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肥宅水換新衣!可口可樂百年來有哪些創新,讓「瓶子」變成最有價值資產?
快樂肥宅水換新衣!可口可樂百年來有哪些創新,讓「瓶子」變成最有價值資產?

作為一款碳酸飲料,可樂早已被貼上不健康的標籤,但人們仍會將它視為快樂的化身,「肥宅快樂水」的稱號有多膾炙人口,就有多少人愛它。

走進便利商店,紅色的瓶身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不過,可口可樂公司近期宣佈要對可樂包裝進行統一的調整,那個紅色身影似乎要改頭換面了。

延伸閱讀:可口可樂營收下滑、裁員500人!百年飲料龍頭面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迎戰強敵?

史上最簡單的可口可樂包裝?

根據介紹,新款包裝是可口可樂與一家位於英格蘭的獨立設計工作室Kenyon Weston共同完成的,包括經典款、健怡、Zero在內的可樂都將換上新設計,而不同口味的可樂能透過包裝輕易識別。

其中變化最明顯的當屬健怡可樂,瓶身用上了大量銀色,僅有Logo維持一貫的紅色,而黑色文字是Zero可樂,經典款則採用傳統的紅色瓶身、白色文字設計。

coca cola
可口可樂於今年推出新的包裝設計。左為零度可樂(Zero),中間的銀色款是健怡可樂,右邊則為經典口味。
圖/ Coca Cola

新的設計比起舊款相對簡單得多,讓可口可樂Logo更靠近瓶子頂端,瓶身上的波浪圖案也被捨去,騰出大量留白的空間,也因此被不少消費者調侃為「 史上最簡單的可口可樂包裝 」。

根據Kenyon Weston的介紹,此番修改是為了凸顯可口可樂標誌性的紅色,明亮的色調意味著「正宗、美味和清新」。而將Logo上移則是隱喻該飲料可以提振精神。

在以往對色彩的研究中,人們經常會將紅色與「快樂」做連結,大量的紅色留白有利於加深這個印象,並且符合可口可樂在人們心中的印象。

Zero可樂的新設計出現在今年2月份,且品牌還針對可樂配方進行了微調,口味更接近經典款的風味。包裝和口味都一再強調「 經典、正宗 」,顯然是可口可樂汲取了與百事可樂大戰廣告的經驗。

當時可口可樂為了在蒙眼挑戰中戰勝百事可樂,進而調高飲品甜度,卻被可樂愛好者所唾棄,最終不得不換回原本的配方。從此之後,可口可樂就一再強調正宗和經典,隨著這次新包裝的推出,甚至還打出「有史以來最好的可樂」作為宣傳標語。

Coca-Cola-and-Pepsi-Soda-Cans-CC-Tuchodi
圖/ 截圖自Twitter

不過,對新款包裝和經典風味感興趣的人可能要等一等了,全新的包裝設計要在2022年才會於全球市場統一推出。

新包裝可謂是一次以簡馭繁的變化,顯眼的Logo和顏色確實更方便人們辨認。這也是對可口可樂「同一品牌」戰略的拓展,2016年,可口可樂將經典款、健怡、Zero、Life四款統一至可口可樂品牌旗下,並共同推出廣告。一方面提升了Life的曝光度,促使人們購買經典款以外的產品,同時也省下不少行銷成本。

可口可樂在包裝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按照以往的慣例,品牌還會在社群媒體等管道上推廣配套內容,這也讓「可口可樂新包裝」成為網路上長盛不衰的話題之一。

打造好看、富有趣味的可樂包裝

人們對可口可樂的包裝感興趣,不僅僅是它作為百年品牌所帶來的情懷效應,更是因為它將瓶身實用性、趣味性、美觀性做到其他企業難以比擬的高度。

以可口可樂最常見的節日特殊瓶來看,為了慶祝聖誕節,可口可樂曾推出一款富有新意的聖誕絲帶瓶,將瓶身的標籤撕下並抽出絲帶後,瞬間就能在瓶子上綁出一個蝴蝶結裝飾,既符合節日氛圍又充滿娛樂性。

