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34%人都打過疫苗、全球接種率最高!疫苗角力下的殘酷真相:我們離群體免疫有多遠?
這國34%人都打過疫苗、全球接種率最高!疫苗角力下的殘酷真相:我們離群體免疫有多遠?

如果說,新冠肺炎徹底改變了人類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帶動各種遠距、非接觸型態出現。唯有「它」,能讓地球78億人口回歸日常。

新冠疫苗,將是2021年最珍貴資產。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1月初,全球共有236支研發中的疫苗(含已獲各國授權施打的疫苗),其中約65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其餘則還在動物實驗階段。

疫苗引發各國角力,有關媒體報導「指揮中心透過外交途徑,取得十多萬劑輝瑞疫苗」一事,指揮中心2/1澄清「並無接獲消息」,並強調,世界疫苗供應已經很混亂,不正確消息會干擾談判。最新疫情動態→reurl.cc/OXpOaD

疫苗開發向來是條漫漫長路,耗時數年、甚至超過10年都有可能。

因為事關人命,一支疫苗從無到有誕生,大致上至少需經歷研發、動物試驗、人體試驗,最終通過主管機關許可,方能正式用於人體上。

在開發過程裡的關鍵──人體臨床測試,就可分成三個階段:一期(了解人體安全性與耐受性)、二期(增加受試者,找出目標族群的最適劑量、施打方式與時程)、三期(上市前準備,確定疫苗療效與安全性)。

但要與新冠病毒這樣的大規模流行傳染病對抗,時間,才是最重要的考量。美國、歐盟在內的疫苗主要研發國,都通過大幅減少審查時間的「緊急許可」(emergency use)或「條件限制許可」(limited use)制度,讓疫苗在短短1年內快速面世。

整理各國最新許可,至2021年1月26日為止,全球共計有10支新冠疫苗可用於人體;國際非營利組織Our World in Data統計,新冠疫苗施打總劑量已突破6,633萬劑。

「疫苗不只需要時間生產,也得有足夠的人接種,才能制止病毒擴散。」WHO首席科學家史瓦米那尚(Soumya Swaminathan)表示。

那麼,該打「多少疫苗」才能阻止新冠病毒蔓延?在回答問題前,得先解釋何謂「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美醫學中心內科部在《新冠肺炎病毒之群體免疫、疫苗研發與卡介苗功效》一文中指出,「大部分的人對某傳染病有免疫力,遭遇病毒時不會罹病,也就不會傳播疾病,轉成對沒有免疫力者的間接保護,所以又稱為群體保護(herd protection)。」

免疫力有兩種來源:自然感染後的免疫力,或疫苗提供的免疫力。

該文章表示,通常群體中50~90%的人須有免疫力,才能達到群體免疫效果,其中傳染力特別高的疾病,則需要更多人免疫,如小兒麻痺需80~85%的人施打疫苗才能阻止傳染;麻疹的傳染力特別高,需要95%的人免疫才不會傳染。

奇美醫院觀察,新冠病毒即使是在高傳染區,盛行率(特定時間內、某特定疾病的感染比率)也未達三成,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抗體,代表大部分的人都是受感染高風險群,因此依據群體免疫的理論,至少需「7成人口」都被感染或施打疫苗才能達成群體免疫

「2021年將無法達成任何程度的群體免疫。」史瓦米那尚在1月初憂心地表示,一些較容易受病毒傳染的族群雖然開始受疫苗保護,但今年可能僅有少數國家達到足夠的疫苗接種人口比率(各國合理比率不同),仍無法讓全球都受到保護。

加上各業者開發的疫苗原理、施打劑量不盡相同,並非想像中的「1人1針」就能解決問題,以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為例,每人需接種2針,中間需間隔21天。

這也代表要達到7成人口的群體免疫目標很有難度。單單只討論哪些國家打了「1針」,2021年初也只有以色列接種的人口達34%。

shutterstock_human resource_302002850.jpg
新冠病毒即使是在高傳染區,盛行率也未達三成,代表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抗體,大部分的人都是受感染高風險群。
圖/ ProStockStudio via Shutterstock

光是數量稀少、研發門檻高,就足以讓新冠疫苗顯得珍貴了,萬一有強權國家「搶貨」怎麼辦?

