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囡仔帶創投500 Startups回台灣,不怕被質疑「太早來」!想找怎樣的軟體新創?
高雄囡仔帶創投500 Startups回台灣,不怕被質疑「太早來」!想找怎樣的軟體新創?

「幾年前我們開始前進韓國的時候,大家都說太早了;當我們往越南前進的時候,大家都說太早了,但這幾年所有人都往韓國、往東南亞走。現在,我們來台灣投資軟體,大家還是說太早了。」500 Startups管理合夥人王邦愷說。

unicorns of 500 startups
在500 Startups標列了旗下8隻獨角獸,包含Udemy、Canva與Grab等。
圖/ 500 Startups

成立於2010年的500 Startups是專注於投資早期階段的創投及加速器,不同的是在創立初期,500 Startups就積極投資美國以外的新創公司,旗下新創遍佈77個國家,現在旗下公司擁有19家獨角獸(未上市,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企業,包含已經成為東南亞巨獸的Grab,廣為人知的線上課程平台Udemy與設計平台Canva。

而王邦愷出現在台北,也代表500 Startups正式把觸角伸進台灣,找尋投資標的。

曾任Google、Twitter高階主管的高雄囡仔

雖然500 Startups在台灣已經投資了一些新創公司,如PicCollage(拼貼趣,矽谷公司但辦公室於台灣)、工程師媒合平台Arc等。但王邦愷表示,500 Startups將會在台灣找尋員工,並正式成立辦公室。

Tony Wang(王邦愷), Managing Director, 500 Startups
王邦愷(Tony Wang)出生自高雄,於4歲就前往美國。過去曾擔任Google、Twitter的高階主管,後來加入了500 Startups,回到台灣找尋潛力新創。
圖/ 侯俊偉攝影

從零開始對於王邦愷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一件事。

他其實出生於高雄,4歲就前往美國舊金山生活,在柏克萊、哈佛法學院完成學位。2005年加入Google,是當年負責拓展中美與亞太地區業務的成員之一,「對當時的Google來說,這幾個地區是除了美國、歐洲之外的『其他』。」王邦愷笑著說。很快的Google飛躍成長,但他選擇轉換跑道,至Twitter任職,當時的Twitter還不滿100人,一路做到全球合作與發展副總裁,王邦愷又再次選擇離開,轉戰生技公司。到了2019年正式加入500 Startups擔任管理合夥人。

「其實我大可成立自己的基金,但500 Startups 10年來投資全球各地公司所建立起來的網路,是非常難以複製的,也是我最終加入的原因。」王邦愷說。

而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讓台灣成為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個時機點回來,難免有種避難的感覺。對於台灣的安全性,王邦愷也的確讚譽有加,但他強調來台這件事情已經籌備了一段時間。

500 Startups能帶來什麼不一樣的火花?

500 Startups所瞄準的新創,大多都是軟體領域,來台灣這件事情也沒有改變,會鎖定台灣的軟體公司投資。

「當然有人會問,為什麼現在在台灣投資軟體,太早了。台灣有很強的硬體生態系,相對軟體沒有。」王邦愷停頓了一下說,「在創投的世界,有領先者,也有追隨者,500 Startups的目標永遠都是成為領先者,要找尋別人看不見的機會。就是因為別人都覺得早,我們才要進來。」

不過,近年來其實有許多國外創投來台,如TechStars、MOX等,也不乏積極的台灣本土創投,500 Startups能為台灣創業圈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要當領先者、創造最大的回報,只做『Me too』是沒有辦法的。」王邦愷也直說,如果創辦人要做台灣市場,500 Startups不會是最好的選擇,有更多適合的投資人,「但如果創辦人想要走向全球,我們是真正可以幫上忙的。」

除了投資與人脈網路之外,500 Startups也有為期4個月的加速器,是協助新創最直接的方式,也預計未來會帶台灣新創參加。「加速器不僅僅是pitch訓練、媒合投資人而已。」王邦愷細數加速器提供的課程,包含如何打造團隊、如何募資、如何進入市場、如何瞄準客戶等,「你沒有這些經驗,拿到錢也沒有用,更別說加入之後,共同參與的都是全球最頂尖的創辦人。」

找尋台灣創辦人,必須擁有「3+1」特質

王邦愷已經陸續在台灣與新創的創辦人見面,500 Startups除了找尋瞄準海外市場的軟體公司之外,他也表示投資很大一部份會看創辦人是否擁有「3+1」的特質。

第一,是創辦人必須擁有強勢的才能,不論是技術或者是其他;第二,是必須要有建構團隊的能力;第三,是要擁有適應力強且堅持的心態。

而「+1」則是速度,「一定要有執行的速度,犯錯也沒關係,犯錯本來就是正常的,但重點是要有快速更正的能力。」王邦愷說。

但現在受困於新冠狀病毒,對許多新創來說海外市場變得更加遙不可及。對此,王邦愷相當樂觀且肯定:「現在的確沒有辦法出國,是很艱難的時刻。但是投資是長期的,這些事情(新冠狀病毒)都會過去,能夠進行商業活動、能出國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