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PChome網路家庭宣布旗下多了一個新成員,就是「Bibian比比昂跨境電商服務」,看似是一個全新的跨境代標、代購平台,其實創辦人、比比昂社長羅薇琳早已經是產業界的資深人物。
時光回到PChome商店街還沒上線的2002年,當時羅薇琳已在PChome網路家庭集團中任職,「一開始進來是帶商店街,從零開始的」。當時在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左右、籌備商店街上線的就是羅薇琳,隨後商店街在2005年上線。
羅薇琳說,「到了2007年,詹先生(詹宏志)說建議我出去(離開集團),因為網路事業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她在進入PChome集團前曾在日商三井工作,本身也喜歡體驗不同文化、想做跟海外有關的事情,於是羅薇琳人飛到日本,開始接洽金流、物流服務商,一腳跨進日本電商代標的事業中。
到了2018年,詹宏志找上羅薇琳開始洽談合作,去年10月才拍板定案,由PChome佔主要股份,與羅薇琳共同創立子公司,並正式以羅薇琳英文名字Vivian的日文發音諧音「Bibian」為網站命名。
一與PChome談成後,羅薇琳二話不說決定把原先的代購事業結束,用比比昂這個品牌重新開始。「我喜歡破壞重建,才不會有舊的包袱,」她說。
專攻海外代購,物流、金流、客服一次到位
其實代購、代標服務存在已久,如今透過一般綜合型電商通路買海外商品也非常方便。那麼,比比昂不一樣的地方在哪?羅薇琳說明,「只要網路上找得到,我通通都可以幫消費者處理,我只賺服務費跟物流費,你看到海外站上賣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像是日本雅虎站上,國際運送的商品有品項的限制、退換貨也很麻煩,但如果透過比比昂代標,只要輸入海外網站的購物連結,之後的跨國物流、金流、客服皆由比比昂處理。
目前,站上消費者偏好主要集中在日本的食品特產、時尚流行、生活家電等3大類別,透過代買服務,消費者只要在台灣即可品嘗到東京在地的甜點美食,最快約4天就能宅配到府,對於不懂日語或無法經常出國的消費者來說非常便利。另外,資深的動漫公仔、古董收藏家,也都是比比昂常見的消費者類型。
一上線就強碰疫情,轉化成「Happy Problem」
從去年10月起,PChome也開始實行「ONE PChome」集團作戰模式,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使用者帳號,都可以同時登入PChome旗下PChome24h購物、PChome商店街、露天拍賣、Pi拍錢包等等共10大服務。同時也都能兌換Pi拍錢包的點數P幣,打造點數經濟。也就是說,比比昂在10月一上線時就直接擁有PChome集團中的1,200萬會員,「而且,得到PChome的庇蔭,出去談起事情來是不一樣的,」羅薇琳說。
不過,上線不到3個月,比比昂立刻碰上重創全球的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許多國家規範出入境與旅遊管制,消費者出國頻率大幅降低,透過跨境購物平台採購國外商品的需求增加。
一上線就遇到疫情,這對比比昂是好是壞?面對這個問題,羅薇琳轉述詹宏志的看法,「應該是說,這叫做Happy Problem。」
談到疫情的影響,羅薇琳不諱言,「比比昂才剛推出,這個成長讓我們嚇一跳。」原本,比比昂打算調整半年之後,再開始加碼行銷宣傳,但因為疫情影響,意外在上線前半年就帶來一波成長。
羅薇琳回憶,在年初,台灣已有確診案例,但日本還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因此比比昂站出出現了一波口罩搶購潮,「多到我們處理不完,一個人可能標到1萬片口罩」。這個Happy Problem也確實反應在比比昂的營收上,「(與10月底相較)那時候(年初)就已經翻倍了,到今年8月是已經翻3倍!」
由於疫情影響帶動藥妝與美容家電商品的補貨需求,近期女性消費者比例快速提升,目前在比比昂站上,女性消費者比例已經與男性平分秋色。
借助PChome集團之力,明年Q1再拓東南亞代購
比比昂由日本代購代標市場切入之後,在今年8月加開了義大利市場的精品代購服務。不過,羅薇琳說,「我們做了這麼久,日本還是我們的第一名。」目前,來自日本代購、代標的營收佔比比昂整體營收的7~8成。
儘管如此,比比昂依然會持續開發新的代購市場。接下來,比比昂打算在2021年第一季推出東南亞代購。「PChome有PChomeThai,所以我們下一步會往東南亞走。」
未來的也將會得到更多來自PChome的資源,「在台灣最後一哩路的物流上,也希望與PChome有更深入的合作。」
羅薇琳預期,到了今年底,比比昂的營收大約會比去年10月成長4~5倍,獲利也將轉正。她更驕傲地說,「我的字典裡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就這樣!」未來在代購市場上,這就是比比昂的目標。
小眾、利基市場就是代購商機,專家:業者要服務藏家的狂熱心情
「代購的產品以非規格化、小眾市場產品居多,例如日本的改裝汽機車配件、美國的軍用品、玩具,還有小眾奢侈品牌或潮牌,」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學群助理教授朱訓麒分析。
他認為,日本與美國商品之所以會成為台灣代購的大宗,是因為日本市場較為封閉、金物流相對困難。美國則因為許多賣家不願意賣到海外,承擔消費者保護或退換貨的麻煩。整體而言,只要是產品數量不多、非規格化或是體積大(如汽車用品),通關困難或是需要安裝維修,賣家沒有跨境銷售的動機,就有代購業者發揮的空間。
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則認為,網路世界的特性就是分眾,即使大型的跨境電商平台不斷發展,未來依然會有代購、代標業者的生存空間,「像是各種不同的網紅、名人,都在帶產品、代購,這種新興品牌未來也會不段出現。」
儘管疫情帶動了跨境電商的銷售,但戴凡真也認為,即使是疫情過去、航班復飛,人們使用網購、網路服務的數字,也不會降回疫情之前,「就像是台灣疫情比較趨緩之後,電商的購買量還是有3~4成是留下來的,不會100%變成之前的狀況,我認為這個趨勢在代購上也會出現」。
也正因為代購、代標市場的主要客群是小眾市場的消費者,因此戴凡真認為這些利基族群需要更深入的客戶服務。戴凡真舉例,「像是某個模型、某個漫畫的狂熱粉絲,重點很多時候不是『買到產品』,而是想要知道更多周邊資訊。」因此,代購代標業者必須要提供更多的周邊服務,才能抓住這些消費者。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