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家IKEA敦北店宣佈4月26日熄燈!繼一本70歲、300頁的IKEA型錄停刊後
台灣第一家IKEA敦北店宣佈4月26日熄燈!繼一本70歲、300頁的IKEA型錄停刊後

編按:2021.03.14更新:
宜家家居(IKEA)小編在粉絲專頁宣佈:經營23年的#IKEA敦北店即將在4月26日熄燈,這是IKEA全台第一家門市,小編在粉絲頁說:跟大家說再見了......,敦北店是許多人和IKEA相遇的起點,一起走過學生時期、租屋搬家、結婚買房、迎接新生命等重要的人生階段。誠摯邀請大家在倒數階段,找個時間再來敦北店回味這23年的精彩吧!

編按(2020.12.08更新):宜家家居(IKEA)近日宣布,旗下發行70年、深受歡迎的年度紙本型錄將正式走入歷史,沒想到今(2020)年8月出刊、引爆話題的「動森型錄」成為了最後一本IKEA型錄。

動森小夥伴成為IKEA型錄的最後主角

宜家家居(IKEA)8月20日於Facebook上發布「動森型錄」,以近期超夯遊戲「動物森友會」為場景,活用島上的角色、家具,重現2021年IKEA型錄。

藉著遊戲的熱度,這則貼文發布3天內累計超過2.2萬次按讚、5,500則留言,超過1.2萬次分享,還引來國外媒體《Engadget》報導,炒熱2021年IKEA型錄的話題。

耗費7成行銷預算!IKEA憑「型錄」打造產業影響力

如果去逛IKEA,應該都會注意到店內擺放、厚厚一疊的型錄(IKEA Catalogue),自1951年「創刊」,已發行超過70年,被IKEA視為重要的行銷工具之一。《Forbes》認為,IKEA型錄是「為顧客者提供裝潢創意,設計方向和生活方式的想像。」他不只承擔公開新品訊息的任務,更是品牌用來表達理想居家生活樣貌的途徑。

IKEA藝術總監Zara Blomqvist表示,為了製作這300多頁的型錄,公司每年投入超過200多名人力,耗時約10.2萬小時,收集有關房屋面積、文化態度與個人習慣等資料。官方資料統計,IKEA曾為了出版型錄,而耗費了年度行銷預算的70%。

IKEA 首席藝術總監 Zara Blomqvist
▲IKEA 首席藝術總監 Zara Blomqvist(左)

《QUARTZ》報導,2017年IKEA型錄在全球印刷了超過2.03億本,以超過15種語言、為72個地區發行不同的版本,與跟《哈利波特》《古蘭經》並列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Dailymail》曾報導,每年IKEA發布型錄的當月,都可以看到該公司的收入大幅成長。

70年歷史的IKEA型錄,見證了你我的生活如何改變

70歲的IKEA型錄,見證了人們家居生活的改變,包含寵物成為家人、植栽成為居家必備品、親子共樂、三代同家等觀念,都在型錄中留下足跡。

以下帶大家回顧IKEA於1951~2021年的型錄封面,其中有IKEA許多有趣的「第一次」:

1951~1956年

1957年

IKEA型錄封面第一次出現「寵物」,表示愈來愈多寵物進入人類的生活,成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

IKEA Catalog 1957.jpeg
圖/ IKEA Catalog

1958~1960年

1961年

IKEA型錄封面開始以更繽紛的色彩呈現,也放大「場景」為主要封面的呈現元素。

IKEA Catalog 1961.jpeg
圖/ IKEA Catalog

1962年

IKEA型錄封面圖片,第一次以「滿版」設計呈現。

封面上的「MTP書櫃」是當代經典作品,風格既現代、美觀又實用,為IKEA帶來了可觀營收。因為開發這款木製產品,使IKEA和波蘭供應商之間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係,是IKEA至今能保持低價、可負擔價格的重要原因。

