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揚言停給新單、印度工程師卻喊:謝謝緯創!暴動事件下,印度製造有何挑戰?
蘋果揚言停給新單、印度工程師卻喊:謝謝緯創!暴動事件下,印度製造有何挑戰?

緯創印度廠暴力事件一週後,蘋果19日發佈官方聲明,指緯創進入觀察期,除非完成所有錯誤改正,否則不會給新單;緯創印度官方也同步聲明,已開除印度廠副總,並成立新團隊完善人資流程,甚至成立5種語言可通的24小時員工熱線,讓民情上達。

同時間,一位緯創印度籍生產工程師Rakesh Yaraguppi在Linkedin社群發佈了心聲,「謝謝緯創!跟緯創一起攜手展開重建感覺真好,我們會變得更強大,我們將繼續發展!」並附上一張千人於緯創工廠前合影的團體照。

此舉立刻引發印度網友熱烈回應,多數正向支持,部分印度人更憂心此次暴力事件,將使印度製造計畫挫敗,期望政府展開作為。

緯創工程師
緯創暴力事件爆發後,印度工程師發佈團隊士氣高昂的心聲。
圖/ Rakesh Yaraguppi Linkedin

緯創第三座印度工廠上週暴力破壞事件後,餘波蕩漾,印度官員調查結果顯示:緯創委託的人力仲介商與緯創自身均違規,前者拖欠並侵吞員工應有薪資,後者則沒有完整員工出勤記錄;加上蘋果傳出慎重起見將延後iPhone12給緯創量產時程,一連三個巴掌,會不會打破台商「印度造」美夢?

iPhone代工三哥緯創賣出中國昆山廠區後,並非淡出蘋果供應鏈「不吃蘋果」,而是轉進印度市場,替蘋果在印度內需建立大型iPhone工廠,蘋果多角化分散供應鏈,最明顯的就是希望鴻海、緯創、和碩替它前進印度打天下。

先論勞資關係,緯創幾乎是電子五哥中勞資關係的優等生,過去在中國沒有大型糾紛紀錄,甚至下游供應商指出,緯創在員工福利設施上可能是最完善的,比方員工宿舍最先開始裝置冷氣空調、視聽室等設施,加上蘋果對供應鏈勞資關係一向重視,官方絕不可能如報導般苛刻勞工,為人力成本賭上蘋果撤單風險。

再論設廠經驗,緯創在印度早已有兩工廠,累積iPhone SE代工經驗,並非新手,如今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卡省 (Karnataka) 那薩普爾 (Narsapur)設立工廠,成為該集團印度最大工廠,也顯示緯創印度經驗值並非零。

緯創印度廠今年翻倍,印度法規多如牛毛

那麼,為何緯創爆發暴力事件?根據外電報導,緯創該工廠今年第一季該廠僅2000人,如今11月時已經快速增至8500人,就是為了要準備規模量產iPHone 12。

在12月12日緯創工廠出現暴力事件後,卡納塔卡省官員一週後發佈調查,指緯創資通、旗下6家人力仲介商嚴重違反當地勞動法,緯創在印度透過當地人力仲介快速招聘勞工,如今協力商陽奉陰違引發大亂,緯創錯失掌握紛爭先機,當地官方裁決像是各打一大板,好對當地勞團做交代。

WISTRON
緯創第三座印度工廠,緯創一向是勞資關係優等生,但當地政府調查後認為緯創也有缺失。
圖/ 緯創印度Linkedin

緯創無法提供出詳細的員工上下班打卡資料,欠缺出勤記錄導,致加班費無法發放,外媒認為原因是緯創來不及因應該廠快速擴張人力,導致人資管理系統崩潰,因該廠人資僅配置3人,在一切委由人力仲介溝通的情形下,仲介方剝削欺詐勞工加班卻不給錢,不滿醞釀3個月,最終爆發暴動。

其次,緯創為何在中國當勞資關係資優生,卻在印度扣分?貿協提醒,印度勞工相關法規相當繁雜,針對勞資關係、環境安全及健康、婦幼工作權、社會安全、勞工福利、教育訓練、薪資有不同法案規範,必須認真理解。

貿協舉例,中國設廠相關勞工法令有(1)工業爭議法(Industrial Dispute Act)、(2)工廠法(Factories Act)、(3)最低薪資法(Minimum Wages Act)、(4)工會法(Trade Unions Act)、(5)員工公積金法(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and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Act),後者要求員工數20人以上企業,需提撥員工月薪12%為公積金。

而蘋果一向以嚴格的供應鏈勞工福利要求至上,不僅定期勞檢稽核,更是國際勞團緊盯對象,因此緯創一爆發印度勞資糾紛,蘋果勢必嚴格以待,蘋果此次聲明若不確保勞工權益,將停止釋放新單,彷彿是責罰小孩給外人看,加上蘋果一向嚴令要求供應商不得擅自對外發言,也讓供應商難以為自己辯護,啞巴吃黃蓮,加上當地媒體連天報導,是否傷害台商在印度形象也需觀察。

