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表會新品競出!但絢爛背後最值得關注的是這3大細節
蘋果發表會新品競出!但絢爛背後最值得關注的是這3大細節

在2021年蘋果春季發表會上,iMac換上新的設計,意味著iMac系列的新起點;iPad Pro搭載的mini LED螢幕畫素坐實了Pro之名;AirTag可用於精準定位的超寬頻技術,像是為後續的AR提前做準備;Apple TV 4K大幅升級性能,具備更好的畫質;至於iPhone 12系列的夢幻紫色,像是喚醒了春天。

面對這幾項硬體新品,在驚喜之餘,讓人不禁覺得今年的「好戲」似乎才剛開始。

apple_iphone-12-spring21_purple_04202021_big.jpg.l
圖/ Apple

延伸閱讀:蘋果春季發表會驚喜不斷!紫色iPhone 12、多彩iMac、iPad、AirTag追蹤器同場現身

iMac也上演「文藝復興」?

睽違十年,iMac終於換上了新的外衣。

iMac不再追求先前背部的流線型設計,並轉向「直角」風格,趨近iPhone 12、iPad的設計風格。從圓潤到直角,即是蘋果近年來在設計風格上的轉變,也是技術革新帶來的驅動。

apple_new-imac-spring21_hero_04202021.jpg
圖/ Apple Newsroom

這項技術就是「M1晶片」。iMac也躋身M1晶片的行列,再加上先前的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搭載M1晶片的Mac系列正在壯大。有鑑於此,後續的MacBook應該也會用上新的設計元素。

除此之外,機身不再是單一的鋁合金色,而是與23年前的iMac G3類似,換上多彩的顏色且一口氣推出7款,配合上下厚度一致的機身,似乎有一種放大版的iPad既視感。

不像M1版本的MacBook Air,iMac的內部空間被充分利用,具備散熱功能的風扇,也有「空間音訊」的系統。具備主動的散熱功能,iMac上的M1晶片應會提高性能,理論上應與Mac mini和MacBook Pro相差無幾,並優於被動散熱的MacBook Air。

不過,在產品線的安排上,iMac確實與MacBook Air同樣屬於入門級產品。

iMac端出定價39,990元的入門款,相較於標準版的iMac,它在GPU核心、鍵盤、接口數量、最大儲存容量以及顏色上均有差異。

APPLE
圖/ 擷取自Apple官網

入門款iMac僅提供藍、綠、粉、銀四色,少了橙色、紫色和黃色。入門款的M1晶片只有7個GPU核心,類似於MacBook Air。且最大儲存容量只支援到1TB,標準版則是2TB。

輸入裝置方面,入門款配備著未含Touch ID按鍵的巧控鍵盤,但可以加錢選配。擴充接口只有2個Thunderbolt/USB 4埠,標準版則是2個USB 3埠和2個Thunderbolt/USB 4埠。

整體來說,入門款iMac是為了降低門檻而出現的,機內規格的取捨,對於一些使用需求較低的用戶來說,影響不大。

近年來,蘋果越來越喜歡在非Pro產品線上使用彩色機身,iPad Air、iPhone 12皆是如此,而多彩的運用也讓這些科技產品多了一些溫度。

在專業的Pro系列上,蘋果仍舊只提供黑色、銀色這類的經典配色,即使在Pro系列的iPhone上,也呈現出更為內斂的配色,賦予它們一種冷峻的科技感。

螢幕快照-2020-10-14-01.48.05.png
圖/ Apple

無論蘋果的產品線如何擴充,藉由不同色彩的運用,不需刻意記住產品型號,也能夠輕易判斷出產品的等級,繽紛配色的非Pro產品以一般用戶為受眾,而採用金屬原色的Pro系列則面向專業用戶,這般做法儼然成為蘋果遵循的一種理念。

媲美專業顯示器的iPad Pro趨近於Mac

搭載mini LED的iPad Pro終於亮相了,它不僅有著媲美OLED的顯示螢幕,並強調優異的運作效能、視覺體驗、以及連網速度。如此來看,縱使iPad Pro售價上萬人民幣,它依然可以貼上「CP值高」的標籤。

規格方面,包括11吋iPad Pro在內,iPad Pro系列皆採用M1晶片。

ipad pro
圖/ Apple

不過,以Mac mini為例,M1晶片的閒置耗電大約是6.8W,峰值可以來到39W,但其搭載的是macOS系統。至於在iPad Pro 12.9吋及11吋上運行iPadOS系統,M1晶片的性能究竟會有何種表現,仍然有待拿到實際新品才能知曉。

