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表會新品競出!但絢爛背後最值得關注的是這3大細節
蘋果發表會新品競出!但絢爛背後最值得關注的是這3大細節

在2021年蘋果春季發表會上,iMac換上新的設計,意味著iMac系列的新起點;iPad Pro搭載的mini LED螢幕畫素坐實了Pro之名;AirTag可用於精準定位的超寬頻技術,像是為後續的AR提前做準備;Apple TV 4K大幅升級性能,具備更好的畫質;至於iPhone 12系列的夢幻紫色,像是喚醒了春天。

面對這幾項硬體新品,在驚喜之餘,讓人不禁覺得今年的「好戲」似乎才剛開始。

apple_iphone-12-spring21_purple_04202021_big.jpg.l
圖/ Apple

延伸閱讀:蘋果春季發表會驚喜不斷!紫色iPhone 12、多彩iMac、iPad、AirTag追蹤器同場現身

iMac也上演「文藝復興」?

睽違十年,iMac終於換上了新的外衣。

iMac不再追求先前背部的流線型設計,並轉向「直角」風格,趨近iPhone 12、iPad的設計風格。從圓潤到直角,即是蘋果近年來在設計風格上的轉變,也是技術革新帶來的驅動。

apple_new-imac-spring21_hero_04202021.jpg
圖/ Apple Newsroom

這項技術就是「M1晶片」。iMac也躋身M1晶片的行列,再加上先前的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搭載M1晶片的Mac系列正在壯大。有鑑於此,後續的MacBook應該也會用上新的設計元素。

除此之外,機身不再是單一的鋁合金色,而是與23年前的iMac G3類似,換上多彩的顏色且一口氣推出7款,配合上下厚度一致的機身,似乎有一種放大版的iPad既視感。

不像M1版本的MacBook Air,iMac的內部空間被充分利用,具備散熱功能的風扇,也有「空間音訊」的系統。具備主動的散熱功能,iMac上的M1晶片應會提高性能,理論上應與Mac mini和MacBook Pro相差無幾,並優於被動散熱的MacBook Air。

不過,在產品線的安排上,iMac確實與MacBook Air同樣屬於入門級產品。

iMac端出定價39,990元的入門款,相較於標準版的iMac,它在GPU核心、鍵盤、接口數量、最大儲存容量以及顏色上均有差異。

APPLE
圖/ 擷取自Apple官網

入門款iMac僅提供藍、綠、粉、銀四色,少了橙色、紫色和黃色。入門款的M1晶片只有7個GPU核心,類似於MacBook Air。且最大儲存容量只支援到1TB,標準版則是2TB。

輸入裝置方面,入門款配備著未含Touch ID按鍵的巧控鍵盤,但可以加錢選配。擴充接口只有2個Thunderbolt/USB 4埠,標準版則是2個USB 3埠和2個Thunderbolt/USB 4埠。

整體來說,入門款iMac是為了降低門檻而出現的,機內規格的取捨,對於一些使用需求較低的用戶來說,影響不大。

近年來,蘋果越來越喜歡在非Pro產品線上使用彩色機身,iPad Air、iPhone 12皆是如此,而多彩的運用也讓這些科技產品多了一些溫度。

在專業的Pro系列上,蘋果仍舊只提供黑色、銀色這類的經典配色,即使在Pro系列的iPhone上,也呈現出更為內斂的配色,賦予它們一種冷峻的科技感。

螢幕快照-2020-10-14-01.48.05.png
圖/ Apple

無論蘋果的產品線如何擴充,藉由不同色彩的運用,不需刻意記住產品型號,也能夠輕易判斷出產品的等級,繽紛配色的非Pro產品以一般用戶為受眾,而採用金屬原色的Pro系列則面向專業用戶,這般做法儼然成為蘋果遵循的一種理念。