20年的中國成功經驗,印度得砍掉重練

台灣電子代工大廠西進中國20年,練功已達高段,但印度製造的功夫恐怕得從頭練起。「用中國經驗去推想(印度)會差異很大,中國速度很快,什麼事情都很快,用此推論去印度,十之九會失敗。」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幾句話道盡到印度投資第一個陷阱。

緯創印度廠
緯創印度廠遭破壞,辦公區設備破壞一空,圖為當地卡納塔卡省(Karnataka)議員前往探視。
圖/ MuniswamyOfficial粉絲團

「要投資印度,要超大型公司才可以,因為(地理位置)很遠,且要長期規劃,預備花五~十年時間深耕,因為對一個地方不熟悉,快的話不行,小公司沒這種能量,」李詩欽接著說出第二個挑戰,前進印度,非大型企業難以應付時間與資源戰。

事實上,印度複雜度恐怕比中國要多數倍,英業達2015年與小米合作前進印度設廠,2017年就鳴金收兵,理由是?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指出:印度不是一個國家,「是好幾個中國」,因為印度很多省政府自治,很多制度一時很難改變,比方印度國家官方語言有29種,整個印度大陸有上千種語言,複雜度更甚於中國,對台商來說絕對是大挑戰。

「光從台北到台南生活,就知道有差別。」李詩欽笑說,他聽電電公會會員講,印度設廠不能超過一個規模,要因地制宜,且因為設廠複雜,規劃事宜得派更多人負責,挑戰很多層,但當地軟體人才很強,因此英業達早期就有設立軟體公司,在當地研發。

一個印度十個中國,打定長期計畫深耕

貿協指出,印度全國分為28個省及7個聯邦屬地(Union Territories),各州或行政區的自然、人文、政治、投資環境及相關法令均不盡相同,猶如28個不同國家。

除貪腐文化外,文化習慣可能是台商最不熟悉的一環,除語言複雜性高,即便印度人會說英文,但對台商來說濃濃的腔調仍然很不易理解,其次印度人喜好英雄主義,人數一多容易因人鼓吹而失控,當地仍有種性制度觀念,男女觀念跟做事方法也與台灣有很大差異,都是台商必須費心理解的。

貿協舉例,印度官方承辦執照或文件的流程並不透明,有時因為承辦業務人員一換,就產生不同申請結果,導致台商觸法,這也顯示印度體制面仍待完善。

展現台灣「科技+環保」的跨界整合力-「物聯感測」應用亮相
印度軟體人才多,但製造方面將面對法令及文化種族等不同挑戰。
圖/ 外貿協會

和碩印度廠也將在2021年量產,董事長童子賢指出,「到一個環境就適應一個環境,」,「適應印度」也將台幹的新課題。貿協即建議,指派台幹派駐適應,由於印度生活便利性有落差,建議台商招聘台幹前往時,也可以參考日韓企業,提供台灣食品、日用品、子女教育補助,以提振士氣。

印度各聯邦制度不同,對台商而言,恐需花費比中國投資更大的心力理解,正如李詩欽所言,台商去印度設廠要有5-~10年的耕耘準備,融入當地再造印度經驗;而經過此次緯創風波,積極邀外商投資的印度形象也將扣分,若除政府收尾只各打緯創與仲介商各一大板,無更積極作為管理暴力行為,那麼恐怕這個事件裡,沒有人是贏家。

關鍵字: #緯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掃地機器人也會說話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不只會自動導航和避開障礙物,還能經由辨識主動發問:「前面是水漬,要幫您拖乾嗎?」這不再是實驗室裡的遠景研究,而是IC設計大廠凌陽科技即將推出的C5平台晶片技術中,正準備實現的日常智慧場景之一。

創立於1990年的凌陽,從消費性多媒體IC設計起家,逐步拓展至車用數位影音、沉浸式聲學系統單晶片等領域。近年來,凌陽提出「C+P Plus 1」的晶片架構策略—也就是以核心運算晶片(Computing, C Chip)加上外部裝置(Peripherals, P Chip),形成一個策略性整合的應用單元(Plus 1),形成模組化、可客製的系統解決方案。這樣的設計方式,不僅能透過先進製程打造更小、更有效率的小晶片(Chiplet),還能透過與生態系夥伴共研周邊模組,降低創新應用的門檻,加快產品落地速度。

這樣的晶片模組策略,展現出凌陽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也顯示在 AI浪潮的趨勢下企業的積極轉型。而如今打造C5平台的能力,正是建立在 C3平台的技術累積與經驗之上。

讓機器「看得見」,C3平台打開邊緣AI應用之門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圖/ 數位時代

