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比利時的Naick與Kim是旅遊YouTuber,足跡橫跨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而他們隨身攜帶的DJI(大疆創新)無人空拍機Mavic Air,曾錄下蒙古戈壁沙漠、南美洲加勒比海岸等迷人美景。
自今年3月起,兩人因疫情而滯留台灣的5個多月期間,他們也用這台Mavic Air,捕捉了阿里山的雲霧、西子灣的夕照、綠島的海天一線,讓世界各地的網友也能透過兩人的頻道,體驗一場雲端旅行。
疫情加速人們運用科技,來完成自己無法達到的事情。而在這個時間點下,作為全球無人機龍頭的DJI,也推出了一款比前一代飛得更久、更遠、使用更方便的旗艦版新作Mavic Air 2,讓消費型無人機的未來發展走向下一個階段。
若你喜歡俯瞰大地,這一次能飛得更久遠、更舒適
主要用途為「影片拍攝」的無人機,新品在居家隔離禁令不止的情況推出,銷量必會受到衝擊。更別說約占DJI總營收4成、疫情嚴重的北美市場。
不過,距離初代發表睽違兩年半的Mavic Air 2,仍讓許多評測專家點頭稱是。科技媒體《TechCrunch》就直白地說:DJI這款新產品對多數消費者而言,就是最好的無人機。怎麼說呢?Mavic Air 2不僅是全系列機種的續航力冠軍,輔以遙控構造優化,還具備高達10公里的圖片傳輸技術,與定位追蹤功能。
要提升一般消費型無人機的續航力,始終是技術上的難關;由於旋翼需要相當高的每分鐘轉數(RPM),才能讓機身脫離地面、飛向天際,所以它對電力的消耗相當可觀。但電池容量愈大,重量就愈重;機體重量愈重,起飛所需能量又會更多,在「輕盈度」與「續航力」兩者折衷下,目前市面機種飛行時限,多介於20到30分鐘內。但這次Mavic Air 2打破限制,只用單顆電池就能飛34分鐘。
前代Mavic Air平均飛400公尺就可能圖像中斷;新款Mavic Air 2最遠飛到10公里外,還可以在手機螢幕上看到無人機回傳的畫面。體驗優化最有感的,無非是遙控器的新設計。過往機種要求使用者把手機加裝在控制器下,導致人們操作時總是得低頭看螢幕。Mavic Air 2則將「手機夾持」的構造改裝在控制器上方,讓操作過程變得舒適輕鬆,可謂一款在硬體、軟體及使用體驗上,全面升級的一台無人機。
屋頂半空中飛舞,疫情之下的人際新航線
雖然DJI崛起大幅帶動市場增長,實際上規模仍舊有限。據IDC統計,2019年全球消費型無人機數量僅約300萬架,各國的航空對策也直接影響無人機銷量成長。
在台灣,不只多數城區被畫為禁飛區,去年3月底上路的遙控無人機專法規定,250公克以上機種都得經過註冊才能起飛,570公克的Mavic Air 2更無法避免。
不過,隨技術進展解決使用痛點,未來或許有更多玩家加入——誰知道呢?無人機能做的,可不光是空拍。
今年3月,紐約一位居家隔離的男子傑洛米(Jeremy Cohen)從窗外看到在隔壁屋頂跳舞的女子托莉(Tori Cignarella)。兩人相視而笑後,靈機一動的傑洛米拿出了他的無人機,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貼上去,並緩緩地飛到托莉面前……她回撥了。
傑洛米的無人機,同時消弭兩人間的物理及心靈距離。那一刻,它不只成為解放視野的另一隻眼,豐富了欣賞世界的角度,更代替我們,化作拉近人際距離的一隻手。在人機界線愈發模糊的現代,或許也將看到更多新的無人機應用,讓人類的感官與生活更加精采。
責任編輯:張庭銉、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