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街頭,幾乎每個路邊轉角,都設有自動販賣機,夏天口渴,或者冬天想喝點什麼暖暖胃,都有清涼飲料、冰品,或是湯罐、熱咖啡供人選擇。
乍看之下,自動販賣機業者應該會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贏家,畢竟販賣機既可避免與「人」接觸,使用也相當便利。然而,根據《彭博》報導,疫情期間日本全國近 300 萬多台自動販賣機收入跌逾 35%,重創程度出乎市場意料之外。
這樣的狀況迫使在日本有 4.6 兆日圓市場的販賣機產業加快轉型速度,以確保在疫情後的世界,能有容身之處,否則恐淪為另一種舊時代的「玩具」。
疫情讓衝動性購物不再,販賣機用 AI 跟上消費者的「需求」
《彭博》分析,自動販賣機業績下跌原因,除了遠距工作、居家隔離等防疫政策造成出門人潮銳減外,疫情時代下,消費者購物更具計畫性也是主因,這對於以往利用衝動購物以及即時方便性創造收入的業者來說,殺傷力很大。
東京雲端網路公司 VPC ASIA 執行長斯丹尼爾(Domink Steiner)預估,日本的販賣機中,只有 2 成機器能自動回報庫存狀況,其餘都必須等人親自去打開機器才能確認商品庫存,相當沒有效率,亦不貼近人們的需求。
為了打破販賣機只是方便消費的框架,相關業者開始投資機器背後的數據分析。「我們要把販賣機想像成一間小店面,清楚客人喜歡哪些東西,除了賣飲料還可以賣什麼?缺貨了也要能及時補貨。」斯丹尼爾表示。
如 JR 東日本旗下飲料子公司 JR East Water Business,在 2020 年 12 月引進區位與商品分析 AI「HIVERY Enhance」,截至今年 3 月,已應用於 1,600 台自動販賣機,業績幾乎都有成長,理由正是因為能夠預先補貨,以及預測需求進行商品陳列。
透過 AI 分析,可以針對不同機台經營不同客群, 如在吸煙區前的可能是以男性居多、計程車司機為主,愛喝黑咖啡;有些車站學生多,含糖飲料或有影視動畫聯名的商品特別暢銷;在女性專屬停車區前,健康類型的飲料就很熱賣。根據數據資料,便能安排不同商品在不同機台,促進銷售。
補貨方面,販賣機連上網路後,可在某項商品快賣完前即時發出通知,也可以根據氣象預報或機台附近的活動,預先補貨,以免遇到有需求卻沒有貨的窘境。
可口可樂推出「訂閱每天喝」,挽救業績頹勢
為挽救日本自動販賣機銷售節節下滑的頹勢,可口可樂公司(Coca Cola)推出自動販賣機「包月訂閱」的新服務「Coke ON Pass」,消費者每月支付 2,700 日圓,即可每天從販賣機領取一款自己喜歡的飲料,品項不僅有可樂,還有咖啡、茶和其他類別。
據《日經新聞》報導,可口可樂在日本推出的訂閱服務,適用於全日本 34 萬台可口可樂販賣機,截至 1 月底,該公司的 App 下載量已達 2,500 萬。
自動販賣機是日本街道特殊的光景,但在疫情讓人流減少的衝擊下,又加上電商、各個通路競爭激烈,未來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結合科技和創意,或許是個出路。
關注最新商務趨勢,立即報名 2021 未來商務展!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