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從地獄回來了!走過漫長的疫情考驗,軟銀繳出史上最亮眼的一份成績單,不僅創下日本企業史上最高獲利紀錄,更藉此超車微軟成為全球年度獲利第三高的企業。
軟銀2020財年第四季(2021年1月至3月)財報中,獲利高達1.93兆日圓,主要歸功於軟銀願景基金貢獻的2.3兆日圓獲利。同時軟銀2020財政年度獲利累計達到4.9兆日圓,成為獲利僅次於蘋果、阿拉伯石油的全球第三高的企業。
去年的這個時候,經歷WeWork上市失敗、新冠疫情(COVID 19,俗稱武漢肺炎)爆發等連番衝擊,軟銀創下1.44兆日圓的鉅額虧損,超越2011年311大地震時東京電力的1.38兆日圓赤字,創下日本企業有史以來的最高虧損紀錄。
與此同時,那一年軟銀虧損達到1.36兆日圓,不僅是軟銀近15年來首度虧損,更是成立30多年來最高的年度赤字。罪魁禍首同樣是軟銀願景基金,賠掉軟銀約1.9兆日圓。
從最鉅額虧損到最高獲利,軟銀在願景基金的豪賭過去一年上演了絕地大翻轉。如此驚人的逆轉,軟銀是如何做到的?
Coupang上市助攻,願景基金創造驚人利潤
軟銀這一季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最大功臣是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Coupang在今年3月赴美上市,創下繼2014年阿里巴巴以來,美國最大的海外公司IPO紀錄。
根據財報資料,Coupang上市為軟銀願景基金創造接近2.6兆日圓的營收。2020財年同樣為軟銀創造大筆收入的上市案,還有去年12月掛牌的外送新創DoorDash,催生出6,600億日圓價值。2020財年中,第一及第二期願景基金裡總共有9間新創透過IPO或SPAC上市。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投資認列營收並不需要賣出股票,因此軟銀絕大部分營收都屬於沒有實際拿到現金的「未實現收入」,代表著這些營收可能隨股價成長再次膨脹,也可能因股市動盪化為泡影。目前軟銀兩支願景基金總計價值達到1,540億美元,旗下管理新創總數為125間。2020財年中總共退出了11筆投資,實現收入為4,237億日圓。
去年繳出難堪的鉅額虧損後,軟銀也大幅轉變過往的投資方針,更為重視新創能否獲利,且不會再不惜重金救助失敗的新創。2020年8月時,軟銀罕見投資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挹注超過40億美元資金,被外界稱為在那斯達克掀起大浪的「巨鯨」。
且為讓投資者們放心,軟銀也在去年出售410億美元資產,用於償還債務及購回股票,成功推動一度低迷的股價持續上漲,過去一年裡股價已成長接近一倍。
這一季成功能否複製?軟銀強調仍有眾多新創等待上市
目前令外界擔憂的是,這次的驚豔表現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能夠持續複製的成功模式?另外,軟銀在衍生性金融產品投資失利,雖然這一季有460億日圓利潤,但整個財政年度虧損達670億日圓。
「孫正義需要說服投資者們市場依舊強勁,且他們可以按照這個節奏將公司上市。」諮詢公司Redex Research分析師柯克.布德里(Kirk Boodry)表示,「劇烈下滑的市值對軟銀會是個大問題。」
儘管Coupang的上市為軟銀帶來豐厚回報,但其上市至今股價一路下滑,市值蒸發200億美元以上。DoorDash、貝殼找房等軟銀旗下今年上市的新創,市值也都有程度不一的下滑。
對於外界的憂慮,軟銀強調他們仍有許多潛力十足的新創等待上市。傳已向美國遞交上市申請的中國乘車新創滴滴出行,估值上看千億美元;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估值更上看4,000億美元。
近期最受矚目的,則是計畫透過SPAC上市的東南亞乘車新創Grab,估值達到350億美元,預計將締造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SPAC紀錄;捲土重來的WeWork也計畫以SPAC上市,估值約90億美元。
願景基金財務長Navneet Govil表示,「仍有眾多投資能夠釋放巨大價值。」
從地獄歸來的軟銀看似前景無限,但鉅額報酬背後潛藏的是巨大風險,一旦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再次墜入萬丈深淵。且在股市持續上漲的現在,投資成本也一併攀升,軟銀必須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地執行每一個策略,避免持續累積的憂師,一夕崩解。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