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板AirPower從夭折到浴火重生,如今或成蘋果秋季發表會唯一亮點?
無線充電板AirPower從夭折到浴火重生,如今或成蘋果秋季發表會唯一亮點?
2020.08.17 | 3C生活

從iPhone X發表會上PPT亮相,到後續取消,再到專案重啟,一波三折的AirPower終於要迎來正式登場了。

近日,知名爆料小宮(Komiya)公佈了AirPower的包裝盒,並曝光了一些關鍵的參數。更早些時候,這位爆料大神在曝光蘋果秋季發表會節目單時就明確表示,新品中就包括AirPower。

從放棄到復活,AirPower經歷了什麼?

2017年9月12日,作為蘋果手機十週年紀念版的iPhone X震撼登場。在經歷了多年關於iPhone創新乏力的吐槽後,蘋果總算拿出了一款各方面具有顛覆特性的新產品。相比之前的數字系列iPhone,iPhone X主要的變化包括外觀設計變成了全面螢幕、螢幕材質換成了三星OLED面板、Face ID取代了Touch ID,同時充電功率提升到最高18W,並且加入了對無線充電的支援。

蘋果
圖/ 鈦媒體

按常理來說,既然iPhone X和iPhone 8系列都支援無線充電,蘋果理應推出一款對應的無線充電器。因此,這場發表會上,蘋果公佈了AirPower這款無線充電,它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以同時給iPhone、AirPods和Apple Watch充電。當時蘋果表示,它將在2018年正式開售。

然而,AirPower並未如期而至,甚至有消息稱,這款產品已經被蘋果放棄。2019年3月,蘋果資深副總裁丹·里喬(Dan Riccio)正式承認AirPower計劃已被叫停,他表示:

經過努力之後我們得出結論,AirPower無法達到我們的高標準,所以計劃只好取消。我們向那些期待產品推出的消費者們致歉。但我們依然相信未來屬於無線技術,並且會致力於推動無線體驗的發展。

從蘋果的解釋來看,放棄AirPower是因為它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只是官方也並未進一步說明到底是什麼問題讓AirPower擱淺。不過,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從之前一些媒體的報導和來自各個渠道的爆料中窺探一二。2018年6月,彭博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AirPower工程機有嚴重過熱的問題,而且它的晶片無法與被充電裝置相互通訊。

表面上看,讓一款無線充具備同時給多款裝置充電的能力並不困難,只要集成足夠多的線圈即可,現在市面上很多在售的無線充產品就是這麼設計的。但蘋果顯然不這麼想,AirPower上的線圈交錯堆疊放置,試圖覆蓋充電板上的每個區域,實現任何一個位置都能給蘋果產品充電。

同時,AirPower還搭載了A系列晶片(可能是A11),甚至有可能集成了類似於iOS的系統,以實現和充電裝置之間的通訊,並實現更多樣化的功能。例如,三款裝置同時充電時,收到一條消息時,AirPower會根據電量資訊讓電量最足的一款裝置顯示這條消息。這樣一來,AirPower就不僅僅是一款充電配件,也是一款智慧產品,但這導致AirPower的完成難度直線上升,發熱可能只是蘋果面對的眾多困難中的其中一個。

但就在大家對AirPower被放棄心灰意冷時,事情又迎來了轉機。去年9月份,蘋果申請了新的無線電專利,貌似在研究新一代的無線充電裝置。

蘋果
圖/ 鈦媒體

今年6月份,另一位知名爆料博主喬恩·普羅瑟(Jon Prosser)放出了一張AirPower諜照。照片顯示,一款AirPower上放置著AirPods電池盒和Apple Watch,兩款裝置都在正常充電。

蘋果
圖/ 鈦媒體

同時,來自產業鏈的消息稱,當年AirPower被放棄,主要是因為Apple Watch無法正常充電。不同於iPhone,Apple Watch的無線充電功能採用的是私有協議,電流更大,這直接導致AirPower無法解決發熱問題。

據稱,這款新曝光的AirPower內部代號為「C68」,蘋果已經解決了它的發熱問題。讓人略感遺憾的是,今年上半年,它並沒有正式登場,儘管當時有不少消息稱它會發布。

回爐重造的AirPower有什麼亮點?

