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EPSON為何把核心技術拆出來當商品賣?又會如何把台灣打造成「AR重鎮」?
78歲EPSON為何把核心技術拆出來當商品賣?又會如何把台灣打造成「AR重鎮」?

「EPSON是做投影機、印表機以及手錶的廠商,我們的腦袋再怎麼去想,都還是會在這個小圈圈裡打轉,」台灣愛普生董事總經理呂理廸在2020國際半導體展上,點出了成立近80年,早已是「印刷界一哥」EPSON的問題。

在做了9年的AR智慧眼鏡後,EPSON在23日正式宣布,推出全新的商業模式——把AR眼鏡需要的「零組件」及「核心技術」當成產品公開販售,並風風火火地牽手5家台廠,組成了自家全球第一個「AR生態聯盟」。

EPSON為什麼要這麼做?背後打著什麼算盤?為何他們表示台灣將成AR發展重鎮?這一間老字號公司,透過一次次新商業模式的嘗試,最終能達到1.7兆日圓的營收目標嗎?

拆賣零組件的商業模式,要從四年前的印刷「噴頭」說起

若回顧EPSON「拆賣零組件」的起源,要從四年前說起。

從印表機、投影機,再到機器手臂和智慧穿戴,EPSON販售的產品,向來都是一個個做好的「完成品」,但在2016年卻打破了一貫的模式,開始嘗試把印表機上的「噴頭」拆出來單賣,好讓客戶能自行安裝在自家的印刷機上,在2019年,更陸續在中國及台灣市場推出更高階的噴頭。

在2020年第二季,EPSON印刷事業營收達1,380億日圓,雖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4%,但利潤卻達175億日圓、成長了28.4%,但若要審視這一新商業模式的「成績單」,官方透露,目前銷售噴頭等零組件的營收占比還很小,但卻信心地設下了2021年要達到300億銷量日圓的目標。

新聞照片二:佐臻的慧眼系列(J-Reality)智慧眼鏡,在設計上採用 Epson AR智慧眼鏡光學
呂理廸(圖左)笑說,EPSON在2016年前,就發現不少業者會把EPSON家用印表機噴頭自行拆下來,安裝到自己的商用機台上,因此看見了市場的需求。
圖/ 台灣愛普生

無論如何,這一間年近半百的公司跨出了新的一步,即便EPSON沒有向購買噴頭的客戶收取任何「授權費」,也不會進行更有利益的「利潤拆分」談判,純粹只是賺取零組件的業績,但呂理廸表示,這一轉變將帶動噴頭市場的經濟規模,從而降低噴頭成本,讓EPSON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但是,EPSON也不是誰都肯賣,主要鎖定在工業、生產用的大型印刷機客戶,仍會盡量避免賣給太相似的「競業」,「賣給大家但卻自己打自己,那就沒有意義。」

在今年4月,EPSON集團社長由技術長小川恭範正式接任,並於7月底接受台灣媒體訪問,他當時表示,希望噴頭的對外銷售模式,未來也能照搬到AR和機器人事業上。怎知在2020國際半導體展上,EPSON就在台灣宣布,隸屬光學事業體的「AR智慧眼鏡」產品,也開始走這種拆賣零組件的模式,開始單獨開賣光學引擎VM-40,連各種AR眼鏡可以搭載的晶片、模組,甚至是演算法都一併開賣。

EPSON的光學引擎,連業務相同的競品也賣!

攤開EPSON的「AR史」,早在2011年,市場都還沒太能釐清何謂「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的年代,EPSON就推出了自家第一支重量高達0.5公斤的AR眼鏡「BT-100」,至今已經推出超過8款眼鏡。

「我們原本扮演角色並沒有變,只是多了一個角色,」台灣愛普生視覺科技營業部資深協理黃少白解釋,購買AR眼鏡的客戶用途迥異,EPSON沒有辦法一一滿足其的需求,如今除了仍會持續賣AR眼鏡的「成品」外,還會單獨販售AR眼鏡中最重要的硬體零組件「光學引擎」,好讓客戶能客製自己的眼鏡功能,因此連追蹤運動軌跡的智慧型感測器(M-Tracer)演算法、PPG心律感測模組以及GPS/GNSS晶片也一併開賣。

