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想創業?掌握4大原則把握黃金時期
大學想創業?掌握4大原則把握黃金時期

過去幾年還算常有機會被邀請去一些創業比賽或者政府支持的創業輔導計畫中擔任評審或者教練,這一兩年雖然忙於自己的公司因而減少這些活動,不過在今年少數我戲稱為「公民責任」的輔導教練中有了些新的體會和心得。

過去幾年有許多正負面關於探討大學生是否適合創業的問題,正面的不外乎讓學生提早面對社會現實,學習失敗。負面的就大概都是說太年輕沒經驗,不希望他們失敗等等。

不過試著看國內外幾個較為知名或者成功的案例,很常都是那種英雄出少年,身為大學生還真是辛苦,得面對著不同世代對他們的期待,挑戰,和質疑。如果我是現在的大學生恐怕會非常的不知所措。

shutterstock_737302237_student.jpg
圖/ Selenophile via shutterstock

是年輕人不主動,還是前輩拉不下臉來?

這些年下來,因為也面對和輔導過不少的年輕人,加上我自己很紮實地下來與年輕人豁,為何我會這樣說呢?因為有另外一派為數不少年長有成的前輩們,常會覺得自己有一身的經驗,很願意來教導年輕人,但卻常常到最後覺得很受傷,然後就一邊說著年輕人很可惜都不來學點經驗難怪受傷失敗。

面對這樣的前輩我心裡的OS是,如果你是認真覺得想要協助和參與,那為何不更主動些?為何一定得是年輕人主動來跟你求教?所以你到底要滿足的是你內心中好為人師的那一面需求,還是真心想動手下去協助,在我的觀察中,許多前輩或許拉不下臉來主動一點,但對於年輕人來說更常是為何我得去找你?你根本就不懂我們在做的事情,於是雙方的鴻溝是很難被弭平的。

在當評審教練時,很常會有年輕團隊大多都是想做社交有關的平台,老實說過去我不覺得這適合他們,並且學校都會教學生要注意business model以及如何獲利這件事情。

shutterstock_141326002_bank online_old
圖/ Robert Kneschke via shutterstock

透過不同的視角反思,建立溝通的橋梁

這幾年下來,反而是我自己修正和學習了新的態度,我開始反思,

  • 在這年紀,真的需要在乎Business Model 嗎?
  • 這時候需要搞清楚獲利點嗎?

我新學習到的觀點是,

  •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網路原生代或者說手機原生代,他們的人生體驗和經歷都是我們這一代及上幾代都沒有的體驗,我們如何告訴他們怎麼做是對的?
  • 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對於年輕人來說,你未來有將近五六十年甚至更多必須天天煩惱錢的問題,在你最精華並且沒有嚴重財務包袱的時候,是否就該落入獲利的思考然後失卻新機會嗎?

所以現在我有機會擔任評審或者相關的教練,我開始用新的論點來跟年輕人互動

shutterstock_511986484_turning point.jpg
圖/ takkun via shutterstock

把握4項原則,選擇自己真心喜歡的

1.在你大學時期的黃金時期,盡量做些有趣但不見得需要知道獲利的題目,因為有趣才是你的精采之處。你做的夠有趣並且有使用者,那麼自然會有懂得賺錢的人來幫你賺錢想Business Model.

2.然後盡量做你真心覺得有趣有意義的題目,不見得要聽大人們對於你題目的意見,因為常常評審看不懂是因為他們不是你的TA(Target Audience)

giphy-iloveimg-compressed.gif
圖/ GIPHY

3.不要太過相信那些降低你失敗機率的意見,那是屬於你的失敗,失敗真的很苦,但這就是屬於你的失敗,並且在這時候失敗快一點總比年紀再大一點有更多包袱時失敗好

4.盡量做只有你們這年紀這世代能做,而非大人們能做的題目。很多題目其實對於成熟的大人們來說都是看起來簡單,但其實他們做不了的,尤其是跟社交有關的。當年的Facebook以及老一點像我們參與過的BBS都是當年被當成玩具的東西.

shutterstock_187064600_success.jpg
圖/ ImageFlow via shutterstock

結語

在與大學生或者年輕人的互動中,我往往學習到更多,如同前面提到的,正因為世代的不同,人生體驗的不同,我們很難用過去的經驗去套住和制約年輕人,他們或許會失敗,但也只是失敗成本最低的年紀,年長的人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去剝奪屬於他們這世代的失敗機會,Fail fast,下一次才有更大躍起的機會。

我們能做的該做的,確實就是陪伴和給予機會及資源,並且從他們的認真中學習下一世代的機會之窗,進而想辦法與他們共創和合作,才有機會做出點與過去不一樣的成果。

這是我自己相信並且也身體力行的!

責任編輯:郭昱彣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