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大廠台達電25日舉辦法說會,由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主持,公布2020年財報,無論是營收、獲利、EPS全都成長,台達2020年度合併營業額為2,826.05億元,稅後淨利為254.85億元,每股盈餘(EPS)為新台幣9.81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宣布加入RE100再生能源倡議組織,預計2030年達到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碳中和目標。
資料中心需求看漲,電動車兩年內損益兩平
三大部門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基礎設施中,電源及零組件營收占比從去年50%成長至55%,為獲利成長動能,受惠筆電、被動元件及電動車因素。
海英俊表示,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帶動遠距工作及教學需求,電腦、筆電、伺服器電源需求大幅成長。但隨著今年疫苗問世,疫情逐漸趨緩下,今年筆電、電腦市場可能不會有去年的榮景,但可確定的是,隨著網路流量的增加,資料中心、伺服器仍會維持成長,未來資料中心如同電廠、水廠一般重要。
投資逾10年的電動車事業,海英俊表示,去年電動車明顯成長,看好今年仍有10%的成長,不過對目前營收貢獻仍小。台達電投入的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包括內部的車載充電器、DC/DC轉換器、電動馬達等動力系統,以及外部的充電樁等充電設備,並已打入汽車供應鏈。
日前外資機構Aletheia資本預估,台達電的電動車收入將從2020年4.5億元增加至2023年18~20億元,成為集團第三大業務。海英俊說,電動車的趨勢明確,且訂單都是好幾年前就談妥,「電動車前期投資較大,陸續擴廠中,希望兩年內可損益兩平。」
台達電旗下被動元件子公司乾坤科技,耕耘汽車市場領域多年,開始看到結果,因應車用電子、5G大量使用被動元件,近期乾坤宣布將投入11.67億元在中國吳江廠擴增產能。
持續併購策略,投資車用供應鏈夥伴
在併購計畫上,台達電自2016年起訂定併購是公司的成長核心,陸續併購安控大廠晶睿、泰達電、美國照明大廠Amerlux、加拿大圖控軟體公司Trihedral等,24日晶睿更參與人工智慧晶片新創耐能智慧(Kneron)的現金增資案,交易金額達新台幣1.9億元。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表示,現在公司都走向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在工業/樓宇自動化、ICT、能源基礎設施上的產品、技術、管理平台仍有不足之處,是未來主要的併購方向;而電動車的機構件、供應鏈為較大投資,希望尋找願意與台達一起成長的夥伴,透過併購或股權投資合作的方式。
不只台達電,另一家電源廠光寶科也談到,將以車用相關應用為首要併購對象,積極佈局車用產品。
資本支出上看200億元,各地都有擴廠計畫
盤點2021年的成長動能,海英俊說,目前電動車營收規模小,但成長幅度快速;其次依序為被動元件、資料中心、5G以及工業自動化。
在資本支出上,台達電去年約178億,今年預估超過200億元,主要是台灣、泰國、中國、印度廠都有擴廠計畫,包括南科廠進行被動元件擴廠、中國吳江廠將蓋馬達鋼片的沖壓廠,印度新增4個廠主攻工業自動化(IA),預計今年第二季會有兩個廠完成。
響應節能減碳,台達電加入RE100、制定內部碳價
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問題,台達電正式宣佈加入RE100再生能源倡議組織,預計2030年達到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碳中和的目標。
海英俊表示,現在加入RE100是對的時間,日前德州大停電令他感觸很深,過去德州印象氣候炎熱,沒想到氣溫跌至零下17度,「劇烈氣候變遷,現在已經到了家門口,原本慶幸去年台灣沒颱風,結果今年面臨缺水問題。」顯示地球正面臨了浩劫,呼籲外界積極做節能減碳。
而因應碳價時代來臨,台達電內部已訂定碳價制度,未來會根據每個產品所消耗的能源,來收取碳費用,作為公司內部節能減碳的基金。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