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圖解】生鮮電商前景大好!全聯快步切入,電商雙雄跟進、但為何遲遲不見冷藏品項?

生鮮電商市場蓬勃發展,近期不少玩家紛紛投入到生鮮電商市場,包括全聯、電商雙雄momo與PChome皆展開布局,他們的策略是什麼?
2021.03.17 | 新零售

在今天,透過電子商務買什麼都不奇怪。尤其是在2020年,受到疫情催化,台灣的電商滲透率由2019年的7.5%,在2020年第二季提升到了8.9%。

但一般家庭每天在家開伙會用到的蔬菜、水果這些生鮮品類,滲透率卻比8.9%低上許多。農委會數據指出,台灣整體農業的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新台幣,透過電子商務銷售的比率不到5%。

近年來由於台灣家庭結構改變,雙薪家庭成為常態,上班時間抽空透過電商下單、下班到家就能取貨,這樣模式的生鮮電商成為民眾所需。人們的生活模式改變,也帶動了生鮮電商產值成長。

以農委會的數據看來,在2016年台灣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產值為150億元,到了2018年已成長到185億元,兩年間產值成長幅度超過20%。到了2020年,研究單位東方線上更指出,因為疫情影響,有超過7成消費者選擇在家開伙。「農產品電子商務宛如明日之星,前景大好。」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孔維新說。

正因為這樣的趨勢,近期看到不少玩家紛紛投入到生鮮電商市場。連分店數上千的超市龍頭全聯也看好生鮮電商大餅,在今年1月於自家App PXGO!上推出「小時達」服務,同時攜手外送平台UberEats推出生鮮外送,目標年底配送店家可達200間,看好生鮮電商服務能帶動單店業績成長12.5%。

電商雙雄遲遲未見冷藏生鮮產品?專家說明2大難點

不讓全聯專美於前,台灣電商雙雄momo購物網與PChome網路家庭近年也開始布局生鮮電商,試圖搶食大餅。

像是在2018年雙11前,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就親自穿起圍裙煎牛排,推廣自家平台上的鹿兒島和牛。momo購物網也在2020年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冷凍店取服務,並且宣示未來將持續拓展冷凍品項,目標讓品項數維持50%以上年成長幅度。momo富邦媒董事長林啟峰透露,未來將進攻冷藏生鮮品項。不過,由於冷藏溫層車隊的技術難度、建置成本都相當高,因此還需要一些時間醞釀、評估。林啟峰說,冷藏品項會是momo購物網在2021年之後才會投入的專案。

從雙雄的布局來看,儘管他們都積極投入生鮮電商,但品項都集中在「冷凍品」,短時間內難以攻克冷藏蔬果類。

台灣冷鏈協會理事長程東和認為,經營冷藏生鮮電商時會遇到不少困難,「要賺錢,就要有兩個要素: 物流與產品研發能力 。」

在物流能力方面,他指出,生鮮冷鏈物流的建置成本,比起常溫高出3~4倍左右。以整體架構看來,倉儲成本占30%、行銷管理成本10%、配送成本占比最高、達60%。換句話說,由倉儲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最後一哩路」物流,是經營生鮮物流時最大的困難。

另外,也由於冷藏品的效期通常比冷凍品更短,像是蔬果葉菜類,效期可能只有3~5天,乳製品的效期往往也在一周左右。「所以在整合供應商、產銷配合度經營,都會比較吃力。」同時,生鮮電商經營業者也要精準採購、進貨,才能提高周轉率、維持生鮮產品的新鮮度、降低損耗。

萊爾富專生鮮電商_2021_01_25_蔡仁譯攝-3.jpg
台灣冷鏈協會理事長程東和分析,超商有實體通路,本身又有物流能力,投入生鮮電商會比別人更快。
圖/ 蔡仁譯攝影

攻克「最後一哩路」物流、商品開發2大難題,這3間業者怎麼做?

在這一次《數位時代》的訪查中,熊媽媽買菜網熊貓超市以及萊爾富萊購物平台這3個案例,分別以3種不同模式,完成最後一哩路的物流配送。各有獨特的營運模式,在新一波生鮮電商潮流中搶得先機。同時,為了符合更多元的市場需求,他們也都在商品開發上花了不少力氣。

首先,在2015年創立的熊媽媽買菜網,在創立初期就開始自建冷鏈倉庫、車隊,用自家的物流能力,專注在雙北、基隆、桃園區域的生鮮3小時快速配送。去年被東森購物併購之後,今年將進一步擴大倉儲與車隊規模,同時由於在綜合型電商東森購物的加持之下,也會開始銷售更多日用品類。

熊媽媽買菜網4.JPG
熊媽媽買菜網專注在雙北、基隆、桃園區域的生鮮3小時快速配送,今年將進一步擴大倉儲與車隊規模。
圖/ 熊媽媽買菜網提供

熊貓超市的發展也備受注目。未來流通研究所商業情報中心協理林原慶就說,「2C物流業非常零碎,需要大量人員投入,近年來由於外送平台進在台灣大爆發,將成為台灣食品電商發展的重要機會點。」他認為,由於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可以帶動未來台灣整體食品(包含餐飲、生鮮)的電商滲透率。為了讓消費者買得更方便,熊貓超市更針對天氣、節慶推出各種組合商品,銷量能比單品高上5倍。

至於門市遍布全台灣大街小巷的便利商店業者,也沒有在生鮮電商市場缺席。「網購超取」也成為生鮮電商最後一哩路物流的解決方案之一。像是萊爾富,在10年前就開始透過型錄銷售,讓消費者預購冷凍、冷藏品項,並且到超商取貨。如今,萊爾富也將這樣的服務推上自家電商平台「萊購物」,同時也跟外部電商平台合作,發揮超商物流網絡的優勢。

程東和觀察,「超商有實體通路,他的供應商能力很強,本身又有物流能力,投入生鮮電商會比別人更快。」

事實上,生鮮電商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興業態,從2000年網路開始普及之後,就陸續有業者開始探索在電子商務通路上販售生鮮的可能性。隨著消費者對網購的接受度愈來愈高,在最後一哩路物流上也更加成熟,為生鮮電商市場注入新一波的成長動能。不同型態的生鮮電商業者,也本著各自不同的利基優勢,積極改良自家系統與產品架構,要在這一波浪潮來臨時搶得商機。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生鮮電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