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化的台灣:工程師該賺多少才合理?
波蘭化的台灣:工程師該賺多少才合理?

最近幾年台灣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水漲船高,除了銀彈充足的電子業、博弈業和外商積極搶人以外,就連相對弱勢的軟體業都必須端出一兩百萬的年薪才搶得到人才。

也因為如此,到處聽聞軟體工程師自認沒有十萬月薪的工作都是業主太小氣,所以留不住人才

到底是不是這麼一回事,讓我們來看下去。

台灣的產業環境支撐得起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漲幅嗎?

這是很重要的議題。

現在台灣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漲幅是遠高於通膨,甚至有時市場行情一年可以漲接近一成。

但是請問台灣的國民生產毛額(GDP)是否有漲5%-10%?如果沒有的話,那代表台灣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早已經與台灣整體的經濟成長脫鉤了。

那請問美國未嘗不是如此?

是的,美國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漲幅是遠高於美國的GDP成長率的,所以其實美國的軟體產業薪水其實基本上也是脫鉤的。

那這是不是代表台灣的現狀是合理的呢?

shutterstock_739241959_IT工程師.jpg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全球軟體工程師薪資報告出爐!Airbnb、DoorDash祭高薪搶人,科技業哪家最大方?

組織分工和產業分工模式的差別

軟體工程師的薪水跟整體經濟成長脫鉤,卻不代表會跟科技業的成長脫鉤。

在台灣,現在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漲幅確實是跟科技業的整體成長脫鉤,甚至是對科技業長期發展是有害的

過去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台灣工程師專業分工問題的文章,當時寫作的原因跟往常一樣,純粹只是想分享一些過去在國外產業界看到的狀況,並切入討論國內軟體工程在專業度上的落差。當然看一些網路上的迴響,也是不出我所料,對很多人而言,去討論產業、工作內容和薪資之間的關係,對大多數人是對牛彈琴。

為什麼同樣軟體工程師的薪水和GDP脫鉤的情況下,台灣相對起美國是有很大的危機呢?

要討論起來先從台灣軟體業的實際做事方式來檢討起。

我們台灣人目前對於軟體科技的想像,還是停留在把工程師當作碼農,只要能夠把軟體生出來就是正確的。甚至很多業主會很喜歡甚麼後台工具都自己生一套,才以為自己公司有「核心技術」。

shutterstock_1099756880_saas.jpg
圖/ Wright Studio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台灣的「免洗筷」軟體工程文化

然而,這種思維在現代軟體業看來是非常可笑的,因為現在國際上企業用SaaS的生態圈非常成熟, 很多過去的行政工作、基本資料分析和基礎軟體開發工作,其實今天只要懂得如何去串接SaaS系統,公司的基本營運流程和基礎資訊架構就已經完善了,根本不需要工程師去插手

但是,目前在台灣就是SaaS普及率非常地低,其實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台灣老闆和台灣公司為了省錢。

很多老闆和團隊認為每個月省下十萬塊的專業SaaS月費,相較起自己花一百萬開發一套蹩腳的仿冒品,然後每年還需要再撥上百萬去請工程師來維護、擴充功能,很划算

所以搞到後面,台灣產業內的財務、會計、金流、物流、倉儲、行銷、業務等各類系統中間的整合度都很低,通常都是公司內有多套本土產出的蹩腳系統,然後公司內部各部門再傳遞資訊。不但溝通成本超高,而且人們頻出錯。

而其實在這種產業環境下工作的軟體工程師,大部分的時候就是在幫公司開發一套「老闆不想花錢買」的系統。一家新創公司或中小企業在開發一堆內部營運用系統,這些投資下去的人力不但沒有幫助到公司的核心業務,反而是增加了公司組織的管理成本。

work in dark program shutterstock
圖/ ShutterStock

反觀在美國,企業用SaaS的導入已經有至少二十年的歷史,在美國一家五十到一百人的中小企業,財務部門可能就一兩人、行銷一兩人、營運一兩人,因為剩下的工作通通都推上雲端、自動化了。這些公司內的工程人力都是投資在開發公司的核心業務,根本不用去浪費在營運上。