可口可樂
圖/ Coca Cola Facebook

延伸閱讀:在可口可樂瓶寫上新年新希望,英國版新包裝為新春注入滿滿正能量

此外,另一個受歡迎的便是北極熊瓶,它曾出現在經典款、健怡、Zero和Life的瓶身上,而北極熊也是可口可樂廣告中的經典形象,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22年。若仔細觀察瓶身上的北極熊,就能發現不少有趣的細節,例如熊眼和瓶蓋的形狀一樣,鼻子上的反光其實是可口可樂經典的小瓶子。

coca-cola
圖/ Coca Cola

談起可口可樂瓶子,就不得不提到它在1915年推出的曲線瓶,這是碳酸飲料最早的曲線瓶之一,除了極佳的視覺辨識度,曲線瓶的設計有利於握住瓶身,其紋路曲線能增加摩擦力,確保瓶身不易滑落。

而玻璃瓶的透明特質,也讓飲料看起來更加誘人,爾後的許多飲料瓶也大多採用類似的結構。1950年,可口可樂曲線瓶成為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商業產品,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coca cola
1950年,可口可樂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
圖/ TIME

有趣、好玩的特性,讓不少可口可樂愛好者愛上了它的包裝,民間也隨之出現各式各樣的可樂收藏協會,這些協會如今已遍及全球。由於可口可樂會依據各地區情況推出相對包裝,經常會因為停售而絕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可樂愛好者們的收藏熱情。

收藏可樂包裝,甚至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除了可樂本身,它還以各式各樣的形態出現,可口可樂甚至還推出一款罐裝周邊——可口可樂壓扁瓶。經常喝罐裝可樂的人可能有過相似的經歷,喝完飲料、壓扁瓶子即是一種紓壓和宣揚自身力量的方式,可口可樂壓扁瓶也因此誕生,由塑膠製成的瓶身被擠壓後還能恢復原狀,可謂減壓神器。

此外,還有可樂瓶蓋的耳環、掛飾等周邊,維持了可口可樂一貫的視覺形象,紅色和可口可樂Logo,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包裝,是可口可樂最有價值的資產

作為一家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品牌,可口可樂儼然成為了一個頂級IP,不斷推陳出新,也經常推出各項聯名商品。

2019年,可口可樂曾和《復仇者聯盟》合作推出一款包裝獨特的可樂,不僅瓶身畫有黑寡婦、綠巨人等人物角色,就連拉環都是單獨定製的,且每個拉環還能作為胸針或配飾重複使用。還有與《星際大戰》IP的合作,在迪士尼樂園中銷售「星際燃料」,事實上就是特別定製版的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的聯名包裝,作為商業消費品已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儼然成為潮流的代表。這也是飲料界常見的行銷方式之一,一方面透過聯合推廣吸引消費者對產品提高關注,進而帶動銷量;另一方面則有利於加強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

可口可樂在台灣推出對話瓶,利用各種語言傳遞最美的人文風情。

自誕生以來,可口可樂推出了40多個品牌標語,每個標語大多只有2年的壽命。而在包裝方面,這家百年企業卻始終維持一貫的紅色,這也成為認知度最高、最經典的形象。

同時,深刻的視覺特徵也讓可口可樂脫離飲料乃至包裝本身,融入到各式各樣的周邊產品當中。創作出「Think Different」廣告大師Lee Clow曾表示,一個創意若能運用於一件T恤,那麼它就適用於任何地方。

在這方面,可口可樂做到了,其標誌性Logo不僅僅印刷在T恤上,還出現在各種產品之中。這些成就,有一大部分要歸功於可口可樂的包裝,它是可口可樂品牌的載體,也一直作為最好的品牌輸出物件,影響著無數消費者,也為人們帶來快樂。

