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洋芋片到汽車都有!全家、7-11、全聯超市搶攻福袋大戰!解密背後的福袋經濟學
從洋芋片到汽車都有!全家、7-11、全聯超市搶攻福袋大戰!解密背後的福袋經濟學

你有沒有覺得,福袋好像變多了?以前在除夕前,電視新聞總會報導為了搶購百貨公司的福袋,需要幾點前就全家一起去排隊,但近幾年在年節前夕,愈來愈多零售品牌加入福袋大戰,包括四大超商、全聯超市、服飾業、餐飲業,都積極推出100~400元不等、甚至上看1,200元的新春福箱。

福袋
圖/ 經理人

一包小小看似不起眼的福袋,起源於日本百貨、服飾業在新年期間的銷售手法,把店內商品重新組合,放入袋中供顧客購買。

根據《日經》報導,福袋商品正在轉變,從1990年代強調的性價比、多件組,2000年代事先公開內部商品的福袋,讓顧客下手前能確保自己會拿到的物品,到現在方便全家分享、不會導致庫存的便宜食品成為主流。這股風潮也吹來台灣,吸引販售食品的零售品牌積極投入,搶攻「 福袋經濟學 」。

福袋期間限定!運氣成分吸引開箱分享、擴大品牌聲量

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觀察,零售業推福袋的主要目的是創造話題,在消費者面前「刷一波存在感」。他認為,福袋行銷跟超商近期常做的啤酒季、草莓季類似,都是把握特定期間,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熟悉度。 這種期間限定的商品,多數消費者會在購買後於網路發布開箱文、心得文,間接為品牌增加網路聲量與口碑行銷效益。

在PTT網路論壇的「CVS版(超商版)」上,不少消費者在發文時表示,因為周遭朋友購買,也想買來比較一下、一起開箱,看看誰的手氣最好。

全家在2015年最早推出超商福袋15萬份,2016年22.5萬份,到2021年85萬份,6年來成長近5倍,幾乎年年完售。今年主打神秘感路線、不買不知道內容的「2021金牛福袋」,從1月13日開賣至今已售出9成。

福袋
圖/ 經理人

延伸閱讀:全家結盟玉山成立「全盈支付」搶進電支市場,到底號稱「閹割版純網銀」的魅力在哪?

除了自家福袋,全家今年與LINE FRIENDS合作,推出超商史上最貴的3,888元、6,888元限量高檔福袋,合計限量1,200個。全家表示,因為看到往年百貨公司推這種福袋類型,市場接受度高,其中2款6,888元福袋內容包含行李箱、炒鍋、營養調理機, 看準年節旅遊及汰換廚具家電的商機

7-ELEVEN在官網頁面清楚列出福袋內容,少了些驚喜感,但強調附帶限量聯名福袋,造型上結合米奇、Hello Kitty及角落生物,足夠吸睛也不減買氣,總共5款共20萬份,1月27日開賣一小時售罄。

7-11福袋.jpg
圖/ 7-Eleven

延伸閱讀:攜手外送平台、搶攻電支戰場!一張圖盤點實體零售的數位新對策

萊爾富則是12月16日開賣至今,已賣出9成;發財卡已賣出5成。銷售情況比往年好;OK超商則在1月13日起開賣一週,10萬個福袋就全部完售,預計近期將追加第二波。

萊爾富推出的限量「開運福袋」以國道服務區、遊憩區、廠房區門市成熱點,吉利親民價只要168元,就有機會
圖/ 萊爾富

此外,當顧客願意為了福袋走進超商,就有機會帶動店內人流,「 消費者除了到店內買福袋,也會順手再多帶一兩件東西回去,以提高客單價。 」楊少夫表示。

解析福袋背後的消費心理,3大原因讓顧客願意結帳

至於消費者購買福袋的用意,楊少夫認為,超商大概在2015年開始推出福袋,當時台灣社會經濟氛圍中,消費者對於安定生活有所期待。因此,對於消費者購買福袋的原因,可以從兩個部分觀察之。

1、日常用品好消耗、價值容易評估

不同於百貨強調不明的高價獎品,其他零售業者的福袋主打「 日常小驚喜 」,超商會放零食、超市會有日用品,而華航也是可以明確感知到能買到機票,價值容易評估。對消費者而言, 儘管沒抽到加碼的大獎,這些東西隨著時間也會使用完畢,相對沒有太大的負擔,如果知道裡面會有自己喜歡的零食或需要的日用品,更會增加購買的機率 。隨袋的贈品都是熱門的集點商品或公仔,消費者不需要的話也容易轉贈。

2、花小錢購買不確定的期待和話題

除了這些日用品外,人們真正買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期待感」,希望可以用「小金額」換得「大驚喜」,也就是各家品牌的大獎,從車子、刷卡金、3C產品、家電、名牌皮夾到會員點數,都在名單中。

這份期待,也轉成消費者聊天的話題和樂趣,因為不管福袋內容太好還是太爛,有沒有中獎,都可以成為與辦公室同事、親戚聊天的素材。

3、年味變淡,福袋滿足了年節儀式感

隨著愈來愈多通路加入福袋市場,福袋逐漸成為「過年必備的活動」,「就像是冬至吃湯圓、中秋要烤肉,過年買包福袋賭個手氣,已經成為消費者感受年節氛圍的儀式。」楊少夫說。

再加上近年過年氣氛變淡,親友串門、一起守歲的傳統儀式變少,福袋正好補足了消費者活在年節當下的感受。即便通路端讓商品品項豐富化,擴增不同的價格帶,都還是能吸引消費者掏錢賭手氣。

大獎都是汽車!流通性高又保值,對顧客吸引力大

不過,細看各家抽獎項目,可以發現最大獎幾乎清一色都是車子。7-ELEVEN推Maserati Ghibli MHEV價值300多萬名車、全家推市價超過250萬的賓士Mercedes-Benz GLC 200 Coupé、萊爾富抽BMW、全聯首次祭出「雙頭獎」,分別為市價皆300多萬的特斯拉及保時捷名車,背後考量為何?

福袋
圖/ 經理人

全家表示,團隊也曾提出旅遊金、甚至是房子等選項,但幾經內部討論,後來通通被打槍,而選擇新款汽車。 理由是汽車流通性高,就算抽到的人不一定需要,但既有保值功能,又容易轉手,相較之下對消費者吸引力大,因此成為各家首選。

想賺品牌聲量、營收數字,不能抱持銷庫存的心態

楊少夫提醒,品牌想 透過福袋賺到品牌聲量和營收,提高在消費者心中的「心占率」,必須留意外界對於福袋的評價與討論內容 。他提到,服飾業會透過在福袋增加贈品以銷庫存,「但設想如果消費者拿到的是醜毛衣,或明顯大家不愛的東西,福袋的價值感與預期落差太大,品牌形象恐會因此失分。」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文潔琳

關鍵字: #7-11 #全聯 #全家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