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端出名字奇特的「Snapdragon 888」,從新晶片一窺5G佈局!5nm製程找誰代工?
高通端出名字奇特的「Snapdragon 888」,從新晶片一窺5G佈局!5nm製程找誰代工?

晶片大廠每年新一輪的戰爭,幾乎都是從高通(Qualcomm)固定於 12 月在美國夏威夷舉辦的「Snapdragon 技術高峰會」上率先開打,即將邁向 2021年,主題無疑仍聚焦在 5G。

疫情之下不缺席,高通仍在 12月 1日舉辦了第五屆高峰會,但也是史上頭一場線上高峰會。

在高峰會上,主角往往都是 8 系列的旗艦處理器,過往每一代總是按 Snapdragon 845、855、865 的規律依序命名,但今年卻反常地「不按理出牌」,端出了名稱獨特獵奇的新一代產品—— Snapdragon 888(以下簡稱S888)。

「『8』這個數字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過去十年,『8』一直都是旗艦平台的代表,新一代解決方案是最頂級的,所以我們也想給它最頂級的名字,」 高通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部門總經理艾力克斯.卡圖森(Alex Katouzian)笑著說道。

高通 Snapdragon 888
在技術高峰會結束後,高通總裁阿諾安蒙( Cristiano Amon)和行動事業部副總裁艾力克斯卡圖森(Alex Katouzian)接受亞太媒體聯訪。
圖/ 唐子晴攝影

透過 S888 ,或許可窺探出高通佈局 5G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下一步。

數據機晶片終於不外掛!8 系列第一款真正的5G SoC

高通 S888 搭載第三代 X60 5G 數據機晶片,終於不再採用外掛式,而是整合至處理器中,也是 Snapdragon 8 系列第一款真正的 5G SoC(系統單晶片),除了支援 mmWave(毫米波)和 Sub-6、獨立組網及非獨立組網外,也支援 5G載波聚合和動態頻譜共用。

談起高通終於不再採取外掛式的原因,卡圖森表示,整合兩者做成 SoC 得選「時機」,倘若散熱不夠好、量率不夠高、製程達不到,寧可選擇外掛式,而 S888 則是各種技術條件,都已經準備好。

高通 Snapdragon 888
若要說S888的「升級」, 搭載了第六代高通人工智慧引擎,每秒可進行 26 兆次運算;至於在遊戲體驗上,採用第三代 Snapdragon Elite Gaming,螢幕更新路可達 144 fps。
圖/ 唐子晴攝影

雖然 S888 毫無懸念地採用 5nm 製程,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一代 5G 旗艦處理器 S65 採用的是台積電 7nm 製程,被問及此次是否轉為由三星代工,卡圖森卻未正面反駁。

綜觀市場近況,蘋果在 2020 推出了iPhone 12、iPad Air 4、新 Macbook⋯⋯ 台積電的 5nm 產能,幾乎都被蘋果的 A14 和 M1 處理器佔據。高通表示,無論晶圓代工夥伴選擇誰,都是兩三年前就已經和對方一起做好決定,但 S888 是否因此良率將受到影響,得將繼續觀察。

在會上,華碩、黑鯊科技、聯想、LG、魅族科技、摩托羅拉、努比亞、realme、一加、OPPO、夏普、vivo、小米和中興等等,共計 14 個品牌露面助陣,小米創辦人雷軍更親自給出保證,即將發表的新機「小米11」將採用S888處理器,OPPO 官方也宣布, 新一代 Find X 系列手機也會搭載 S888 處理器,並於 2020 年第一季亮相。

高通 Snapdragon 888
雖然有 14 個品牌已經給出合作保證,但名單中卻未見和高通合作緊密的三星,三星下一步的動態跟回應也值得關注。
圖/ 高通

高通押寶的 mmWave,終於要有起色了?

「英國的 5G 網路和 4G 相比快了 6 倍,美國則快了 11 倍,因為美國主要採用 mmWave,」高通總裁安蒙(Cristiano Amon)說道。

在會上,高通仍反覆強調在 5G 大戰中,一路主打高頻寬、高網速,更能實現「真5G」的 mmWave,反觀聯發科,把絕大多數籌碼押注在 5G 佈局初期能快速覆蓋的 Sub-6,確實也更符合全球 5G 佈局的進程,大幅吃進中國市場。

時至今日,除了美國市場外,高通全力押注的 mmWave 仍還未成為非主流,就連 iPhone 12 ,也只有在美國推出支援 mmWave 的版本。根據 GSA 8月的統計,在所有的 5G 設備中,只有 18.9%支援 mmWave,但支援 Sub-6 的設備則近 9 成。

但隨著邁入 2021 年,也是全球 5G 正式商轉的第二年,高通強調,mmWave 的佈局進展已經開始有起色,目前全球已有 130 個營運商投入在 mmWave,並還拉上日本的 NTT DOCOMO 助陣,證明「mmWave 不只美國在乎」,艾力克斯卡圖森更表示,2021 年 mmWave 勢必會有大幅進展。

高通 Snapdragon 888  高通副總裁暨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
高通表示,在2022 年即將舉辦的北京冬奧上,中國也將提供 mmWave 頻段 5G 網路,高通副總裁暨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也透露對台灣佈局 mmWave的看法。
圖/ 唐子晴攝影

「我認為台灣先推出 Sub-6,之後再布建 mmWave,是很符合邏輯的作法,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策略,像是美國直接就推出 mmWave,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很支持,」高通副總裁暨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談起台灣佈建 mmWave 時說道。

雖然高通不斷強調,除了 mmWave外仍相當重視 Sub-6,但對手聯發科明年才將推出第一款支援 mmWave 的 5G 產品,隨著市場日益成熟,高通的優勢也將進一步凸顯。

中低階手機才是關鍵戰場!Snapdragon 4、6、7 系列都將出產品

除此之外,雖然高峰會往往是旗艦 Snapdragon 8 系列的專場,但仍有另一個焦點備受矚目——高通在中低階產品線的佈局。

即便聯發科在去年 11 月推出第一款 5G 處理器天璣1000,就是要和高通角逐5G高階手機、甚至旗艦機種市場,但採用的廠牌和機種屈指可數,高通仍是 5G 旗艦高階市場的穩固贏家。但反過來說,在中低階市場上,卻被聯發科大幅超車。

聯發科推出主打中低階的天璣800、700後,已經陸續被OPPO、紅米、realme、華為、中興等廠牌採用,但高通在中低階市場的佈局,只有一款在 6 月推出、對應的 S690,即便高通先前已經宣布,2021 年將推出搭載 Snapdragon 4 系列的 5G 手機,但到今日仍沒有進一步消息,佈局力道薄弱。

「我們預估 2021 年 5G 手機將出貨 4.5~5.5 億支,需要有更廣的產品組合,Snapdragon 4、6、7 係列都會有新產品推出,高通未來在售價 250 元至 1,000 元美金的 5G 機種都有佈局,希望推出大家都負擔起的產品,」卡圖森透露。

他更提出了一項新說法—他觀察,如今每一年的旗艦處理器,生命週期開始變長,有一些廠商會再推出一年後採用,旗艦處理器的定位,就開始轉為高階處理器,或許未來這一種作法將更將頻繁,也不失為推出更平價 5G 手機的一種作法。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高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