在美國的現代企業中,現在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數位行銷人才可以透過SaaS去取代過去一個十人的行銷企劃團隊;一位財務總務主管透過SaaS也能夠取代過去五人左右的團隊;而今天美國的軟體工程師,透過與各類SaaS系統串接,其開發工作的價值可能是十年前五位工程師的商業價值

台灣軟體業和傳統產業的軟體工程師的薪水自身漲不起來,其實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貪小便宜的企業不斷地將廉價人力當作省下SaaS月費的方法,常常是請五位工程師閉門造車仿效國際上已經普及的主流SaaS系統,在商業效率上是完全背道而馳。

人頭多但是營收持平,自然不可能自己把薪水拉起來。這種問題在台灣的新創公司中也是一樣的

波蘭化的台灣

這個時候,一堆憨憨的工程師就會跳出來說:「那讓電子業、外商和博弈產業用薪水打趴軟體業和傳統產業,這些產業才會進步啊!」

哈哈,少白目了。

要讓台灣的軟體業和傳統產業提供軟體工程師薪水,從個單純的經濟學角度來看,就是讓更有效率的軟體公司和傳產公司去用少數的軟體工程師和高度自動化去取代現在較沒效率的公司,才會有效推動產業革命

反觀,台灣電子產業吃的是出口紅利,國內電子業相對於歐美本身就不是單位勞動力價值非常高的產業,因此其獲利能力常受各種國際地緣政治和地區經濟影響而波動;外商,就是拿自己在國外的優勢專業團隊和廣大的市場的錢,分一點到台灣來搶人,薪水自然是打死一堆台灣公司;博弈產業就更不用說了,就是個錢不當錢看的地方。

讓這些產業用外在的紅利去打擊台灣的軟體業、傳統產業,但是同時又不進行產業升級,最後只會導向一個結果,就是台灣勞動市場的「波蘭化」。

線上博弈_shutterstock_553220311.jpg
圖/ Shutterstock

波蘭是歐盟中對外人口輸出最大國,而在歐盟經濟大國中,波蘭人常常也多是移入人口最大宗

原因沒別的,波蘭人的高教普及率不錯,工作勤奮努力,算是很「俗擱大碗」的人力。移民到其他國家的波蘭人補足了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國的本土勞動力缺口,而現在在波蘭遠端工作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則是給了上述國家另一個廉價技術外包的選項。

聽起來很棒啊!不是嗎?

問題就是這樣的發展方式架空了波蘭的新興產業發展

波蘭的技術人力薪水被其他歐美國家的企業拉抬,但是國內的管理人才和各類基層營運人才,卻趕不上國際的腳步,國內企業缺乏整體競爭力 。最後造成波蘭國內非技術人力的薪水永遠追不上工程師,國內的公司因為給不起更好的薪水,好的工程師通通被出口產業和外商搶走了。

台灣就是這種情況,台灣除了出口產業還有一些紅利以外,台灣一般軟體業的整體競爭力是沒有國際水準的,因此隨著電子業、外商和博弈業把軟體工程師用很高的薪水搶去,其實長久下來是架空了台灣國內的新興產業發展。

當然,解決的方法還是必須要台灣國內自己多投資其他產業和多元的專業人力訓練,而不是一直在吃台灣「廉價」工程人力的老本,因為總有一天我們的軟體工程師薪水會漲到不合成本。

大家也不要以為現狀對工程師無害,現在電子業、外商和博弈業把軟體工程師抓去做的事情其實基本上都不是最核心的業務, 換句話說,台灣軟體工程師在這些公司領高薪的同時,其實也沒有在累積台灣發展和精進軟體業所需的技術資本,反而只是在幫別人陪襯

shutterstock_683397379_hard.jpg
圖/ chaiyapruek youprasert via shutterstock

當台灣電子業再沒落,軟體工程師領高薪所需的出口紅利就消失了。會來台灣設研發中心的外商,也會減少。

因此現在有領到出口紅利或是外商紅利的工程師,別以為現在的機運財會是常態。

這些紅利消失後,台灣的軟體業和傳產不會平白無故生出大量產值去補貼這薪資缺口。產業轉型失敗和新興產業難產的結果,就是國內要面對很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責任編輯:文潔琳、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