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愛你的技術!趨勢科技董事長用一根「孔雀羽毛」,想給創業家什麼忠告?
不要太愛你的技術!趨勢科技董事長用一根「孔雀羽毛」,想給創業家什麼忠告?

許久未出現在螢光幕前的趨勢科技董事長暨創辦人張明正,3日特別為大兒子張友直(Jonathan)創立的趨勢科技旗下創投Trend Forward Capital年度全球新創競賽Forward Thinker Award徵件說明會站台,並分享30多年來的創業經歷。

來自台灣屏東的張明正,與妻子陳怡蓁、小姨子陳怡樺於1988年赴美創立趨勢科技,至今全球營運據點遍及65個國家、共有超過6,700名員工,是一家世界級的防毒軟體公司。張明正卻選在50歲卸下執行長,移居花蓮過退休生活,交棒給陳怡樺掌舵。

這天,張明正難得北上到亞馬遜AWS台灣辦公室參與自家新創競賽的徵件說明會,並以視訊的方式,與在美國因疫情關在家的兒子同台,他笑說:「以前忙著創業時,兒子都很乖待在家裡,現在輪到他們做事業,能被兒子『利用』是種榮幸。」

張明正_趨勢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_2021_02_03_蔡仁譯攝-2
張友直(Jonathan)成立趨勢科技旗下創投Trend Forward Capital,自2018年起每年都會舉辦全球新創競賽,至今有12個來自各國的新創團隊獲得累積共13萬美元的現金獎金。
圖/ 蔡仁譯攝

Forward Thinker Award全球新創競賽邁入第四屆,今年趨勢科技首度與亞馬遜AWS合作,在防疫有成的台灣舉辦唯一一場實體徵件說明會,吸引來自AI、SaaS、AR/VR、智慧城市、旅遊、教育、運動等不同領域的新創報名,今年獲選團隊將可獲得由 Trend Forward Capital、趨勢科技與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提供的現金、免費資源與雲端資源等獎項。

專注做好一件事,愛你的顧客

恰巧這天亞馬遜CEO貝佐斯宣布將在今年第三季卸任執行長,未來將專注在慈善事業與太空事業等。張明正有感而發提起自己從亞馬遜學到兩件事:注重策略、重視顧客。

「很多新創都想著要改變世界、有很多點子想做,但什麼事都想做是錯的,必須堅持專注,」但像是亞馬遜從做好線上賣書開始,且持續一直做,而趨勢科技最初就靠「抓病毒」一招打天下,而不受周圍的雜音干擾。

創業家不要太愛自己的solution(解決方案),應該去愛你的顧客, 」張明正提醒,創業時應以顧客的需求為優先,而非侷限於產品技術面的討論。

20年前趨勢科技團隊在開會做決定時,會刻意放了一張空椅子,當團隊吵個不停時,就會試著靜下來,站在目標顧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以及做的每一個決定,是否符合公司創立時的願景,往往就可以改善做決策的品質。

張明正還特別請趨勢科技團隊準備一把孔雀羽毛做了一場體驗活動,氣氛瞬間活絡。他找了現場20人,表演單手支撐孔雀羽毛,第一次要求參與者只能看手的交點,第二次則能往上看整根孔雀羽毛,結果發現,多數人第二次的表現都比較穩定,這帶來什麼啟示?

張明正_趨勢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_2021_02_03_蔡仁譯攝-7
張明正說,他很清楚現場的創業家初期會面對的難題,與其用講的,不如用體驗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
圖/ 蔡仁譯攝

「第一個看的是起點,第二個關注的是目標」、「當看清楚全局時,就更容易掌控」,現場討論相當熱烈,接著張明正緩緩解釋這場體驗的用意,他希望大家可以重新思考每天的工作花了多少時間,在處理底下的事情,唯有清楚了解目標客群是誰後,再做決定就會比較輕鬆,他也建議創業者每天都要花50%時間來思考事情、擬定策略,而非一直忙著應付問題。

張明正_趨勢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_2021_02_03_蔡仁譯攝-6
在創業不同的階段裡,張明正建議創業者每天都要花50%時間來思考事情,而不是一直忙著應付問題。
圖/ 蔡仁譯攝

先確立公司文化,再尋找適合人才加入

「通常公司會倒掉,往往是因為co-founder(共同創辦人)的問題,」要如何建立一個有默契的團隊,張明正認為,共同創辦人不要吵架、鬧翻是一點。再者當公司規模化後,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變得很重要。首先必須設立完整的招募流程,以及確立公司的文化後進行徵才,往後人事管理問題就能少掉一半。張明正認為,在招募前100名員工,共同創辦人最好都要親自看過,挑選合適的人才。

DevOps文化加速產品開發,即時回應顧客需求

此外,科技帶來環境劇烈變動,對創業者也是一大考驗。張明正觀察,當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興起後,一家視訊會議軟體公司Zoom市值,在疫情間快速超越百年藍色巨人IBM;串流平台Netflix內容廣受全球粉絲歡迎。

軟體工程師_寫程式_(來源shutterstock)_654072133_Lr.jpg
過去軟體、硬體開發都是按流程走,但現在強調DevOps文化(Development與Operations的結合)的重要性。
圖/ shutterstock

過去軟體、硬體開發都是按流程走,但現在強調DevOps文化(Development與Operations的結合)的重要性,消除開發與維運人員之間的斷層,團隊必須更快速回應顧客需求,以往趨勢科技的軟體產品是一年更新一版,如今變成以小時為計算,大幅改變工作流程以及公司管理。

看待台灣未來機會,張明正認為5G帶動物聯網發展,5G能做到感知、覺知,甚至是預知的網絡(network),透過大量感測器所蒐集到的大數據,並透過AI進行分析預測,會是台灣未來5年的科技浪潮。

他認為相較歐美,台灣工程師素質高,且廠商高度配合,可以很快做出IoT原型產品,是台灣的優勢。對新創而言,即便大環境依舊競爭激烈,但當抓住對的時機、找到對的解決方案後,就有機會成功。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