「C3的任務,是要讓機器能看得見,」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如此定義這款SoC晶片的角色。他表示,C3 平台是一款整合AI加速器的影像處理系統單晶片(SoC),具備即時辨識功能,能運行CNN(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等深度學習模型,適用於智慧相機、掃地機器人、安防設備等場景。透過感測與辨識畫面中物體、人臉、動作等關鍵資訊,C3讓終端設備不只是可以看見,還能提升裝置主動判斷能力還具備判斷的能力,像是避障、偵測跌倒等功能。

凌陽當初推動C3平台的關鍵決策,來自對邊緣AI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AI技術正從單純的資料擷取,邁向即時決策的全新階段。與其將大量影像資料傳回雲端進行處理,凌陽選擇在裝置邊緣端直接完成分析,不僅大幅提升反應速度,也確保資料安全性與隱私。

這項技術路線不僅展現凌陽在AI應用上的前瞻佈局,更幫助品牌客戶打造具備差異化的智慧產品,為其搶占市場先機。C3平台目前已廣泛應用於IoT、長照與消費性電子等領域,讓凌陽在相關市場搶得先機。

然而,隨著語音助理與生成式AI技術的迅速崛起,凌陽也意識到僅具備影像辨識與判斷能力的C3,已難以滿足未來市場對「互動性」與「理解力」的高度期待。下一代晶片勢必得導入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才能真正滿足客戶對於AI在各場景應用的想像。

早在2023年中、全球掀起ChatGPT與大模型熱潮之前,凌陽就已開始密切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趨勢。當時,凌陽團隊在分析C3平台的市場反饋時,發現儘管機器已能「看懂」影像,卻仍無法「聽懂」語言、更無法「理解」使用者的真實意圖,導致智慧裝置的互動體驗始終停留在被動回應的階段。

用C5迎戰AI互動時代,從晶片到平台加速少量多樣的AI應用

「下一代AI晶片,不該只是影像辨識的機器視覺工具,而應該是一個能『理解場景、理解語意』的互動平台,」黃興生回憶道。正是在這樣的思維驅動下,C5平台的構想逐步成形。

但這項轉型也意味著凌陽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為了支援大型生成式模型運算,晶片所需的記憶體頻寬從過去的10GB/s躍升至100GB/s以上,晶片面積、功耗與資料搬運效率都成為設計瓶頸。開發C5所需的資源與技術複雜度,遠超以往,這已不再是單靠企業內部團隊即可獨力完成的任務。

因此,凌陽科技決定參與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藉由政府資源挹注,加速推動C5晶片架構的研發、IP整合及場域驗證工作。在本計畫的支持下,凌陽成功建構完整的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工具鏈、模組化平台與開源開發架構,同時擴編軟體開發團隊。「與其說C5是一顆AI晶片,更貼切地說,它是一個完整的開發平台。」黃興生表示。

面對AI應用「少量多樣、快速導入」的市場特性,C5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模組化、可擴充的開發平台。凌陽同步提供韌體、SDK、開發板與可視化工具鏈,並開放原始碼,協助不同領域的業者依場景快速部署。比起 C3強調即時影像辨識的單點功能,C5進一步整合語音輸入、自然語言處理(NLP)與大型視覺語意模型(VLM),具備情境推論與語音互動的能力——讓機器從「能感知」真正走向「能理解」。

舉例來說,在C3的掃地機器人應用中,晶片可辨識障礙物與髒汙物並繞開它們;但在C5平台上,同樣的機器人不僅能看到,也能主動提醒使用者:「前方髒汙,是否需要啟動拖地模式?」或依據內建情境判斷,自主決策是否清理,並提供語音互動回饋。而在長照場域中,則能透過語音確認長者意識狀況,例如在偵測跌倒後主動詢問:「您還好嗎?需要我幫忙聯繫照護人員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圖/ 數位時代

目前C5已完成初步晶片架構設計,預計將於2026年第二季投片,並於2027年進入應用導入階段。凌陽同步規劃將C5平台推廣至智慧座艙與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結合車內語音控制、駕駛監控與乘客情緒辨識等功能,打造真正具備語音理解與空間感知能力的智慧終端。「AI晶片的競爭力,不再只在於速度與功耗,而在於能否真正理解使用者與環境。」黃興生強調。 C5 不只是凌陽邁向 AI 世代的關鍵一步,更代表台灣 IC 設計產業朝整合平台與價值鏈重塑的重要實踐。。當晶片能讓終端設備具備說話、回應與推論的能力時,象徵的將不再只是技術進化,更是人機關係的重新定義。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凌陽科技
● 董事長:黃洲杰
● 核心技術:車用智能座艙系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無線音頻系統、家用影音娛樂系統與Edge AIoT小晶片等產品之研發。
● 資本額:新台幣59億8000萬元
● 員工數:32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