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蘋果走向2兆市值!庫克如何熬過「最孤獨的時刻」,走出與賈伯斯不同的路
帶領蘋果走向2兆市值!庫克如何熬過「最孤獨的時刻」,走出與賈伯斯不同的路

當賈伯斯2011年離開人世時,從果粉到投資者,幾乎所有人都悲觀認為「蘋果完蛋了」,接任執行長職務的提姆.庫克(Tim Cook)被評價為枯燥的商人,缺少賈伯斯對於產品設計的敏銳與苛求。而過去那才華勃發的蘋果將不復存在,失去賈伯斯後註定走向平庸,iPhone這樣的革命性產品將成絕響。

但是,蘋果並沒有如外界的預言的沒落,在庫克的帶領下,蘋果市值在本週三(20)一度突破2兆美元,成為美國首間達成此成就的企業,高於義大利、巴西、加拿大等國的GDP,等於位列全球第8大國家。

而在蘋果市值即將突破兩兆美元大關前夕,庫克也因高漲的股價身家累積超過10億美元,獲得億萬富翁的頭銜,雖然這個數字仍不足以名列《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上,他非創業家的身份卻是富豪行列中的稀有動物。

Apples-keynote-event_Tim_Cook-03252019_big.jpg.lar
在蘋果市值突破兩兆前夕,庫克也隨股價高漲躋身億萬富翁的行列。

失去好友又飽受外界懷疑,庫克「最孤獨的時刻」

在加入蘋果以前,庫克曾輾轉任職於IBM與康柏電腦,然而加入康柏電腦才半年時間,當時擔任採購與庫存主管的他便被賈伯斯挖角至蘋果公司。為何會離開前途大好的康柏電腦,選擇當時在破產邊緣的蘋果?庫克曾在母校奧本大學畢業典禮致詞上說道,「直覺告訴我這麼做。」

跟著這股直覺,庫克在1998年進入蘋果,擔任管理庫存與供應鏈的工作,讓賈伯斯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於產品的研發之中。專注產品設計的賈伯斯、負責營運管理的庫克,兩者就如同太極中的陽與陰,兩者互補才是一個完美的圓。

Steve Jobs
雖然庫克與賈伯斯個性上迥然不同,在臨走之際,賈伯斯仍選擇將公司交給這位個性溫和、靦腆的「商人」。
圖/ Steve Jobs from flickr

縱然庫克在蘋果扮演的角色相當關鍵,但外界對他鮮少關注,直到賈伯斯因病痛淡出事業,庫克擔任臨時CEO以及被指定為繼任者後,大眾才開始認識到這號人物。庫克曾形容,那是他生命中最孤獨的時刻,失去了老友、外界的不信任與批評接踵而至,沒有人相信他有能力掌舵蘋果航向明天。

不跟隨賈伯斯,庫克為蘋果開展「自己的路」

《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曾透露,賈伯斯一度批評「提姆不是個產品人。」但臨終之際,賈伯斯仍選擇將耗費大半人生建立的企業,交給個性溫和、靦腆、低調,與自己迥然不同的這位「商人」。因為賈伯斯知道,庫克正是蘋果繼續前航需要的人才。

有別賈伯斯充滿暴躁與碰撞的獨裁領導風格,庫克更關注團隊的合作,《華爾街日報》曾以「慎重、合作及策略」形容他的領導風格,他也深知自己並非賈伯斯,在產品設計上賦權專業人士發揮,但仍舊對細節極盡要求。

Tim Cook
庫克沒有依循賈伯斯的道路,他以自己的方法為蘋果制定方針,重視團隊之間的合作,讓蘋果不斷登峰造極。
圖/ shutterstock

曾有蘋果員工透露,彙報工作時每個人必須非常清楚自己所做的事,因為庫克會鉅細靡遺問個徹底,假如他覺得團隊準備不夠充分,便會直接跳過議程,「這時會有人哭著離開。」

為維持團隊之間的和諧,庫克更不惜出重手,上任沒多久即開除時任iPhone軟體主管的史考特.福斯托(Scott Forstall)。據《庫克傳》描述,福斯托執著玩弄權勢,早從賈伯斯時代就被許多同事厭惡,Siri、Apple Maps接連失敗後便遭解職處分。

