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薪資和其他產業相比,算高嗎?
主計總處於19日公布「109年12月暨全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2020年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2,498元,年增1.47%;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後,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萬4,320元,年增1.24%。
金融及保險業總薪資居冠,不動產業成長率最高
依產業區分,總薪資平均數前三名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9萬4,413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9萬4,363元;「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7萬4,028元。
而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產業,總薪資平均數敬陪末座,包含「教育業(主要為補習班,不含各級公私立學校等)」2萬7,104元;「住宿及餐飲業」3萬5,008元;「其他服務業」3萬6,298元,「支援服務業」3萬7,733元,皆未達4萬元。
若以成長率來看,「不動產業」居冠,年增7.36%,是第二名「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2.61%的近3倍。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衝擊,「運輸及倉儲業」中的「航空運輸業」的總薪資平均數掉最慘,年減15.65%;「支援服務業」中的「旅遊及相關服務業」倒數第二,年減約6.22%。
受疫情影響!住宿及餐飲業員工數遭大砍
2020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795萬5,000人,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年減1萬2,000人。其中工業部門減少0.19%,服務業部門減少0.11%。
以行業別來看,「住宿及餐飲業」毫無意外,年減最多,達2萬7,000人;「製造業」減少1萬4,000人。另一方面,疫情喚起國人健康意識,帶動市場需求,「醫療及保健業」增1萬3,000人;「金融及保險業」增5,000人。
長遠來看,近10年(2010~2020年)受僱員工人數增加126萬1,000人,成長18.83%。其中,成長率前五名分別為:「零售業」11萬3,000人、成長21.54%;「餐館業」11萬人、成長53.47%;「批發業」10萬9,000人、成長11.35%;「醫療保健業」10萬3,000人、成長35.35%;「電子零組件製造業」9萬7,000人、成長18.08%,以上5個行業增加人數合計占總增加人數逾4成。
加班變少了?2020全年正常、加班工時均降
2020年每人每月總工時平均為168.6小時,較2019年減少0.4小時;正常工時減少0.1小時,加班工時減少0.3小時。
編按:全年總薪資定義:指公司當年度支付給員工的工作報酬,包括每月經常性薪資(含本薪、按月津貼等)及非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紅利、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不含個人其他來源所得或收入,如股息、利息、兼職或租賃等所得,亦不含雇主負擔或提撥的保險費、退休金與資遣費等非薪資報酬。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