首先,外觀方面,AirPower和官方當初公佈的渲染圖差別不大,白色配色,近似橢圓形的外觀,沒有特別高的辨識度,但顏值還是挺高的。

蘋果
圖/ 鈦媒體

其次,洩露的包裝盒資訊顯示,它配備的充電頭功率為30W,充電線為雙C口。這透露了幾個關鍵點,第一,AirPower的輸出總功率是低於30W的,不算高,但完全能滿足現有的蘋果裝置的需求。作為參考,iPhone的最大無線充功率為7.5W、AirPods Pro的充電功率為2W(來自充電頭網測試數據)、Apple Watch的充電功率也在5W以下。

蘋果
圖/ 鈦媒體

值得一提的是,8月上旬,蘋果官網更新了一款30W電源適配器,同樣是C口,外觀上看不出和舊款的區別,但有可能是針對AirPower做出了一些調整。

蘋果
圖/ 鈦媒體

第二,AirPower採用USB C接口,還是讓人有點不太理解的。雖然,Mac系列產品上,蘋果一直在力推USB C口;但在iOS裝置上,Lightning接口則一直頑固存在著。蘋果堅持用Lighting,最直觀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透過MiFi協議,賺取更多的利潤。同樣的,和iOS裝置強相關的配件,也一直在用Lightning接口,比如AirPods、初代Apple Pencil等。

而目前支援無線充的蘋果裝置大部分都和C口沒啥關係,蘋果現在這麼做,大概率是在為以後全面轉向C口做準備。由於歐盟等地區監管部門的要求,蘋果很有可能從明年開始把新iPhone的接口換成C口。甚至可能會有更激進的做法,那就是iPhone取消外露物理充電接口,數據傳輸、充電都採用無線模式。

不管明年蘋果會用哪種方式,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蘋果以後會用USB C口來統一旗下的所有產品。也許,到那個時候,蘋果用戶需要的數據線只有雙C口線一種。

方向錯了嗎?

之所以發出這個疑問,主要是現在Android陣營也在發力無線充電領域。儘管無線充技術很早就用在智慧手機上,但真正成為潮流並開始普及還是要從iPhone X發表時算起。只是,從AirPower來看,蘋果在無線充上的方向是多裝置同時充電以及讓無線充電變得更加智慧。

而在Android陣營,各大廠商的方向顯然是增加功率和加快充電速率。今年年初,小米10系列帶來了30W無線快充,無線充電的實用性一下子顯露出來。隨後登場的OPPO Ace2,把無線充功率提升到了40W,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充滿,充電速率已經吊打iPhone 11的有線快充。

進入下半年後,中國廠商在無線充電技術上廝殺得更為凶狠,OPPO在推出125W技術時,順便帶來了65W無線快充;前兩天剛發布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也把無線充功率堆到了50W。根據這些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即使未來手機要進入「無線」世界,率先的實現的也更可能是OPPO小米這些中國廠商。

蘋果
圖/ 鈦媒體

對比之後,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蘋果的無線充電發展方向是自成一派的。有意思的是,之前在智慧音箱上,蘋果也堅持不隨大流。HomePod雖然叫「智慧音箱」,但它的智慧和競品的智慧不是一回事。HomePod的重點是音質,並且透過各種演算法來監測裝置的擺放位置並動態調整,以實現外放效果最優;但在語音助手的智慧性上,被競品吊打。而Google、亞馬遜、小米推出的智慧音箱,音質不是重點,而是把它作為自家AI技術的試驗載體,並期望透過它來佈局自家的智慧家居體系等。

蘋果
圖/ 鈦媒體

只是,蘋果智慧音箱把音質作為賣點、AirPower則把智慧性作為目標,兩款產品都走出了和競爭對手不一樣的思路。但從銷量數據來看,HomePod絕對稱不上成功,更像是一次昂貴的玩票。至於AirPower,它曝光的定價倒也不算太離譜(99美元,約新台幣2,913元),但如果要真正打動用戶,恐怕要需要拿出更多讓人感知更強的東西;同時也需要iPhone等產品,在無線充電功率等方面有比較大的提升。

責任編輯:林芳如、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關鍵字: #Appl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