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高通推出一顆全新的8系列晶片——Snapdragon 870,且表示會在2021年第一季上市。此時,距離首款採用Snapdragon 888的小米11上市,才剛過一個月左右。
這也是近幾年來,高通首次在旗艦晶片系列裡,同時推出兩顆型號不同的晶片,在性能、架構上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Snapdragon 870晶片本身並非是新東西。從參數上來看,與其說它是「低配版」的Snapdragon 888,實則更像是去年Snapdragon 865的「二次強化版」。
為什麼是二次?早在去年,Snapdragon 865就已經推出過「865+」版本,並把其中的A77訂製核心,從原先的2.84GHz提升至3.09GHz,而GPU的最高頻率則從587MHz提升到670MHz。
接著看Snapdragon 870,它的核心再次被拉高,進一步提升至3.2GHz。但除了這點外,如7nm的製程工藝、「1+3+4」的處理器核心構成,以及X55基頻等部分,均和865+保持一致。
也就是說,870是一顆和去年旗艦級晶片差距不明顯,卻採用了全新命名的晶片。
反觀小米11、vivo X60 Pro+等機型搭載的Snapdragon 888,不管是全新的X1核心、5nm工藝,亦或是X60集成基頻,都與870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高通為何會選擇這樣的反覆運算策略?
緊接其後的聯發科,最近也發佈了新的旗艦晶片——天璣1200與1100,同樣是用「改變CPU/GPU核心頻率,調整部分功能特性」的方式,來對旗艦晶片產品線做進一步的細分。
此外,Motorola也在中國發佈了Edge S手機,搭載Snapdragon 870晶片,起價為1,999元人民幣(約8,650元台幣),同樣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旗艦晶片的產品線分化、手機晶片數量增多,這可能也是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加劇的一個縮影。
被鑽漏洞的高通
作為手機晶片市場的老大哥,高通Snapdragon晶片已然聲名遠播。鮮少有供應商能夠像高通一般,每次手機發佈會都會把高通的晶片作為核心賣點來宣傳。但在去年,除了旗艦的8系列晶片之外,高通中低階晶片的競爭力並不算強,而這也給予其他晶片廠商突圍的機會。
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有一部分2,000–3,000元人民幣(約8,650–12,970元台幣)價位的手機,都選擇搭載了聯發科的天璣1000+晶片,其中OPPO Reno 5 Pro、iQOO Z1、Redmi K30至尊紀念版、realme X7 Pro這四款皆是典型的代表。
若價位往下至1,000–2,000元人民幣(約4,325–8,650元台幣)的檔次,例如OPPO的A系列、vivo的Y系列,亦或是Redmi也出現了大量使用天璣700、800系列晶片的機型,僅有少數會選擇高通的4、6系列晶片。
仰賴著中階、中高階機型,聯發科去年從高通手上搶走了不少市場,也讓高通陷入「後院失火」的狀態。這些價位原先都是高通的生意。尤其在往年,因Snapdragon晶片性能好且有一定的品牌身份,如小米、OPPO和vivo等廠商,都願意在中階、中高階產品上使用高通晶片。
然而,為何聯發科在2020年能成功獲得各大廠商的支援? 其原因仍在於晶片本身 。
以聯發科的天璣1000+為例。雖然聯發科把它當做旗艦晶片,但論性能,它與Snapdragon 865或A14這樣的頂級旗艦晶片,還是有一定差距。但產品落地,關鍵仍在於價格。從iQOO、Redmi的對應機型可以看出,這些搭載天璣1000+的手機,定價都在2,000元人民幣(約8,650元台幣)。
這也意味著,天璣1000+真正要面對的勁敵,並不是高價的865手機,而Snapdragon 765G這個級別。用自家的上等馬和別人的中等馬對抗,自然是穩贏的局面。這便是聯發科採取的「 錯位競爭 」戰術。抓住空檔的不僅是聯發科而已,小米、OPPO和vivo三家,在中國市場還需要在晶片部分面對另一個強勁的對手——華為的麒麟晶片。
在華為仍具備晶片供給能力的去年,它先後發佈了麒麟820、麒麟985這兩顆晶片,性能都比765G強、卻與865有差距的「中高階晶片」。但再看看價格,例如搭載麒麟820的榮耀30S、榮耀X10,以及搭載麒麟985的華為Nova 7、8系列,同樣是兩三千元人民幣的機型。
華為、聯發科這般「錯位競爭」的戰術,確實讓高通6、7系列晶片的地位變得相當尷尬 。畢竟,在價位差不多的情況下,性能則是最重要的考量,而別家的產品好一些,便能體現出競爭力。
如今,Snapdragon 870的問世,就是為了填補高通旗艦晶片和中階晶片之間的空白。事實上,高通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回溯至3年前,高通也曾在Snapdragon 8系列與中階Snapdragon 6系列之間添加過7系列,來確保中高階產品線的競爭力。
不過,當7系列晶片出現後,Snapdragon 6系列晶片的定位也直接降低了一檔,如今已經很少出現在中國的主流機型裡。而Snapdragon 870的問世,或許也會對7系列晶片帶來新一輪的變化。
晶片的命名、反覆運算是一門學問
既然Snapdragon 870是基於865、865+晶片的「改良款」,為何高通要使用「870」這個聽起來面貌全新的名字?