IKEA Catalog 1962.jpeg
圖/ IKEA Catalog

1963~1969年

1970年

IKEA型錄封面開始出現「人」。

IKEA Catalog 1970.jpeg
圖/ IKEA Catalog
IKEA Catalog 1971.jpeg
圖/ IKEA Catalog

1972年

IKEA開始嘗試在封面型錄上露出「售價」。

IKEA Catalog 1972.jpeg
圖/ IKEA Catalog

1973年

IKEA開始將單寧牛仔布料用於製作家具,也掀起了「躺椅」的風潮。型錄封面的TAJT多功能躺椅,也顛覆了人們對於椅子的普遍認知。

IKEA Catalog 1973.jpeg
圖/ IKEA Catalog

1974~1976年

1977年

開始將「IKEA」大字壓在封面型錄上方。

IKEA Catalog 1977.jpeg
圖/ IKEA Catalog

1980年

IKEA型錄封面第一次出現「小孩」,象徵家具開始注重孩子的使用需求。像是IKEA的經典KLIPPAN沙發,就主打能承受孩子站立於其上方,材質卻又柔軟到讓孩子能在上面睡著。

IKEA Catalog 1980.jpeg
圖/ IKEA Catalog

1981年

IKEA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登上型錄封面,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IKEA Catalog 1981.jpeg
圖/ IKEA Catalog

1982~1987年

1988年

IKEA型錄封面第一次出現4位數的售價。

IKEA Catalog 1988.jpeg
圖/ IKEA Catalog

1989~1997年

1998年

IKEA型錄第二次以孩子為主角,但意義相對於1980年又更不同。因IKEA於1997年推出「兒童宜家」(Children’s IKEA),表示「孩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開發、推出一系列有利於孩子協調、社交和創造能力的產品,並開始在店內設置遊樂區、兒童房、嬰兒區和特色餐點滿足兒童需求。

IKEA Catalog 1998.jpeg
圖/ IKEA Catalog

1999年

IKEA型錄現在的封面設計在這一年定型。大「IKEA」字樣壓在封面上方、藍黃的品牌LOGO等設計元素,都可在後續幾年中看到。

IKEA Catalog 1999.jpeg
圖/ IKEA Catalog

2000年~2013年

2014年

IKEA型錄第一次以「食物」為封面主題。

IKEA Catalog 2014.jpeg
圖/ IKEA Catalog

2015年~2020年

IKEA型錄每年都透露了其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洞察,像是IKEA曾在2017年預測了「小公寓」的生活將成為主軸;2019年更發表了《居家生活報告》,探訪22個國家、訪談22,000人,發現晚婚、推遲生育、壽命延長產生更多多代家庭等趨勢,於2020年發布了以「7種不同生活型態的家」為型錄主題。

去年,IKEA也洞察到人們越來越重視「睡眠品質」,推出以「超前部署完美睡眠」為主題的年度型錄,藉由洞察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斷貼近人們的生活需求,推出更多能解決人們痛點的產品。

2021年

今年IKEA最新的型錄封面,主題為「改善每日家庭生活的手冊」(A handbook for a better everyday life at home),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中享受,並從中發現好用的物品。

小空間,不該是你生活的代名詞。

IKEA認為,面對瞬息萬變的生活,人們將需要更多的新思維、新視角。該書提供了許多的新生活提案,例如:打造在家工作的空間奇蹟、有趣的小小孩共享房間、設計個充滿愛的餐廳、適合爸媽與孩子的臥房,並提供了「怎麼做」的實際教學,讓你更簡單、更快速、在小幅預算下,創造更好的家庭生活。

61516860-6be3-4d6e-884d-9a621ad489a1-at1600
圖/ IKEA catalog

IKEA型錄將於8~9月開始在分店附近的部份地區發送,你也可以到店免費索取(點此可查詢各分店地址、營業時間),或於IKEA官網瀏覽線上型錄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Quartzy、Forbes、News.com.au、Dailymail、IKEA、FastCompany

延伸閱讀:
1. 100台洗衣機,60台有大腸桿菌群!達人教你3招清潔
2. 以後的生活變怎樣?IKEA構想了18種「好感提案」
3. 生活解密|太陽曬過的衣服香香的?太陽香氣怎麼來的?

責任編輯:林芳如、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八分生活

關鍵字: #遊戲產業 #IKEA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