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攜手吉利打造智慧汽車、特斯拉找中國設計總監!為何科技巨頭紛紛插旗中國市場?
百度攜手吉利打造智慧汽車、特斯拉找中國設計總監!為何科技巨頭紛紛插旗中國市場?

繼12月傳出涉足電動車領域的風聲後,中國搜尋引擎巨頭百度於本週正式宣佈籌組一間智慧汽車公司,中國汽車巨頭吉利將成為其戰略合作夥伴,敲響中國的電動車之戰。

從多年前開始,百度就已顯露對汽車的興趣,不僅在2017年推出自駕技術平台Apollo,也是電動車新創威馬汽車的主要投資者,目前還在北京、長沙、滄州等地試行自駕計程車服務Apollo Go,預計未來3年內在30個城市推出。

利用網路公司軟體優勢,百度與吉利合力造車

新成立的百度汽車公司為一間獨立公司他們聲稱將運用網路科技基因、人工智慧技術,投入智慧汽車的研發、製造與銷售。

而百度過往研發的導航系統小度車載、百度地圖、Apollo自駕平台等技術,也賦予百度汽車競爭上的獨特優勢,他們預計下一步將利用吉利汽車最新研發的電動車平台SEA浩瀚架構,作為打造下一代智慧汽車的基礎。

吉利百度合作
吉利汽車將提供最新電動車平台技術,協助百度研發智慧汽車。
圖/ 吉利汽車

這則合作消息一度令百度、吉利的股價雙雙上漲。吉利表示,他們正致力向智慧電動交通科技公司轉型,除不斷提昇技術實力外,也與全球夥伴開放合作,積極布局智慧交通未來。

吉利旗下還擁有瑞典汽車品牌Volvo、並持有馬來西亞寶騰汽車(Proton)近50%股份,有看法認為這次合作有望讓百度汽車未來的產品走入國際視野。

特斯拉尋找中國設計總監,龐大商機吸引眾多玩家加入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按照國際能源署的資訊,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約720萬輛電動車,其中47%位於中國,同時中國也是汽車充電樁最為普及的國家,全球82%快速充電站在中國境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估,包括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及燃料電池車在內,統稱「新能源車」的銷量將在2021年成長40%,達到180萬輛。

世界上各家看準電動車商機的業者,無不盯上中國這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就在百度與吉利公佈合作造車消息的同一天,特斯拉傳出正在中國物色設計總監,計畫針對中國消費者推出一款「中國設計、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款。

《路透社》披露,特斯拉希望找到一位能夠抹平中美文化差距,擁有20年以上經驗資深人才。一旦找到設計總監人選,後續將繼續招募設計師、建模師等,組建一個約20人的團隊。

tesla shanghai gigafactory
特斯拉能夠崛起,有相當大一部份必須歸功於2020年初啟用的上海超級工廠。
圖/ Tesla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也曾在2020年初表示,「我認為在中國建立設計與工程中心,為全球市場打造一款100%中國血統的電動車,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過去一年來,特斯拉股價暴漲近700%,不僅市值超越Facebook,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期更因此身價大增成為世界首富,超越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

特斯拉崛起與中國有著密切關聯,2020年啟用的上海超級工廠讓特斯拉產能有大幅度提昇,並得以維持相對親民的售價,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指出,特斯拉於中國的月度銷量已經突破2萬輛,Model 3是中國第二熱門的電動車款。

目前中國約占特斯拉整體銷量的20%,不過維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預估,2022年時這個比例將成長至40%。屆時中國可能將超越美國成為特斯拉最大市場。

不單特斯拉想咬下中國這塊大餅,鴻海前陣子也與陷入財務危機的中國電動車新創拜騰合作,計畫提供先進製造技術、營運管理經驗與產業鏈資源,協助其在2022年第一季實現電動車M-Byte量產。

延伸閱讀:特斯拉員工手冊曝光,在馬斯克手下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

去年初鴻海攜手飛雅特克萊斯勒,雙方成立合資公司一起開發、生產電動車,首個瞄準的市場也是中國;先前鴻海還參與過中國電動車新創小鵬汽車22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顯示對中國電動車市場寄予厚望。

僅限刊物使用_shutterstock_201284528_foxconn.jpg
鴻海近年積極投資電動車領域,並將中國視為最具潛力的市場。
圖/ 360b via shutterstock

電動車已被科技界視為未來數十年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只百度、鴻海等公司跨界投入,蘋果在甚囂塵上的Apple Car消息後,稍早也傳出正在與現代汽車洽談製造電動車與電池合作事宜;甚至日本Sony也在去年初發表概念電動車Vision S。

這股席捲全球的電動車浪潮,已不只是傳統車廠與電動車新創之間的角力,隨著科技公司紛紛透過合作加入戰局,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或許正要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責任編輯:蕭閔云

資料來源:CNN吉利汽車Reuter日經

關鍵字: #百度 #電動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