值得注意的是,和市場已經相當成熟的印表機不同,AR搭上5G,正準備起飛。TrendForce拓墣產業研究院預估,2020年全球AR/VR裝置出貨量將達512萬台,但到了2025年,將成長至4,320萬台、複合成長率為53.1%。

面對這樣一個市場,EPSON核心技術的兜售對象完全不設限,就算是和自己的業務相同,同樣為AR眼鏡的製造商也可以,例如專攻AR領域7年的佐臻公司,除了做AR解決方案,也會生產自家的AR眼鏡,在今年7月初已悄悄推出全球第一支搭載VM-40的AR眼鏡J-Reality。

epson ar 眼鏡 光學引擎 佐臻
佐臻的慧眼系列(J-Reality)智慧眼鏡,在設計上採用 Epson AR智慧眼鏡光學引擎,是Epson在台灣市場的首例。
圖/ 唐子晴攝影

為何選擇台灣,打造自家全球第一個「AR生態聯盟」?

光是這樣還不夠,EPSON更選定台灣為全球第一個市場,牽手佐臻公司、見臻科技、鈺立微電子、米菲多媒體、資策會五家台灣業者,風風火火地組成了「AR生態聯盟」,為的就是當廠商準備做一款全新的AR眼鏡時,每一間台廠扮演不同的角色,能一條龍包辦。

EPSON兜售零組件及核心技術,當客戶有需求時幫忙牽線;佐臻公司提供智慧眼鏡解決方案,並給出硬體參考設計;見臻科技則能讓AR眼鏡與眼球追蹤技術結合;鈺立微電子則是專注在3D成像模組上,提供AR及3D場景重建;資策會專注SDK開發;米菲多媒體打造了XR內容開發引擎,讓開發者能簡單地創作XR數位內容⋯⋯

「AR若要市場化、商業化,出貨量一定得起來,提供模組的、提供服務的、提供解決方案、提供技術支援的,必須串起這些態系,AR題材才能發酵。」黃少白說道。

新聞照片一:Epson今(23)日正式發表AR智慧眼鏡光學引擎業務,攜手台灣AR領域知名軟、硬體及O
EPSON 牽手台灣AR領域軟、硬體及ODM等夥伴,建立了第一個AR產業生態系。
圖/ 台灣愛普生

延伸閱讀:高通AR眼鏡來自台灣!汐止3.5億元小企業年燒億元研發,技術好到連Google都好奇

epson ar 眼鏡 光學引擎 佐臻
米菲多媒體為XR內容開發商,可以透過軟體編輯器,簡單編輯AR應用並一鍵輸出,讓AR內容產製時間從1~2個預縮短到幾週內。
圖/ 唐子晴攝影
epson ar 眼鏡 光學引擎 佐臻
佐臻提供最根本硬體層面,處理器、控制器⋯⋯等不同的解決方案跟參考設計,甚至還能幫忙打造成品。
圖/ 唐子晴攝影

談起EPSON為何大規模地,選擇台灣為第一站做這件事?黃少白表示,跟做電腦一樣,台灣很有條件跟機會,成為全球AR智慧眼鏡生產製造設計的重鎮。

「我提供光學引擎後,誰幫你封裝?誰幫你測試?誰幫你生產?這本來就是台灣的專長,電子五哥就在這!台灣已經準備好了,你想做一支智慧眼鏡,來台灣準沒錯!」黃少白自信地表示。

營運模式越來越多元複雜⋯新社長上任,如何實現1.7兆營收目標?