就怕世界各國為了爭奪疫苗開始角力,反而不利於遏止疫情,WHO通過COVAX(COVID-19疫苗全球獲取)倡議,將至少取得約20億劑疫苗,目標於2021上半年達到20%的全球人口覆蓋率。

焦點回到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最快3月會有第一批疫苗到貨,目前共洽購近2,000萬劑,分別來自COVAX機制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以及另一家洽談中的業者。

長期目標,指揮中心初步規畫採購涵蓋約65%人口之需求劑量,以每人接種2劑估算,預計購買總數3,000萬劑疫苗,將依照國內疫情狀況、適用對象滾動調整。

Vaccine
疫苗被視為終結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有效方式,各國首波施打對象幾乎都是高風險的醫護人員,以及位處邊境、第一線抗疫的工作人員。
圖/ flickr cc by Official U.S. Navy Page

台灣有高端疫苗、國光生技投入疫苗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疫苗到貨數量與時間難以完全掌握,幾乎各國都定有接種對象優先順序。

台灣共分為9種順序,由約33.2萬名醫事人員優先施打疫苗,負責維持社會穩定的邊境防疫人員、警察、社工、軍人排其後。約348萬人的65歲以上長輩,則是第一批施打的民眾,加上高風險疾病、罕見及重大疾病患者,以及50至64歲中高齡者,總計可施打約1,358萬人。

另一方面,其實台灣也規畫了「研發自製能量」,現行有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3家業者投入開發,不過目前跑最快的廠商高端疫苗,仍處於第2期臨床階段。

疫苗與病毒的競賽
圖/ 數位時代

疫情帶給人類的教訓,或許還有:永遠不能掉以輕心,認為情況馬上就會好轉。

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經越過200萬大關,更驚人的是,如美國、英國等開始施打疫苗的國家,每日仍有上千、數千的確診而死亡人數也在增加。

疫苗到手後,還須面對3議題

除了疫苗施打的速度,將決定全球何時恢復正常生活外,後續還有3大關鍵值得追蹤。

首先是病毒持續變異。 日前引發討論、傳染力更強的英國變種病毒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我國中央研究院團隊便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有6大分型,隨著病毒適應外在環境或人體體內環境後,變異株就可能在人群中增生傳染。

其次,疫苗物流規畫是否完善。 如AstraZeneca等多數疫苗可在一般冰箱的2至8℃環境運送,但輝瑞疫苗則需在零下70℃才能有效保存。這代表政府取得國外疫苗的那一刻起,如何轉至國內各地醫療機構,需要有完善的冷鏈物流安排。

最後,更需長期追蹤的議題,則是疫苗本身的安全性與副作用。

尤其是安全性。輝瑞疫苗、中國國藥控股集團疫苗(Sinopharm)日前都被傳出有民眾施打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案件。

但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邱南昌指出,目前的科學證據顯示,預防傳染病最好的辦法就是疫苗,其實民眾不需恐慌,因為即便是較成熟的疫苗同樣有機率產生「不良事件」。

他說,雖然因為新冠疫苗開發時程縮短許多,外界難免會有疑慮,但「放在天秤上秤一秤優缺點」,仍建議屬於高危險群的長者未來要接種疫苗。

「重點要讓資訊透明化,減少恐慌。」邱南昌呼籲,若未來疫苗在台灣施打後出現副作用,政府單位要儘快釐清案例與疫苗的相關性,「這是施打疫苗必然會走的路。」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321期2月號《2021數位行銷快攻略》]深度新聞1

責任編輯:郭昱彣、林美欣

關鍵字: #武漢肺炎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