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2020年儘管面臨新冠肺炎帶來的挑戰,北美年度銷售總額仍成長2.61%,達到3,594億美元,相對於北美疫情衝擊實體零售業,這個成績難能可貴,原因在於沃爾瑪疫情加強生鮮外送服務,並計畫大力投資微型倉撿貨技術,要用科技的沃爾瑪追擊亞馬遜的進逼。
在2020年此同時,勁敵亞馬遜的北美年度銷售總額則大幅成長38.36%,達到2,363億美元(不含雲端運算服務收入)。雖然沃爾瑪成長幅度遠低於亞馬遜,但以實體通路為主的它,和大多數實體通路店家近期哀鴻遍野的狀況相比,仍屬不易。
超市優勢:日常必需的生鮮商品
沃爾瑪在疫情期間加強網購外送服務,讓用戶可在兩小時內收到日常必需的生鮮商品,儘管亞馬遜現在也透過旗下全食超市(Whole Foods)提供生鮮配送,但以常用的奶油為例,全食超市販售的是較高單價的品牌,沃爾瑪提供的則是大部分民眾熟悉、實惠的選項,讓消費者既可享受網購的便利,又能延續熟悉的喜好,讓亞馬遜的生鮮服務仍然難以全面取代沃爾瑪。
微型訂單履行中心:加速提供得來速服務
除了超市的傳統生鮮優勢,沃爾瑪更大膽擁抱新科技,集團總裁暨執行長董明倫(Doug McMillon)認為,除了網購配送之外,沃爾瑪更希望透過自動化和新型訂單履行中心,加速提供得來速服務,方便民眾線上訂購、實體取貨,快速消化龐大的網購訂單。
以沃爾瑪即將採用的以色列Fabric系統為例,它的微型訂單履行中心(Micro-Fulfillment Center),只需占地1萬平方英尺(約280坪),運用機器人在有限的空間快速撿貨,就能達到比人工快5到10倍的效率。
沃爾瑪美國區總裁暨執行長福爾納(John Furner)表示,將與Fabric等三間公司合作,利用既有門市空間或停車場,在全美成立超過100間訂單履行中心。利用機器人快速揀出、備好大部分商品,再由員工補上訂單中的其他品項(例如家電、衣物),加速完成每筆訂單,讓用戶甚至可在下單後一小時內,即可取得商品,將讓沃爾瑪有機會追上亞馬遜自豪的訂單履行能力。
愛國形象:為美國人創造75萬個工作機會
除了擁抱科技,沃爾瑪也不忘感性層面的訴求。早在2013年,沃爾瑪即曾經承諾投資25億美元購買美國貨,但後來遭消費者團體指控,所謂的美國製造標示不實,沃爾瑪承諾將作改善。三月初,總裁暨執行長福爾納再次承諾,接下來10年將投資35億美元購買美國製造、種植、或組裝的產品,並且相信這將為美國人增加75萬個工作機會。
今年以來,美國總統拜登多次強調美國製造優先,更在1月份要求政府機構多購買美國貨,沃爾瑪這次的表態,不僅符合政府政策,更有機會運用全美約4,800間門市的龐大購買力,帶動整個零售產業更支持美國貨,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讓更多民眾受惠,也藉此愛國形象,鞏固全美最大零售商的龍頭地位。
沃爾瑪對抗亞馬遜,零售大戰精彩可期
以沃爾瑪發布2020年營運成果的當日(2月18日)計算,沃爾瑪股價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5%,相較之下,亞馬遜則大幅成長約54%,雖代表市場看好網購電商的爆炸性發展,但也市場代表對於老牌超市沃爾瑪,仍然具備相當信心。更加擁抱科技化、加上愛用國貨的形象,沃爾瑪理性和感性雙箭齊發後,將為美國零售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變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