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28日宣佈與工研院合作,成功開發台灣第一套高效率(250kW)國產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包含電動巴士馬達及驅動器,近期將與車廠合作尋求量產化。大同總經理鍾依文出席見證,執行副總戴豐樹透露:若鴻海MIH聯盟來揪,大同一定有意願合作。
大同在新團隊入主後,頻展現新風貌,戴豐樹過去曾在TOYOTA服務,後來被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挖到鴻海,因此背景深受矚目。
戴豐樹表示,大同9個事業群裡有6個跟電有關係,其中馬達做最久,1949年就開始做,但過去以工業馬達為主,2013~2014年也曾做過巴士180KW馬達生產,這次做的是台灣最大功率的巴士馬達,大同未來在電動車領域絕不會缺席。
TOYOTA未來兩三年將發威,台灣有切入電動車優勢
對於是否加入鴻海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戴豐樹表示「我也是鴻海出來的!」「鴻海要用我就給!」他解釋,大同做馬達跟驅動器,馬達基本上已經被控制驅動器控制,所以大同加不加入MIH聯盟不是重點,若鴻海拿來裝上就可以用。
而若鴻海MIH聯盟來招手是否加入?戴豐樹指出,當然有意願!絕對不會拒絕,鴻海若願意找我們(大同),我們(大同)就去!他解釋,MIH可以選的馬達很多,但若政府要國產化馬達,要找大同絕對有意願合作。
戴豐樹表示,電動車零件從2萬多個雖然已經縮減為1萬多個,但MIH還是要做很多工作,希望政府能幫助MIH聯盟,或者政府自己出來整合。他指出,郭台銘曾說過,特斯拉第一部車Made in中壢,「既然台灣都能做特斯拉,為什麼其他車不能做呢?」
戴豐樹說,台灣絕對有優勢,全世界不會只有TESLA或APPLE有實力做電動車,TOYOTA要做也可以做,戴豐樹透露,過去TOYOTA發現電動車零件變少,供應商一半要被淘汰,所以才沒有積極做電動車,開發混合動力或氫氣電動車,搞很多零件讓供應鏈存活,未來2~3年TOYOTA會搞一個大陣仗積極做電動車,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戴豐樹說,TESLA要做車要自己蓋廠,但TOYOTA或福特等傳統車廠,要做電動車其實全球都有廠,改一改就能做,比較快。
打造全系列商用車馬達,加強驗證安全性
配合政府2030年電動巴士國產化目標,大同28日發表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馬達部分除是第一個國產化200KW馬達,經過3000公里實際測試,也拿下車輛檢測中心ARTC兩項性能測試,包括爬坡及90公里高速巡航驗證。
工研院表示,大同自行設計開發出200KW馬達,現在是合作驅動器,大同也是第一家本土能同時生產馬達與驅動器的業者,驅動器就是管理控制馬達輸出馬力的控制器。
戴豐樹指出,大同發表馬達跟驅動器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路要走,大巴外,還有一般房車,還有很多數據要測試,因為汽車信賴度要高,牽涉人命,所以要更多數據。
大同發表這款國產電動巴士「250kW動力系統」相關數據, 包括馬達最高效率達96%以上、驅動器達97%以上,且具備高扭力、爬坡力佳的特性,適用於一般的12米電動巴士及17噸貨卡。
戴豐樹表示,未來大同馬達驅動器研發團隊將以這台動力系統為基石,向下延伸開發從0~200KW之間的全系列馬達,以符合中型商用車和房車需求,應用於物流車、垃圾車、資源回收車、採礦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