EPSON集團先前立下在2025年,要實現營收達1.7兆、營業利益達2,000億的目標,談起這一未來,小川恭範信心滿滿,並特別提及了「訂閱制」。

小川恭範表示,疫情對EPSON影響頗大,當民眾邁入WFH(work frome home)的新常態,除了家用印表機有所增長外,EPSON先前推出的「列印訂閱制」,在歐洲大受歡迎,訂閱方案相當多元:有人有買主機、有人不買;有的實施「印到飽」方案、有的依列印量來計價⋯⋯相當彈性,當墨水不夠,官方還會自動配送耗材,用戶可隨時對方案進行調整。

「我們也希望未來商品用『訂閱』來推廣,現在大家沒辦法統一去一個地方,找一台大機器集體大量列印,布同的地方印刷的『分散列印』需求出現,EPSON得要繼續推出新的社群,」小川恭範說道。

EPSON 愛普生 社長 小川恭範
原為EPSON技術長的小川恭範,在準備了一年半後,才正式接任社長一職。
圖/ 台灣愛普生

如今,EPSON營運模式也越來越來多元,自營產品、代工生產、賣產品、賣零件、推訂閱制⋯⋯和客戶的關係也開始「多重發展」,親密程度越來越高。

小川恭範透露,台灣對EPSON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特別的市場,除了幾乎所有的產品在台灣都有賣之外,在台灣EPSON也有進行大量零組件的國際採購,台灣市場90%,都是做B2B的生意。

「我們和很多台廠的關係,他們既是我們的客戶,也是供應商。」呂理廸進一步透露,EPSON台灣與和碩及正崴就保持著這種關係,如今EPSON每年賣給台灣製造商的零組件大約達20~30億,但向台廠採購的金額,每年則高達70~80億。

攤開EPSON的財報,在2019財年營收為10,896億日圓,雖然相較前一年下滑,但2019年獲利540億日圓,成為近4年來最高的成績,年增接近三成,但距離2025的目標,仍有一大段差距,這一間積極擁抱新產品、新模式的老字號公司,究竟還會透過什麼方式來達成使命呢?

責任編輯:蕭閔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你還在手寫填單、逐格Key-in資料嗎?在生成式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之際,永豐銀行推出全台首創「說話就能完成交易」的智能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讓繁瑣的填單流程成為過去式,使用者可以透過文字輸入、口說敍述或上傳照片等方式,向AI傳達自身需求,無論哪一種方式,AI都可以即時理解使用者意圖,並根據與使用者的對話內容,自動填寫存款、提款、轉帳、匯款等相關表單,顛覆使用者對金融服務的想像。

生成式AI再進化,開啟AI代理人時代

隨著生成式AI的進步,LLM大型語言模型已具備多輪對話和上下文理解的能力,甚至正邁向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不需要人類涉入的AI代理人(AI Agent)的新階段,這項技術突破讓企業既有服務得以展現全新樣貌。

以國際證券經紀商FBS為例,其推出的FBS AI Assistant服務,跳脫傳統單向建議模式,不直接提供評論或建議,而是讓用戶先選擇一至多項技術指標,再交由生成式AI模型解讀並生成專屬分析與操作建議,打造更具互動性與參與感的使用體驗。

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張天豪認為,這種以生成式AI為核心的互動式服務模式,將大幅優化客戶的使用體驗,成為金融服務新常態。未來,客戶不必學習如何操作App,也不用記得交易程序,只要用對話、上傳照片或螢幕截圖等自己習慣的方式表達需求,AI就會理解並協助完成後續動作。「未來的金融服務將像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樣,簡單而自然,」張天豪強調。

永豐銀行
前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 張天豪、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處長 王筱嵐 後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經理 林維婕、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工程師 廖庭暘
圖/ 永豐銀行

從填單到對話,iWish重塑分行服務體驗

瞄準此未來趨勢,永豐銀行進一步盤點金融服務場景,決定從最貼近客戶的分行場域出發,打造互動式服務新體驗。

張天豪說明,臨櫃交易往往需要填寫各式各樣的表單,這些表單格式通常很制式、欄位繁複,對不熟悉流程的客戶而言,常常填到一半才發現格式錯誤、填錯位置,甚至必須整張重來,徒增挫折與作業時間。