其背後的原因,可能仍是為了要照顧手機廠商的「面子」。
對手機廠商來說,晶片向來是產品賣點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小米11這種拿下888旗艦晶片首發資格的產品,不論是在定價或後期宣傳上,更是擁有進一步的主動權。
但後發的品牌就沒辦法這麼做了。為了不重複別人早已說過無數遍的故事,在晶片之外,它們需要尋求更多的賣點來支撐起更高的價格,否則就只能選擇走性價比的路線。
市面上不是沒有過「 新機型搭載舊旗艦晶片 」的產品。例如2019年發佈的iQOO Neo,就是一款「用上代8系列旗艦晶片,打本代7系列中階晶片」的產品,在同等價格之下,自然可以體現出更多的優勢。
但這種作法也僅限於「 性價比 」。就算845寶刀未老、比許多中階晶片更強,但 「老產品」的標籤是一種客觀存在,這也大幅限制了產品的價格上限與定位 。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廠商該如何說服消費者為一顆「過時晶片」買單?先前Android廠商幾乎沒有做過這件事,本質上也是吃力不討好的買賣。
不過,手機市場的確也有「一代晶片賣三年」的特殊案例,那就是蘋果。每年新iPhone的發佈會,蘋果在推出新機型後,也會繼續保留上兩代的舊產品,間接延長了一顆晶片的生命週期。
拋開封閉的生態圈不說,這與A系列晶片只做旗艦,同時在性能上保持領先也有相對的關係。例如2019年的A13 Bionic放到2020年iPhone SE上,在性能上仍可以和同期的Android頂級旗艦機拚高下,而蘋果的晶片自然也會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認可度。
換位思考一下,若這件事交給高通來做,把去年的865旗艦晶片下放給今年的中階機使用,可不可行?原則上沒問題,但誠如上述所說的,廠商是否願意為一顆「過時」晶片做宣傳,以及若高通將8系列下放,原本的6、7系列的中高階晶片又該怎麼處理?這都會涉及到一整條產品線的變動。
如今,Snapdragon 870的出現帶來了一種新的策略。
以產品層面來說,870的小改良無疑是一次「新瓶裝舊酒」,但從行銷和推廣來看,它擁有全新的名字,便間接解決掉「旗艦晶片下放到今年」的問題。在高通宣佈完Snapdragon 870後,包括Motorola、OPPO、一加、小米和iQOO等品牌,都已經確定會在Q1推出對應的產品,證明廠商對於使用上代旗艦晶片的技術並不忌諱。
歸根究底,各家廠商都只是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新東西」而已。
哪怕870是一管「牙膏」,但不可忽略的是,它自身的旗艦晶片實力依舊能滿足90%用戶的使用需求。
只要它的定價夠合理,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拒絕這管牙膏。
高階晶片變多了,也許不是壞事
過去這兩年,智慧型手機廠商都紛紛衝往高階價位,這現象也變成一種業界共識。今年則更是如此,因華為留下來的市場空白,小米、OPPO和vivo三家都希望在高階市場進一步發力,正因如此,自然也需要有更多元化的產品線來支撐。
最明顯的一點,便是「 中階、中高階、高階 」這種大跨度產品線的出現。為了做梯度的劃分,很多時候得靠不同的晶片來體現。
若去年沒有聯發科和三星的入局,僅憑Snapdragon 7系列和8系列晶片,手機廠商可以怎麼做?大概就只能用765G和865強行搭配了。
但這兩檔晶片的性能跨度非常大,用AnTuTu測量跑分,分數幾乎差距兩倍左右。若是直接放在中階和高階上,價格差距會拉得很大,那肯定是不妥當的。
這也是為何在去年底的OPPO Reno 5系列裡,它只是在標準款裡使用Snapdragon 765G,Pro版則使用了天璣1000+,而最高階的Pro+版本,才用到Snapdragon 865,進而完成三個檔次的搭配。
vivo X60系列也類似於這般,但它索性放棄高通、直接轉用三星Exynos 1080,讓標準款和Pro版都獲得了近似於865的性能,一下子就把X60的起點拉高了許多。
而X60 Pro+再用上Snapdragon 888,如此搭配起來,三款機型就不會出現差距過大的情況。
這些例子都證明,目前高通中高階晶片的構成是有空檔的,也很難讓廠商搭配出一條橫跨旗艦、高階、中階三檔定位的產品線。
而Snapdragon 870便是來補齊中間的那一環,讓手機廠商能更好的銜接高階。可以預見的是,Snapdragon 870的出現,將為今年的中高階手機市場帶來全新的變動。
一方面,手機廠商會在中高階晶片上獲得更多的選擇權,例如說天璣1200、1100肯定會在上半年與Snapdragon 870爭奪市場,促成最終的良性競爭。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將體驗到更好的產品。說不定,未來還會有很多和Motorola Edge S類似,定價兩三千元人民幣的手機選擇搭載870,而這些原本只能用7系列晶片的手機,便能獲得堪比去年旗艦機的性能表現。
不久後的未來,中高階的智慧型手機之爭、旗艦與次旗艦的比拼,甚至是高通、聯發科、三星三大晶片廠商的角力,或許都將輪番上演。
責任編輯:文潔琳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