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AR眼鏡來自台灣!汐止3.5億元小企業年燒億元研發,技術好到連Google都好奇
高通AR眼鏡來自台灣!汐止3.5億元小企業年燒億元研發,技術好到連Google都好奇
2019.12.08 | 蘋果

AR眼鏡在科技大廠目光匯聚下,2020年正展開大跳躍,市場盛傳蘋果(Apple)將於2020年推出AR眼鏡,而Facebook及高通也宣佈AR眼鏡計畫。

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本週在夏威夷年會上,正式宣佈第二代XR晶片組XR2 Platform,同時號稱是全球第一款支援5G版本產品。去年此時,高通也發表了第一代XR1 Platform,並展示一款AR眼鏡原型機。(再現《Pokémon Go》傳說?高通、寶可夢開發商聯手打造下一代AR眼鏡

但外界不知道的是,高通的XR系列Platform合作的設計團隊其實來自台灣,是總部設在汐止的佐臻(Jorjin),一家股本僅3.5億元的小公司。

snapdragon_xr2_5g_platform_concept_glasses (1).jpg
高通發表第二代XR2 平台晶片,也展示新AR眼鏡原型機
圖/ 高通

佐臻股本雖小,但兩岸養的研發團隊高達160人,從2013年開始累積實力,EPSON、Qualcomm、醫療設備廠商都是客戶,佐臻負責設計服務,也有能力幫客戶量產,技術好到連Google都曾來探路。

「我們最傻了,每年研發投資高達1~2億元,但股本只有3億多⋯⋯」佐臻董事長梁文隆出席光電協進會活動時吐露心聲,但光憑熱情無以為繼,佐臻也替知名大廠設計收NRE(新品設計費)費用,2019年代工量約近萬支,他也樂觀預期2020年有更好成績。

幫客戶設計眼鏡,打入兩岸市場

佐臻擅長光機電整合,能將眼鏡模組輕量化,EPSON現在熱賣的「次世代智慧眼鏡」就是由佐臻合作開發,EPSON也授權佐臻在台灣與中國代理銷售EPSON MOVERIO BT-30C眼鏡。

梁文隆說,目前在台灣選擇跟中華電信獨家合作,透過中華20家展示門市讓用戶體驗,主要滿足看電影的需求,近眼顯示技術能讓用戶在有距離5公尺時,可以看80吋螢幕效果,但如果6公尺就能欣賞到100吋畫面。

新聞圖片二:舒適輕巧的「次視代 智慧眼鏡」Moverio BT-30C,可透過Type-C直接讀取指
EPSON「次視代 智慧眼鏡」Moverio BT-30C,透過Type-C連接手機,由佐臻設計
圖/ Epson

而2020年1月,佐臻也將帶EPSON眼鏡打入中國市場,與中國移動合作。但梁文隆也坦言,AR眼鏡銷售關鍵在於:通路端會不會銷售?所以若佐臻自己推AR眼鏡,將會先以B2B為主。

2019年AR眼鏡元年,2020年翻倍成長

2019年可說是AR眼鏡元年!梁文隆說,2020年預估在大廠加入下,市場可望有5~10倍成長,甚至已有研究機構預測,在AR眼鏡關鍵零件成熟,整合技術進步下,2023年就將開始取代智慧手機,2026年超越智慧手機成為新世代主流行動裝置。

然而AR眼鏡能否普及,關鍵還是在應用端,梁文隆坦言,佐臻2020年3月將大舉推出多款AR眼鏡,搶吃B2B市場,鎖定智慧工廠、工業應用、智慧醫療領域,以白牌銷售,只要客戶有需要,就能協助設計應用軟體。

協助達文西微創手術,抓通緝犯也簡單

目前佐臻已經開發出「雙眼AR功能眼鏡」,可輔助醫生做達文西微創手術,預計2020年首季向美國申請FDA認證,目前佐臻也已經跟醫學中心合作臨床實驗,最終是期望利用AR眼鏡協助手術導航,處理髖關節及膝關節手術。

佐臻董事長梁文隆認為2020年AR眼鏡應用將倍增
佐臻董事長梁文隆認為2020年AR眼鏡應用將倍增
圖/ 王郁倫攝影

另一個大量被應用的場域,就是值勤警察,在AR眼鏡上加裝鏡頭,就能在眼前顯示訊息單,利用鏡頭對照路上行人掃描,過濾通緝犯,不過這涉及隱私,目前並不是所有國家適用。

目前AR眼鏡多半仍需要連結手機,借助手機運算力,所以眼鏡跟手機間有一條線,醫療AR眼鏡則需連結醫療儀器,而AR支援4G或5G,就屬於另一種應用場景。

佐臻日前已經與中華電信簽署合作備忘錄,期望合作開發5G AR眼鏡。佐臻董事長梁文隆表示:「5G結合AR智慧眼鏡將會是一場眼球革命,」未來雙方將合作AR教育訓練、文化導覽、雲端遊戲、遠端協作及智慧空間等應用。

延伸閱讀:
1.Facebook揪太陽眼鏡一哥研發AR,目標6年內取代你的iPhone
2.定價親民、超輕量AR眼鏡Nreal來了,預計今年底正式上市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高通 #VR_AR_MR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