「iWish服務的推出,就是為了讓這段流程可以變得更自然、直覺且輕鬆,」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說,客戶不再需要手寫填單,只要開口說、輸入文字或是上傳圖片,告訴iWish想要使用哪些金融服務,就可以完成交易,將原本繁瑣、仰賴經驗的填單作業,轉化成只需一句話或一張圖就能搞定,大幅提升臨櫃交易的服務體驗與作業效率。

以轉帳交易為例,客戶可以口說轉帳帳戶及金額,或是上傳網購訂單的轉帳頁面截圖、團媽在Line上提醒轉帳付款的對話截圖等,iWish會從中辨識表單所需資訊並精準填入銀行系統中對應的欄位,待客戶確認資訊無誤之後,系統就會生成一個二維條碼,只要將二維條碼交由臨櫃人員完成最後核對,就能輕鬆完成金融交易。

AI減輕行員負擔,專注更高價值服務

除了顛覆客戶的使用體驗,iWish服務也為內部作業流程帶來優化和改變,「對永豐銀行而言,iWish服務不是引進AI技術的炫技展示,而是與現有服務模式的無縫融合,讓創新落地、貼近人性」,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王筱嵐處長說。

王筱嵐進一步表示,最開始,金融交易需要經歷「客戶填單+櫃員輸入」的雙重程序,不僅耗時,也容易出錯。之後,永豐銀行推出免填單服務,客戶可以口述或將交易資訊抄寫在紙上,交由櫃員輸入至系統中、列印單據,待客戶簽名確認即可完成交易。

永豐銀行
圖/ 永豐銀行

而iWish則是免填單服務的再進化,藉由生成式AI(GAI)的語意理解與圖像辨識能力,取代櫃員的手動輸入作業,不僅提高效率與準確度,也大幅降低櫃員的作業負擔,可以將心力投注在更有價值的服務與溝通上。

GAI不只是客服輔助工具,更是金融轉型的推進引擎

相較於目前金融業的生成式AI應用,多數仍停留在客服階段,iWish是全台首創直接導入金融交易場景的GAI服務,堪稱跨出關鍵一步。

然而,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永豐銀行團隊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壓力最大的,便是如何降低LLM可能出現的「幻覺」與辨識錯誤風險。尤其在金融交易場景中,AI的辨識精準度不僅關係到客戶權益,更直接影響其對金融服務的信任感,必須以更審慎的態度來看待。

為此,永豐銀行從多個面向著手提升模型準確度,包括優化Prompt設計與模型邏輯、與前線單位密切協作,共同討論介面呈現、使用流程與應用情境、在UI/UX介面加入提醒文字與引導機制,避免造成誤解。此外,團隊也分階段進行大規模封閉測試,邀請全行數百位同仁參與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持續微調優化,確保最終推出的服務穩定度。

iWish的智慧來自於訓練與學習,「越用越聰明」的特性需要使用者參與激發

iWish是一款全新上市的智能服務,專為提升臨櫃交易體驗而設計。現階段iWish服務聚焦於台幣存款、提款、轉帳及匯款4大交易類型,並以「分行」為主要場景,未來則計劃將iWish服務擴展至更多金融交易類型,甚至走出分行場景,與iBranch等線上服務結合。

永豐銀行
永豐iWish以「智讀」、「智說」、「智寫」人性化操作,讓金融交易更方便快速
圖/ 永豐銀行

iWish的成功落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宣示意味著,生成式AI正式從客服輔助工具,搖身一變成為可以理解意圖、自然回應、主動引導的智慧助理,讓用戶在熟悉的對話情境中完成交易,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的金融體驗。而AI模型的成長需要訓練,iWish在初期也需要客戶的參與來變得更聰明,透過接觸到更多元的使用情境,進一步完善服務,讓每一次互動都更懂客戶的需求。

「iWish服務只是第一步,」張升寶認為,這項服務不僅重新定義人與銀行的互動方式,也為生成式AI在金融業的應用看見新的可能。他期許未來能進一步擴大AI Agent應用範圍,讓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驅動金融轉型的核心力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