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oco在2021年5月初正式宣布已從新韓金融集團(Shinhan Finance Group)領銜的投資者們手上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順利完成C輪融資,並晉升為獨角獸俱樂部一員,成為矽谷新創圈首家以AI技術為主的韓國企業。
一家夢想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的跨國廣告平台公司
Moloco成立於2013年, 是一家採用AI技術的廣告解決方案公司 ,因為擁有來自Google、亞馬遜和Twitter的頂尖人才和能分析大數據的技術,讓Moloco打造出領先同業的廣告平台,其運作邏輯是允許客戶根據消費者電腦或手機上的使用數據制定客製化的線上廣告來獲利,例如:曾經搜尋或曾購買過耳機的消費者,會看到耳機產品的相關廣告。
Moloco的創辦人安益進(Ahn Ik-jin)曾是Google和YouTube的工程師,從韓國首爾大學到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一路都就讀名校,而在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就讀博士期間,他停止學業、開始在Google工作,並利用AI技術替YouTube開發廣告演算法,為閱聽眾推薦影音,建立了YouTube廣告的盈利模式。
離開Google後,他與兩位前Google同事一起在矽谷創辦Moloco,現在分別在美國、南韓、新加坡、日本、印度尼西亞和英國等六個國家設有分公司。 若要說Moloco擁有無可匹敵的全球影響力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的平台可觸及全球75億台裝置,覆蓋率相當高 。
Moloco也計劃利用募得的資金,從全球招聘新的工程師(特別是懂得機器學習的人才)、增強軟硬體的基礎建設、擴展其廣告業到線上電商領域,並將創業的最終目標設定為「 有朝一日能在納斯達克上市進行交易 」。
利用機器學習優化客戶的廣告收益
Moloco有兩項主要產品,首先是 Moloco雲端(Moloco Cloud) ,可優化廣告競價的自動化平台,幫助手機營運商利用第一方資料(First-party data,指透過公司內部線上或線下管道自行蒐集的消費者資料)分析來盈利;其次是 零售媒體平台(retail media platform) ,幫助電商業者將網頁投放到各種媒體平台,並增加曝光機會。
Moloco的技術是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幫助App優化和預測使用者在特定行為上的表現 。安益進表示:「當廣告識別碼(IDFA)在蘋果iOS系統裡越來越難取得的時候,這對公司反而是個好消息」,因為少了IDFA資料,相關的行為追蹤數據將大幅減少,廣告成效勢必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因此機器學習將成為供需市場雙方成功進行廣告投放的基石。
2020年Moloco的總銷售額約為1.78億美元,但2021年頭三個月才剛過完,其營收已達8,890萬美元,今年的總銷售額預計將比去年成長2倍,達到4億美元 ,目前公司約有50%的收入來自歐洲,美國則約佔25%。如此快速的盈利的也吸引SK Telecom(韓國知名的通訊營運商)、LG和Krafton(魁匠團,一家韓國電子遊戲開發商及控股公司,前身為遊戲工作室「藍洞」)紛紛加入融資行列。
廣告收益轉向數位化、推崇用戶隱私的大環境
在COVID-19加速數位依賴的情況下,數位化廣告已成為廣告世界的主要潮流,在電視或報紙上刊登廣告已過時,且廣告收益也打破社群媒體網站和搜索引擎的記錄。 過去四年裡,Moloco年均成長率高達180% ,當安益進被詢問是否有考慮讓Moloco現在就上市,他表示:「公開上市可替我們打開很多大門,但目前我們只會專注於與投資者密切合作,以發展公司規模和增強產品。」
安益進進一步解釋:「 投資者現在對手機廣告如此感興趣的原因之一,與蘋果iOS系統修正用戶隱私和數據使用有關 。」亦即,蘋果應用程式必須透過「應用程式追蹤透明度」(ATT)架構,向用戶取得許可後,才能蒐集和分享iPhone裝置的IDFA。對此,安益進樂觀的說:「 蘋果的舉措將替具創意的解決方案,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
Moloco自2018年開始已處理超過100兆筆的數據,近期每個月更投放超過130億個廣告,它的核心客戶包含迪士尼、納克森(Nexon,一家韓國電腦遊戲控股公司)、網石遊戲(Netmarble)等跨國公司。以上市公司網石遊戲為例,他們利用Moloco Cloud的服務,在確定遊戲發佈後的頭幾個月,採用能刺激用戶下載安裝的廣告投放策略,並利用這些用戶數據訓練機器辨識出最有價值的廣告投放模式,例如降低安裝程式成本(Cost Per Install,CPI)將可達到最多下載次數。
安益進曾說:「每家韓國新創公司都可以成為獨角獸,也不是所有新創公司都必須以矽谷為基地,它們可以成為先成為國內市場的佼佼者,再進一步獲得全球地位。」不久前,韓國宣布已有12家新創公司成為獨角獸企業,有助於企業成長的創業環境、地方政府的支持,加上開箱即用(out-of-the-box,OOTB)的創新和科技實力,韓國新創公司近幾年在全球持續大放異彩。
資料來源:KoreaTechDesk、AD Exchanger、KED Global、Pulse、Moloco、Startup Around、CrunchBase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