在官網上,蘋果也罕見地在iPad Pro技術規格中,把「內建記憶體」和「電池」標示出來,此番作法越來越像Mac了。搭載M1晶片之後,iPad Pro和Mac系列在硬體上幾乎一致,只是形態不同而已,蘋果的產品線似乎正在融合與細分。

採用M1晶片的Mac能載入iOS App,若與之相反,iOS裝置是否能開放限制並直接安裝桌機程式呢?這似乎才是蘋果樂見的「終局」,用一枚M1晶片徹底打通iOS與macOS。至於如何把這兩個系統合理地分開、分配,恐怕要等到6月份的WWDC才能知曉。

另外,新款iPad Pro 12.9吋也稍微改變了一些細節。例如採用mini LED螢幕,機身變得較厚(多0.5mm)、較重(41g)了一些,且塞入一枚40.88Wh的大電池,但依舊維持與上代相同的10小時續航力。

ipad pro
圖/ Apple

延伸閱讀:提前登場!蘋果新款iMac、iPad Pro家族導入M1晶片,強調優異運算生產力

前置鏡頭升級為1,2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且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可以一直將人物置於畫面中央,在人數增加時,視角也會隨之擴大。而超廣角的前置鏡頭,很有機會出現在9月份的新款iPhone及後續的iPad系列上。

現在的iPad Pro 12.9吋並非是完整體,若配上新的iPadOS,方能更往前一步。

AirTag只是一個起點

仔細想想,AirTag是一個相當神奇的存在,看到iPhone可以準確判斷出AirTag 的具體位置,令人不禁想起電影《不可能的任務》裡的間諜追蹤裝置。

AirTag並非是具有顛覆性的一項產品,它並不會為現行的蘋果生態帶來巨大的體驗提升,且其附加的商業價值也不高。運用UWB超寬頻技術的AirTag,絕對不是一個終點。

Apple_airtag-accessories-042021.jpg
圖/ Apple Newsroom

延伸閱讀:蘋果AirTag亮相,卻換來各路對手一頓砲轟!為何防丟器會衍伸出反壟斷指控?

蘋果在iPhone 11系列上搭載了UWB超寬頻晶片,讓其具備精準定位的能力,也是AR眼鏡所仰賴的感知定位技術。先前,蘋果在為AR眼鏡申請的專利中表示「要與iPhone搭配使用」,也就是要以iPhone上的UWB超寬頻晶片為基礎,來進行精確定位。

除了AR之外,UWB超寬頻晶片的空間定位也可能會被運用在HomeKit的智慧家居上,透過精確定位來執行一系列的場景控制和觸發。

這場蘋果「派對」總讓人感到意猶未盡,iMac新的設計風格,讓人期待擁有更大螢幕的iMac,也為之期待iMac Pro的型態和規格。迄今為止,最強的iPad Pro 12.9吋誕生,進而讓人期待6月的WWDC,蘋果將帶來iPadOS的哪種新面貌。至於能精確定位的AirTag,則令人更想知道蘋果AR眼鏡到底會帶來何種使用體驗。

蘋果這次的春季發布會只是上半場,也許更精彩的還在後頭。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

關鍵字: #蘋果 #iPad Pr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櫃買中心、安永攜手打造成長新引擎,推動創新企業從隱形冠軍成為明日之星
櫃買中心、安永攜手打造成長新引擎,推動創新企業從隱形冠軍成為明日之星

進入資本市場,是台灣創新企業與中小微企業走向壯大與永續經營的關鍵一步,因此,儘管挑戰重重,仍有許多企業為此而努力,而櫃買中心參考美國JOBS Act規定而建置的創櫃板,則是這些企業的強力助攻員,協助企業順利籌措資金及進入資本市場。

一如在2014年推出智慧家電相關產品的樺緯物聯,自2015年登錄創櫃板到2025年登錄興櫃時,市值便增加8倍、達19億元,展現驚人的成長力道。同樣令人矚目的還有DC直流電馬達吊扇製造商昶瑞機電,該公司只花了短短2年時間就從創櫃板走到上櫃,且市值達24億元,成長近2倍。

事實上,像樺緯物聯與昶瑞機電這樣接受創櫃板培育的企業並不少,櫃買中心董事長簡立忠引述內部數據指出,過去11年來,創櫃板已輔導超過500家創新企業,其中31家成功晉升公開發行或興櫃,更募集累計超過66億元資金,為台灣產業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

為了進一步強化輔導能量,櫃買中心在2025年推動創櫃板升級為「創櫃板Plus」,除了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深度合作,輔導創新企業建立良好的財務與內稽內控制度,更結合承銷商、專業股務機構、政府單位、研究機構、學校育成中心、企業加速器等各界資源,為創新企業量身打造企業成長藍圖,使其得以穩健邁向資本市場、站上更高的舞台。

055A3676.jpg
櫃買中心董事長 簡立忠
圖/ 數位時代

為什麼需要創櫃板Plus?