不同於賈伯斯為人們帶來的刺激與躍動,庫克缺少那被比爾蓋茲形容是「魔法」的個人魅力。「我知道我需要做的事不是模仿他(賈伯斯)」,幾年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庫克表示,「我會失敗得一塌糊塗,我認為這對許多從非凡人物手中接棒的人來說很重要。」

在賈伯斯的追思會上,庫克曾分享這位好友給他的建議,「別問我會怎麼做,做正確的事就對了。」即將接掌備受全球矚目的蘋果,庫克對此謹記在心,「你必須自行規劃方向,使出自己的所有能耐。」

從毒蘋果到綠蘋果

賈伯斯向來對「環保」不屑一顧,永續性在美感前微不足道,中國環保組織綠色選擇聯盟曾在2011年發布報告,抨擊蘋果「高格調的形象背後是污染與毒害」。但在庫克的職掌下,蘋果不僅市值登峰造極,也搖身一變成為更環保、具社會責任的企業。

庫克令蘋果看待環保的態度180度翻轉,在2013年聘請前美國環境保護署署長莉莎.傑克森(Lisa Jackson)加入營運團隊,積極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不僅逐步降低營運的碳足跡,更要求供應鏈以可再生能源製造蘋果產品。

apple green energy.jpg
自庫克上任以來,蘋果全心全力發展綠能,降低氣候、地球造成的負面影響。
圖/ Apple

今天蘋果已被視為科技領域最環保的企業之一。2011年將蘋果評為「最不環保科技公司」的綠色和平組織,已連續多年將蘋果評為最環保的科技巨頭,超越Google、亞馬遜、微軟等競爭對手,也多次公開讚揚蘋果在環保方面的努力。

2018年,蘋果宣佈包括辦公室、門市、資料中心等全球設施達成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的里程碑。今年更許下諾言,要在10年內使整體供應鏈達成碳中和,計畫在10年內去除75%的碳排放,並透過復育紅樹林等方式抵銷剩餘的25%碳足跡。

庫克對環保的重視,逆轉了世人對蘋果高污染的形象,為企業理應扮演的角色樹立典範,將這顆曾經建立在污染與氣候破壞的毒蘋果,變成一顆友善地球的綠蘋果。

用成績證明自己,「庫克船長」帶領蘋果繼續創造驚喜

9年過去,儘管當初外界有再多的懷疑,事實仍然勝於雄辯,蘋果在庫克的帶領下成為全美市值最高的企業,全球iPhone用戶突破9億人,蘋果也超脫iPhone或iPad的範疇,打造出Apple Watch、AirPods等全新硬體產品,引領業界風潮,並將觸角深入數位領域,去年一次推出新聞、影視、遊戲等多款訂閱服務。

雖然Apple Watch並非一推出就轟動全球,AirPods首度亮相時甚至被網友訕笑,但邁入2020財年以來,服務及穿戴式裝置已成為僅次iPhone的兩大營收來源。現在蘋果銷售的穿戴式裝置比任何競爭對手都多,庫克曾說,穿戴式裝置產品規模足以達到《Fortune》企業150強的等級。

這些產品為人們帶來的驚嘆,或許無法與麥金塔、iPhone塑造的變革相提並論,但依舊開創出一陣陣令整個業界跟隨的風潮,並穩健地深入人們日常生活,圍繞你的每一天。

賈伯斯逝世時,蘋果的市值約為3,500萬美元,不到10年時間就成長近5倍。2018年8月,蘋果成為全美第一間市值破兆的企業,庫克花了約兩年的時間讓這個數字再翻一倍。

庫克或許不像賈伯斯,擁有從無到有建立蘋果這艘大船的能耐,但這些年繳出的實績,「庫克船長」已證明他掌舵蘋果的手腕,駕馭這艘大船航向一個又一個驚奇。

資料來源:IncBusiness InsiderBloomberg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Apple #Tim Co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