外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種以往我們認為可能不太有人願意再買、很老的產品,沒想到還是有人在找,代表亞馬遜的長尾效應非常廣泛。」陳柏壽指出,亞馬遜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大家都認為,任何在自己市場找不到的產品,只要上亞馬遜網站就一定能買到,「所以我們在亞馬遜上獲得的流量、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亞馬遜物流FBA與AI工具雙引擎,創見用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那麼,讓創見快速取得業績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陳柏壽分享,創見加入亞馬遜後,首先使用的工具,便是「商機探測器」,「這絕對是所有要進軍亞馬遜的賣家,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商機探測器除了能協助賣家洞悉市場,理解競爭對手是誰、主力銷售產品有哪些,還能一口氣掌握產品關鍵字、價格帶和銷量資訊。賣家就能依據數據進行產品種類和價格、廣告投放的策略安排。創見近來正在開發的一款新品,就是將「商機探測器」做為市場調查的來源之一,成為研發功能時的重要利器。

其次,隨著生成式AI風潮興起,亞馬遜也推出「A+頁面Gen AI」「AI圖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等相關工具。創見剛加入亞馬遜時,因為產品多又希望能儘速上架,團隊便運用AI+內容產出圖片,「攝影師來不及拍照時,亞馬遜提供了一些省時又省力的生成式AI工具。」

另外,儘管創見在美國有分公司,但亞馬遜的物流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賣家必備的工具之一。賣家只要將產品放在亞馬遜的倉庫,FBA便會協助送至消費者手中,要是產品有問題,FBA也會負責收回,「這對所有想做品牌,或是在目的地市場沒有分公司、團隊的賣家,是很方便的工具。」

陳柏壽提到「將產品上架亞馬遜,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而要是能善用他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就會成為贏家。」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的品牌旗艦店。
圖/ Amazon

從亂撒廣告到精準打擊:品牌靠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跑出北美市場新解法

但亞馬遜全球開店並非讓賣家自行摸索,官網上設有學習中心,內含眾多免費官方培訓課程,同時也投入教學資源,推出台灣獨有的「企業海外陪跑計畫」,由學長姐賣家領跑、專業導師陪跑,再搭配電商工具與服務商的協助。陳柏壽笑稱,起初團隊在平台上亂撒廣告,是陪跑導師手把手指導、陪著檢視成效,大夥才逐漸抓到投放廣告的關鍵。

如今,創見在善用亞馬遜的工具後,確實愈來愈了解北美的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

原先,團隊以為自家的1TB、2TB等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較具銷售潛力,沒想到256GB的迷你行動固態硬碟反而更受歡迎,「大容量產品是美系品牌的重兵部署地,投入許多資源,我們不容易找到破口,但相對之下,小容量產品就成了突破點。」

創見也持續透過亞馬遜,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產品線,像是密錄器便斬獲不錯表現。這類產品過往都透過代理商,以專案模式在線下銷售,但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密錄器在線下的價格較高昂,從網路購買成了另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之前在亞洲賣得比較好,但在亞馬遜上銷售,讓更多人認識『創見』,也為我們開了一扇窗,有助於未來取得更多跨界生意。」藉由檢視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留下的評論,團隊更回頭調整介紹產品的方式,從文字直接改為影片,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創見將持續鎖定人口基數大、GDP高、匯率穩定的市場,透過跨境電商發展全球業務;歐洲、澳洲、新加坡、中東等可以將產品再往外銷售的新興站點,也是瞄準的重點。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部已經有共識,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從決定要做到全速啟動,很快地就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圖/ 數位時代

行動力與執行力!創見用對思維、人才與工具,快速打開全球通路

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市場,陳柏壽建議,投入跨境電商首重「改變思維」,必須理解箇中操作模式,與過往的傳統外銷完全不同;其次,還要找到具相關經驗的團隊。

亞馬遜全球開店也分享觀察,創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亮眼成果,關鍵在於主管的全力支持、團隊快速到位,以及敏捷的學習與調整速度,「創見確定要投入跨境電商後,做的就是長遠通路規劃。一方面迅速找到外貿、市場行銷等多元人才,同時清楚知道目標,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陳柏壽進一步強調,當思維、團隊都到位後,決勝關鍵就在工具的使用。亞馬遜上有眾多工具,還能直接探知消費者需求,賣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競業產品的差異性,並就此往下發展、設定策略,「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是協助你把握機會、賺到更多生意的最佳夥伴。」

5 月 21-22 日 | 台北文創 14 樓
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限量席次 立即報名

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圖/ AWS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