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貫徹的提問精神!掌握5大提問原則,帶出自主思考的特斯拉團隊
馬斯克貫徹的提問精神!掌握5大提問原則,帶出自主思考的特斯拉團隊

你還記得,你曾經是一個很愛問問題的人嗎?

我們都是。

根據兒童心理學家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的研究,小孩在2~5歲之間,大概會問4萬個問題,從事實(這是什麼?)到解釋(為什麼會下雨?)。平均下來,一天要問將近30個問題。

絕大部分的時候,孩子是真心希望知道解答。坊間的教養書也都告訴父母,要鼓勵孩子發問,不要扼殺他們的求知欲。

shutterstock_question_662172193.jpg
圖/ Brian A Jackson via Shutterstock

然而,跳轉到當下,你今天對你的工作、對周遭發生的事、相處的人提出問題了嗎?還是習以為常,沒有任何疑惑?又或者,儘管內心有疑問,卻告訴自己不該問?我們是否逐漸失去提問的能力?

精準提問的力量》指出,我們在學校學習科學與文學,在職場學習實務與規則,然而我們從未學習如何有策略地提問。

創意提問力》指出,一個可能性是,從教室到職場,你遇過多次叫你不必提問、只要接受訊息就好的訓練,許多學習和精進技能的方式,不包含提問,而是灌輸。

甚至在辦公室裡,提問的人被視為麻煩製造者,或問題被視為武器,會讓被詢問者下不了台,所以寧願少發問,或寧可語焉不詳,避開真正問題。

換句話說,問題原本可以徵詢許可、理解他人、尋求建議,卻在政治角力中變成陷阱。所以,你可能會認為提問是攻擊的行為,因此不希望挑戰他人,也希望下次其他人少問一點問題。導致很多應該把握提問(用來創造知識、釐清模糊地帶、激發新思維)的時刻,大家都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一個檢視自我的問題,形成風靡全球的哲學

此時,你可能會疑惑,提問的能力很重要嗎?我想用一個故事來回答。一位日本的普通上班族,下班後的興趣是研究收納和整理,因為愈來愈多人問她如何整理,所以她辭職當起全職的整理顧問。她的整理心法著作成書後風靡全球,讓她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影音平台Netflix拍了以她為主角的影集。

近藤麻理惠
圖/ Netflix

這個人是近藤麻理惠,她的著作《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翻開書你會發現,原來核心原則這麼簡單,也只是一個問題:「這個物品讓你心動嗎?」

不同於過去的整理哲學總強調「丟棄」、「割捨」,彷彿「整理」很痛苦,必須學習放手;近藤麻理惠的「提問」讓人轉換視角,整理應該是節慶、是留下令自己怦然心動的東西。

追根究柢的精神,成為改變世界的契機

再舉一個例子,特斯拉執行長、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在訪談的時候曾說,「很多時候,問題比答案難找。如果你可以適當地說出問題,答案就比較簡單了。

馬斯克用物理學上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來解釋用新角度打破重大問題的祕訣。第一性原理要檢視所有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直到無可爭議的根本事實。

Tesla_馬斯克
圖/ Reuters Connect

《創意提問力》記述馬斯克曾說的一個故事。當特斯拉要採購一個500美元的鋁輪圈時,馬斯克說,這很奇怪,鋁的價錢一磅不過2美元,輪圈25磅重,表示成本是50美元,就算我們算上加工費,翻倍成100美元,也不應該是500美元。

一般人通常不會這樣想,他們會參考其他人的經驗,不會大力抗拒眼前的情況,因此可能的思維模式會像這樣:「我們比較了其他廠商的輪圈,大家都在300~600美元之間,500元不算太離譜。」但這也可能代表大家都被剝削了!

第一性原理就是要你問到底,問到領域中的最基本事實,你要問的問題是,「我們能確定什麼事情確實為真?」,再把這些事實套用在理論上。

好問題不僅可以幫助你檢視自我——「這個東西讓你心動嗎?」,解決問題——「鋁輪圈為什麼要賣500美元?」,還可以在很多地方發揮效用。在晚宴上,一個好問題可以幫助你建立關係、賓主盡歡;在會議上,好問題可以幫助大夥腦力激盪,解決問題;當主管的時候,好問題可以讓你理解部屬、確立目標;銷售時,好問題可以探索顧客需求,提供雙贏的方案。

想得到答案,要給予對方思考停頓的時間

如果你準備好要重拾提問的心,首要之務,了解如何提問。《會問問題,才會帶人》提出幾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適用的建議:

1. 仔細聆聽

談到提問,培養讓自己閉嘴的技巧相當重要。傾聽的基本意義是,不否定對方說的話,全盤尊重對方的意見。更要主動聽懂弦外之音,使說話者感受到聆聽者的誠意。就算對方的回答不符期待,也要觀察理由何在,例如「這樣阿,能說說你為什麼會這樣想呢?」

2. 一次問一個問題

缺乏經驗的提問者,常常會一次問一大串問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提問者沒有想清楚要問的到底是什麼。比如說,「Andy,我很好奇,顧客最近說了什麼?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一通電話還要勞駕你說明?我們上周實施的政策有負面效應嗎?」到底該回答哪個問題?這是發問人想到一半就開口的結果,其實提問者最想知道的是客戶對新政策的反應,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Andy,顧客對我們上周實施的新政策有何反應?」這是一個直接的問題。

3. 問題結束時停頓一下

這段時間是讓回答者思考、設計答案並說出來。多年來,成功的業務員都知道沉默的價值:問題提出後第一個開口的人是輸家。比方說,在領導者提出問題的狀況下,「輸」意味著領導者未得到答案、或沒得到真實的答案。多數人會自以為停頓得夠久了,其實不然。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之後停個兩、三秒,你覺得很久;但如果你是準備回答的人,兩、三秒只是一轉眼。提出問題後,留10秒鐘的停頓,你獲得答案的品質會大大改善。

photo-of-a-woman-thinking-941555.jpg
圖/ pexels.com

延伸閱讀:老闆提問,想不到答案也要硬湊!庫克、貝佐斯為何卻更喜歡會議室陷入「尷尬沉默」?

4. 追問後續問題

事先列好問題清單,但不必照著問:新人招募、業務銷售可能都有類似的問題清單,但如果把背好的稿子唸一次,其實不容易獲得答案。以清單為輔,但以談話當時的內容和氣氛優先,延伸對方講述的內容提問,更容易提出好問題。

是否追問後續問題,是優秀提問人和普通提問者高下所在。就像是記者訪談時,受訪者給出一個答案,記者不再追問,就把話題轉向下一個問題。若能從第三者角度再次看到訪談,就知道記者似乎遺漏了些什麼,應該往下深入追問,多用「這事我不知道,多說一點?」、「還發生什麼事?」的口頭鼓勵法。

5. 道謝

無論對方口頭說不必道謝,衷心感謝仍然是必要的。向那些花時間回答你問題、協助你的人致謝,下回在提問時,就更可能獲得更多且深入的答案。你心存感激,也可以提高你的領導聲望。

什麼是好問題?
圖/ 經理人

責任編輯:文潔琳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關鍵字: #伊隆·馬斯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