Coca cola
圖/ 可口可樂

正因如此,也難怪可口可樂行銷長Marcos de Quinto會說:「 包裝是我們最有價值的資產。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雲湧智生黑客松競賽登場!AWS齊集政府、產業、開發者,讓AI創意落地實踐
雲湧智生黑客松競賽登場!AWS齊集政府、產業、開發者,讓AI創意落地實踐
2025.05.16 |

生成式AI自2022年推出至今,已在全球蔚為風潮,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無不致力從中找尋各種新應用。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聚落,也有健全的資通訊產業,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正朝「百工百業用AI」的目標邁進。為了尋找兼具AI實戰經驗、國際視野與雙語能力的AI產業創新人才,由電子時報DIGITIMES主辦、國家發展委員會合辦,以及雲端技術領導者Amazon Web Services(AWS)作為AI技術支持夥伴的第二屆「雲湧智生:臺灣生成式AI應用黑客松競賽」,於4月26、27兩日正式登場。本屆賽事由企業出題、參賽團隊解題,題目包括Cooler Master的「智競工坊」、中華電信的「韌性未來」、台新金控的「金融創新」、東森購物的「零售創新」、長春集團的「石化智造」、研華科技的「邊雲智控」、華新麗華的「智慧製造」、橘子集團Vyin AI的「AI偶像」,分為黑客和創意交流兩組競賽。

本屆賽事共吸引4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開發者和社會人士,組成100組團隊報名與會,較去年的參賽
本屆賽事共吸引4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開發者和社會人士,組成100組團隊報名與會,較去年的參賽人數足足增加一倍。100組團隊展現絕佳的技術與創新能力,在兩天之內,提出他們對產業命題的創意解方。
圖/ 數位時代

連結政府、產業、開發者 跨域挖掘生成式AI機會

AWS 指出,生成式AI問世以來,企業積極從中探索機會,都想知道如何透過AI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和營利。AWS擁有全台最大的開發者社群,在此次競賽中,連結了政府、產業和開發者,一方面提供生成式 AI 基礎模型託管服務 Amazon Bedrock 上的 Amazon Nova、Anthropic Claude 3.7 Sonnet 等高效能基礎模型及技術資源,同時藉由和大家在一起的兩天時間,一同集思廣益,看看能怎麼在生成式AI的道路上,跨域協作、激發新火花。

細看各組參賽隊伍,不僅將自動語音辨識服務 Amazon Transcribe、文字轉語音服務 Amazon Polly、軟體開發的生成式 AI 助理 Amazon Q Developer 等各項工具用得純熟,還大膽挑戰、勇於嘗試各種創意。像是來自台灣大學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土木工程、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的五位大三學生,因為被分到賽前不太熟悉的研華科技,必須處理邊雲整合議題。團隊透露,過程雖然緊張,卻是全新體驗,「要結合硬體跟軟體,是我們組的一大挑戰,但我們最後還是克服了!」

被安排到東森購物、以「零售創新」為題的團隊「我柚吳嚴儀隊了」,是由四位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的三年級學生組成。團隊讓AI利用已知的客戶對話紀錄、星座等資訊,判斷對方的MBTI,再讓對話機器人以盡量符合顧客性格、喜好的方式對話,「現在大家都喜歡用MBTI分析性格,所以我們認為應用在銷售上,可能會是不錯的手段。」

四位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的三年級學生組成「我柚吳嚴儀隊了」,解題時強調「個人化」的體驗,判斷消費者的M
四位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的三年級學生組成「我柚吳嚴儀隊了」,解題時強調「個人化」的體驗,判斷消費者的MBTI,以貼近顧客偏好的方式回應,獲得評審一致的讚賞。
圖/ 數位時代

