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市值首度超越Zara,它如何翻轉危機躍全球最大服飾零售商?
Uniqlo市值首度超越Zara,它如何翻轉危機躍全球最大服飾零售商?
2021.02.17 | 新零售

延燒超過一年的新冠狀病毒危機,推動了全球服飾業的板塊挪移。日本服飾巨頭Uniqlo母公司Fast Retailing在本週二(16)收盤後,市值達到10.87兆日圓(約1,030億美元),首度超越Zara母公司Inditex登上全球最大服飾零售商的寶座。

Inditex週二收盤時,市值約為814億歐元,約相當於988億美元。Inditex股價曾在2020年疫情衝擊時嚴重受挫,即使目前銷售額正穩步回升,股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下跌15%以上。

而Fast Retailing反倒在疫情期間急起直追,與3月疫情於全球爆發的低谷時相比,股價已成長1倍以上。根據《日經》報導,Fast Retailing社長柳井正曾在今年初率先表示,「我們已在服飾領域達到排名第一的位置。」當時該公司市值首度突破10兆日圓,距離超越Inditex只有一步之遙。

著重亞洲市場、主打居家防疫,Uniqlo母公司首登全球最大服飾零售商

新冠肺炎對全球服飾產業造成莫大打擊,目前絕大多數品牌的銷售仍然仰賴實體門市,然而疫情導致各地門市被迫關閉,加上民眾減少外出,對時尚服飾的需求銳減。

Fast Retailing也不例外,去年3至5月Uniqlo營收下滑4成,2020財年營收也較前年衰退12%,但為何這間日本服飾巨頭卻能化危機為轉機,逆轉情勢成為全球最大服飾零售業者?

綜觀Fast Retailing最新一季(2020年9至11月)財報,營收為6,197億日圓,僅較前一年同期稍減0.6%,毛利反倒略微成長3.8%至3,248億日圓。

Fast Retailing的市場重心位於亞洲,尤其是日本及中國,而亞洲在疫情下受創程度較輕微,且復甦速度遠較歐美各國為快,成為Fast Retailing拉近與Inditex的差距,甚至反超的關鍵要素。

uniqlo 柳井正 Tadashi Yanai 2
柳井正曾在年初表示,Fast Retailing已是全球第一的服裝公司。
圖/ Uniqlo

由於歐洲多國的門市暫時歇業,Fast Retailing海外市場營收呈現下降,但大中華區(中國、香港及台灣)毛利大幅增長、韓國轉虧為盈,使整體海外毛利反倒上升9.5%至414億日圓。2020財年(截至2020年8月底)中,大中華區毛利率甚至以14.4%超越日本的13%。

截至2020年11月,Uniqlo在全球擁有2,298間門市,其中815間位於日本,892間位於大中華區,日本以外亞洲門市總數約達1,300間,換言之超過9成門市在亞洲市場。相對地,Zara約70%的門市位於歐美地區,受到疫情更為嚴重的打擊。

另外,Uniqlo主打居家防疫、「LifeWear」的策略,也為它在疫情下開了一扇窗。許多民眾因疫情減少外出,甚至連工作也在家中遠端進行,比起外觀的華美與否,穿著舒適更被消費者重視。

Uniqlo規劃出一系列的居家防疫產品,成功獲得消費者青睞,去年6年推出的AIRism透氣材質口罩更引發轟動,吸引各地民眾為購買這款口罩排上數小時的隊伍。

Uniqlo更在疫情下調整方針,自詡成為一間「社會基礎設施」般的企業,部份門市開始嘗試銷售鮮花等產品,位於橫濱的新概念店更在廣大的Uniqlo及GU門市之外,設有攀岩斜坡等大量戶外設施,儼然是一座「公園」。

這種種改變也給予消費者在避免外出的趨勢下,一個造訪Uniqlo門市的理由。「我們要成為更社會性的存在。」柳井正表示。

另外,如同自詡成為「社會基礎設施」企業的理念,Fast Retailing也相當注重發揮社會影響力,在11月推出利用回收羽毛製作的環保羽絨夾克。今年1月,Fast Retailing也宣佈加入「The Valuable 500」全球倡議,承諾僱用更多身心障礙人士、並打造更無障礙的銷售空間及產品。

亞洲市場將成服裝品牌角逐重心

不過,雖然市值首度超越Inditex登上世界第一,Fast Retailing在營收上仍然不比Inditex或H&M。Inditex上個財年營收為282億歐元(約341億美元),H&M也高達1,870億克朗(約225億美元),而Fast Retailing目前營業額只有約2兆日圓(約189億美元)。

限編輯使用ZARA_shutterstock_579212167Resize 1280.jpg
儘管Zara母公司Inditex暫時失去全球最大服飾零售商的寶座,但營收能力仍是世界第一,並開始強化對亞洲市場的投入,未來究竟誰能勝出還有待觀察。
圖/ Shutterstock

Inditex也開始強化在亞洲市場的投入,去年10月於北京推出亞洲最大旗艦店,佔據一棟獨棟4層建築,面積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外界認為,亞洲市場很可能是近年決定這兩大服飾業者市值的關鍵所在。

而在加速發展電商方面,Fast Retailing與Inditex兩者不相伯仲,Fast Retailing的線上銷售占比約為15.6%,而Inditex則為14%左右。但比起各大品牌紛紛預告縮減實體門市,加速電商化,柳井正曾直言,「電商只是現實世界的仿製品。」實體永遠不會被取代。

資料來源:NikkeiFast Retailing

責任編輯:王郁倫

關鍵字: #UNIQL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