「創櫃板Plus提供了一套完整且系統化的輔導制度,避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迷失方向、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強調,透過創櫃板Plus與安永的合作,為新創提供正規、可信且循序漸進的專業輔導,可以讓創新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同步完善各項制度,為未來踏上資本市場之旅奠定堅實基礎。

傅文芳指出,安永已連續9年蟬連創櫃板輔導卓越獎,從這些接受輔導的創新企業及中小微企業來看,其在進入資本市場時皆面臨相同的卡關點、也就是制度。

新創在成軍初期多以生存為主要目標,將重心放在找資金、研發產品與開拓市場上,容易忽略制度建置與合規要求,常常等到在規劃上市櫃時,才會發現自身制度與上市櫃的公司治理要求存在著不小差距,例如:財務透明度不足、內部控制未齊備等,甚至還會有合規風險,不僅需要耗費更高的人力、時間與費用成本來補強,更會影響後續興櫃或上市進程,甚至錯過市場成長的最佳時機。

因此,對於有志於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企業而言,在創業初期就建立健全的財會與內稽內控制度,同時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和資訊透明度,不僅是必要條件,更是未來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石。

055A3651.jpg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傅文芳
圖/ 數位時代

安永強力助攻,創新企業邁向資本市場首選的好夥伴

「創櫃板Plus正是協助創新企業連結資本市場的最佳平台,」簡立忠強調,與一般新創加速器偏重技術育成、營運輔導不同,創櫃板Plus更重視制度建立及公開資訊之揭露。

因此,創新企業在登錄創櫃板後,不只可以取得股票代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之外,還能獲取成長所需的各項資源與協助,例如:導入會計與內控制度、參加ESG或智慧財產等各類經營管理專業課程,參加投資媒合會、接觸更多CVC或VC等多元投資人、共同參展等,透過這些支持,為企業鋪設一條更扎實、可行的成長之路,讓創新企業可以大幅提升市場知名度與能見度,進而增加被投資、與外界夥伴建立合作關係、開拓新客戶的機會,在公司成長的同時也持續邁向興櫃或上櫃之路。

而在創櫃板Plus輔導機制中,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僅協助新創完善財會與內稽內控制度、建立合規的作業流程,降低因制度缺失造成的風險。更能因應現今熱門的綠色永續浪潮,協助創新企業及早進行ESG規劃,滿足資本市場對綠色投資的要求,也讓產品能夠順利出口海外市場。

傅文芳表示,安永新創暨創新產業小組以全球「產業研究中心」為基礎,籌組產業服務團隊,無論新創屬於哪一類型產業,皆能快速找出與所屬產業相關的合規需求與常見風險,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內控制度建置。不只如此,安永更整合北中南的服務能量,與台灣各地的學校育成中心、加速器、產業園區等合作夥伴建立創新生態系,協力挖掘與培育具潛力的創新企業,並提供創櫃板Plus相應資源,協助潛力新創克服營運挑戰、邁向成長高峰,包括前述提及的昶瑞機電,還有目前已在興櫃的數位服務供應商知識科技、深耕生技領域的通用幹細胞等,皆是在安永的輔導下,從登入創櫃板開始再到進入興櫃,逐步啟動公司高速成長的引擎。

就像簡立忠說的:「創櫃板Plus為創新企業厚植實力、營造充滿希望的板塊,將他們從隱形冠軍,打造成明日之星。」充份展現創櫃板Plus的核心使命,未來,櫃買中心將持續整合產官學各界力量,透過創櫃板Plus協助更多台灣創新企業與中小微企業,期望2025年達到新增輔導及登板企業至少80家的里程碑。與此同時,安永也將擴大人才布局,增加專業人員駐點於北中南各區域,主動發掘並輔導具潛力的創新企業,透過安永與櫃買中心的共同合作,不僅為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也為新創開拓更寬廣的成長與發展空間。

055A3824.jpg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傅文芳(左)、櫃買中心董事長 簡立忠(右)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