團隊表現驚豔 技術、創意兼具

「創新地運用MBTI人格分析,研究客戶喜歡什麼、是什麼樣的屬性,讓機器人更貼近客戶,等於運用心理戰來銷售,是很棒的點子!」東森購物大數據副總經理周玫芳不吝讚賞參賽團隊的表現。由於東森購物原先便將全受管的機器學習服務 Amazon SageMaker,用在電話行銷的業務上,取得良好成效,此次作為出題企業,希望能有更進一步的應用,像是將AI當成銷售人員的助理,甚至取代銷售人員,進行精準銷售。她特別提到,團隊的想法都足夠周延、縝密,技術的串連與應用也相當創新,有些組別還會細分銷售階段,再訓練不同階段的機器人,與客戶對話,並克服了AI的延遲問題,令人眼睛一亮。

本次吸引最多團隊解題的橘子集團策略長暨Vyin AI負責人陳冠宇也特別分享:「我們一直專注於商業端,
本次吸引最多團隊解題的橘子集團策略長暨Vyin AI負責人陳冠宇也特別分享:「我們一直專注於商業端,想著要怎麼去解決品牌方跟偶像間的問題,但年輕人更多從粉絲和偶像之間的互動來發想,細節的體驗讓我們很驚豔。」學生們不同的思考角度,給了他研發上的很多創新激盪。
圖/ 數位時代

對於參賽團隊的表現,橘子集團策略長暨Vyin AI負責人陳冠宇同樣感到驚豔。橘子集團看好生成式AI能改變娛樂產業,影響偶像、粉絲跟品牌間的互動,因此近來推出為偶像名人打造虛擬偶像「Vyin Star」的新服務與產品。此次競賽中,橘子集團也以「AI偶像」為題,期待年輕的開發者發揮創意,包裝AI偶像的體驗。結果,有團隊認為,偶像和粉絲並非單向互動,粉絲其實可以影響偶像,達到「雙向成長」;有參賽團隊說,AI偶像可以有部分偶像的靈魂,卻未必要複製偶像本人,還可以注入更多品牌元素;還有團隊發想出線上線下的體驗串聯,「我們一直專注於商業端,想著要怎麼去解決品牌方跟偶像間的問題,但年輕人更多從粉絲和偶像之間的互動來發想,細節的體驗讓我們很驚豔。」陳冠宇透露,不少參賽學生主動詢問暑期實習機會,橘子集團也動員人資前來現場,期待接下來能與更多年輕世代交流。

逾400人參賽 探索未知、貢獻一己之力

本屆賽事共吸引4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開發者和社會人士,組成100組團隊報名與會,較去年的參賽人數足足增加一倍。經過前期的企業數據工作坊、AWS生成式AI示範工作坊等豐富培訓課程,以及兩天的黑客松競賽後,100組團隊均展現絕佳的技術與創新能力。

最終,「黑客組」由「風中凌亂」、「Cloud Ninjas」、「水獺叩艇」、「Alpha三人行」、「板上有名」、「雲科網管」、「AWS黑肉鬆」等團隊取得優勝;「創意交流組」的優勝則由「去找另一隊復仇」抱走。獲獎團隊可獲得33萬元的總獎金和企業實體面試資格。

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強調,身處技術快速變化、風起雲湧的世界,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需要人類共同探索未知,找出答案。而透過黑客松競賽的舉辦,AWS在提供AI技術支持之餘,也連結了產業、官方、新創與開發者社群,「相信透過彼此連結,我們能在生成式AI的發展道路上,不僅推進台灣的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甚至對於人類的文明進展、創新應用,也貢獻台灣的一己之力。」

圖為橘子集團Vyin AI的「AI偶像」參賽場次,評審認真的傾聽及與學生互動。本次出題企業包含:Co
圖為橘子集團Vyin AI的「AI偶像」參賽場次,評審認真的傾聽及與學生互動。本次出題企業包含:Cooler Master、中華電信、台新金控、東森購物的「零售創新」、長春集團、研華科技、華新麗華,橫跨不同產業領域,共創AI新可能。
圖/ 數位時代

【創業者必參】NVIDIAX三菱地所XKKDay,鏈結美日台與大廠資源,立即報名AWS AI Connect

Startup AI Connect:From Here to the World
圖/ AWS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