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交集的產業新舊世代
缺乏交集的產業新舊世代

網路與電商對全球早已帶來巨大改變,只是,在這個最應該、也是最值得非網路業者學習的場合中,許多有影響力的人卻缺席了。

日前我參加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2020年度大會,這是國內網路及電子商務產業最重要的年度聚會,會中除了歷任理事長詹宏志、林之晨、立委王婉諭及業界代表參與外,也邀請iKala執行長程世嘉、Uber Eats台灣總經理李佳穎演講,還有目前最夯的3組Podcast網紅座談,活動非常充實也很圓滿。

TiEA理事長陳建弘特別強調,業者對於新數位商機相當敏銳,政府最重要工作是釐清過時法規,不要讓業者因此綁手綁腳、無法推動業務。他也重申對於數位發展專責部會的「三要一不」訴求,指出新部會應專責於數位經濟健康而長期的發展、營造健全法規環境、首長具跨部會協調與整合的職權,且不應同時作為監理單位,才能為數位經濟成長增添動能。

跨界整合擋不住,年度網路業盛會卻多方缺席

老實說,今年TiEA年會活動辦得很成功,每一個演講者及講題都掌握了知識性、趨勢性或話題性,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覺得收獲滿滿。

但是,活動結束後,我在會場中穿梭,與一些朋友打招呼,卻驚訝地發現,參加年會的人幾乎都是網路同業,完全看不到來自電子業或傳統產業的老闆。在這個最應該、也是最值得非網路業者來學習的場合中,許多有影響力的人卻缺席了。

網路與電商對全球早已帶來巨大改變,對各行各業的衝擊仍不斷加深擴大,許多新商業模式也在持續演變與更新中。只是,當所有人都認為「數位轉型」很重要,企業到了必需轉型升級時,那些最該來學習的人卻沒有出現,讓我感覺很納悶,也很不安。

shutterstock_744456904_digital.jpg
網路與電商為新時代帶來巨大改變,也讓「數位轉型」成為舊世代的大企業,不得不正視的重要課題。
圖/ metamorworks via shutterstock

不是說網路業的人沒有影響力,詹宏志、林之晨都已是擁有發言權的知名人物,現任理事長陳建弘也把巴哈姆特經營得很好。但在這個台灣最重要的網路年度盛會,社會中最有資金實力、最能掌握資源、也最可能遊說或主導產業政策的那群人卻沒有參與,真的有點可惜。

跑新聞我算老鳥了,參與過各種產業公協會的活動,可以舉其他公協會的案例給大家參考。

例如這幾年生技業逐漸壯大,相關公協會活動很多,其中生策會(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不只邀請電子業參與,林百里、童子賢、林憲銘這些電子大佬都出來競選理監事,部分生技業者還因此吃味電子業已經有點「喧賓奪主」。其實更重大的意義是,電子業很清楚未來醫電整合早已擋不住,要儘早參與結盟與布局,而生技業也因此取得更多資源,達到相互拉抬、壯大聲勢的目的。

推薦閱讀:「敏捷」讓成功率多兩倍!看聯合利華、Volvo汽車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

另外,我也常去台北市電腦公會(TCA),那裡有我最多的老朋友。這幾年TCA做的事情早就沒有限制在電腦產業,從5G、智慧城市、資安、開放資料,到很專業的半導體開源指令集架構(ISA)RISC-V等,這些新的產業類別及應用場景都一個一個被納進來,相關產業聯盟及領袖也都成為TCA的合作夥伴。

電腦產業看似早已退流行,但TCA不定位自己只能做PC的事,角色是愈做愈寬廣。

舊經濟版塊需補進「數位學分」

我認識很多半導體及資訊產業的老闆,他們是台灣社會擁有最多財富與資源的一群人。但老實說,他們專精的領域多只限於自己的產業,與他們談起網路及電商等新趨勢,大部分人理解並不多,若問他們Podcast是什麼?絕大部分人也答不出來。

這種現象也很難責怪他們,世界變得很快,他們不是網路原生族群,每天關心與煩惱的事跟網路也沒有關,不懂是很正常的。

但問題是,我觀察到這幾年台灣的世代差距愈來愈明顯,年輕世代與老一輩人好像活在不同世界中,大家接觸的媒介與信任的意見領袖也大不相同,許多YouTuber的粉絲族群都有數百萬人,年輕人因此建立他們完全不同的觀點,也無法理解為何老一輩人總是如此固執,對社會改變的速度與步伐,顯然是愈來愈沒有耐心。

不管舊世代喜不喜歡,年輕人終究要主導未來,這個世界遲早落到他們手中。年輕人或許不懂舊時代的運作規則,但也因為沒有傳統包袱,讓他們擁有更多創意與衝勁。

老一輩創業家若不主動了解,不認真學習新趨勢,不趕快補上落後的數位學分,又如何領導自己的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台灣又要如何跳脫過去只能賺辛苦代工錢的角色?

推薦閱讀:不轉不行,但你真的懂數位轉型嗎?4步驟拆解企業如何能華麗轉身!

當然,網路產業也應該敞開大門,歡迎大家多多參與。許多年輕人不是常抱怨:台灣新創業者很難募到錢、創新理念一直被打壓?若平常大家各做各的且彼此互不關心,這也難怪溝通缺乏、交集很少,沒有共識與火花產生,當然很難促成雙方合作。TiEA是台灣新創圈中最具指標性的聯盟代表,期待未來協會能夠把這個角色扮演得更好。

責任編輯:陳建鈞

(本文內容同步刊載於《數位時代》第317期,2020年10月號雜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