媲美專業顯示器的iPad Pro趨近於Mac

搭載mini LED的iPad Pro終於亮相了,它不僅有著媲美OLED的顯示螢幕,並強調優異的運作效能、視覺體驗、以及連網速度。如此來看,縱使iPad Pro售價上萬人民幣,它依然可以貼上「CP值高」的標籤。

規格方面,包括11吋iPad Pro在內,iPad Pro系列皆採用M1晶片。

ipad pro
圖/ Apple

不過,以Mac mini為例,M1晶片的閒置耗電大約是6.8W,峰值可以來到39W,但其搭載的是macOS系統。至於在iPad Pro 12.9吋及11吋上運行iPadOS系統,M1晶片的性能究竟會有何種表現,仍然有待拿到實際新品才能知曉。

在官網上,蘋果也罕見地在iPad Pro技術規格中,把「內建記憶體」和「電池」標示出來,此番作法越來越像Mac了。搭載M1晶片之後,iPad Pro和Mac系列在硬體上幾乎一致,只是形態不同而已,蘋果的產品線似乎正在融合與細分。

採用M1晶片的Mac能載入iOS App,若與之相反,iOS裝置是否能開放限制並直接安裝桌機程式呢?這似乎才是蘋果樂見的「終局」,用一枚M1晶片徹底打通iOS與macOS。至於如何把這兩個系統合理地分開、分配,恐怕要等到6月份的WWDC才能知曉。

另外,新款iPad Pro 12.9吋也稍微改變了一些細節。例如採用mini LED螢幕,機身變得較厚(多0.5mm)、較重(41g)了一些,且塞入一枚40.88Wh的大電池,但依舊維持與上代相同的10小時續航力。

ipad pro
圖/ Apple

延伸閱讀:提前登場!蘋果新款iMac、iPad Pro家族導入M1晶片,強調優異運算生產力

前置鏡頭升級為1,2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且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可以一直將人物置於畫面中央,在人數增加時,視角也會隨之擴大。而超廣角的前置鏡頭,很有機會出現在9月份的新款iPhone及後續的iPad系列上。

現在的iPad Pro 12.9吋並非是完整體,若配上新的iPadOS,方能更往前一步。

AirTag只是一個起點

仔細想想,AirTag是一個相當神奇的存在,看到iPhone可以準確判斷出AirTag 的具體位置,令人不禁想起電影《不可能的任務》裡的間諜追蹤裝置。

AirTag並非是具有顛覆性的一項產品,它並不會為現行的蘋果生態帶來巨大的體驗提升,且其附加的商業價值也不高。運用UWB超寬頻技術的AirTag,絕對不是一個終點。

Apple_airtag-accessories-042021.jpg
圖/ Apple Newsroom

延伸閱讀:蘋果AirTag亮相,卻換來各路對手一頓砲轟!為何防丟器會衍伸出反壟斷指控?

蘋果在iPhone 11系列上搭載了UWB超寬頻晶片,讓其具備精準定位的能力,也是AR眼鏡所仰賴的感知定位技術。先前,蘋果在為AR眼鏡申請的專利中表示「要與iPhone搭配使用」,也就是要以iPhone上的UWB超寬頻晶片為基礎,來進行精確定位。

除了AR之外,UWB超寬頻晶片的空間定位也可能會被運用在HomeKit的智慧家居上,透過精確定位來執行一系列的場景控制和觸發。

這場蘋果「派對」總讓人感到意猶未盡,iMac新的設計風格,讓人期待擁有更大螢幕的iMac,也為之期待iMac Pro的型態和規格。迄今為止,最強的iPad Pro 12.9吋誕生,進而讓人期待6月的WWDC,蘋果將帶來iPadOS的哪種新面貌。至於能精確定位的AirTag,則令人更想知道蘋果AR眼鏡到底會帶來何種使用體驗。

蘋果這次的春季發布會只是上半場,也許更精彩的還在後頭。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

關鍵字: #蘋果 #iPad Pro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