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版Uber」衝出11億美元市值!SOCAR如何克服共享爭議,把獨角獸帶出海?
「韓國版Uber」衝出11億美元市值!SOCAR如何克服共享爭議,把獨角獸帶出海?

目前南韓最大的汽車共享公司SOCAR在2020年10月,宣布於F輪融資中獲得約5,250萬美元的投資,成為南韓第12家新創獨角獸公司(同在名單上的還有韓國知名電商Coupang、金融科技公司Viva Republica、南韓酒店預約平台Yanolja等),SOCAR更是南韓第一家獲得獨角獸身份的移動新創公司。

從濟州島起步!盼能成為韓國版Uber

SOCAR是由金治民(Jimin Kim)於2011年成立,是一家透過手機App提供服務、秉持環境友善、主攻汽車共享的公司。當時居住在濟州島的金治民發覺當地欠缺公共交通工具,當地人會買車代步,但在人口不多的情況下,每人平均擁有1.5輛汽車,而養車花費高,汽車使用率卻偏低。

socar
SOCAR創辦人金治民(Jimahn Kim)。
圖/ 截圖自MaD Asia臉書

每年夏天,濟州島都會吸引大批遊客,更是汽車租賃的高峰期,看見商機的金治民決定創業,讓旅行者可與要走相同路線或抵達相同目的地的在地居民共乘汽車、讓買不起或養不起車的人租借車輛代步。根據《Seoulz》報導,SOCAR如今已是24/7全天候營運,現今已在103個城市擁有超過12,000輛汽車、4,000個服務區、600萬註冊用戶、每個月約有80,000筆交易、不到1分鐘就有一輛以上的汽車被預訂。

SOCAR除了在2014年獲得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的1,800萬美元投資外(為當年韓國企業拿下的最大一筆投資金額),更在2018年收購移動通訊新創公司VCNC,並推出11人座的嘉年華廂型車叫車服務Tada(在韓文意思為「搭乘」)。迄今為止,SOCAR在前幾輪融資的總金額已達2.5億美元,市值更來到11億美元,有望成為「韓國版的Uber」。

共享經濟必須面對的法律爭議

如同Uber在世界各地進駐時,常遭本地計程車業者反抗,當SOCAR推出的Tada逐漸受到南韓大眾歡迎,並成為具代表性的共乘服務時,撻伐的聲音也隨之而來。不滿生計被共乘經濟壓迫的傳統計程車司機們,多次聚集在光化門前舉行抗議集會,甚至發動罷工,要求南韓政府正視共乘經濟以鑽法律漏洞的方式侵略運輸業。

雙方的認知差異在於營業模式的認定,Tada自稱為租車業且營運過程遵守南韓交通運輸法規,但計程車業者認為Tada實際上是以租車服務之名,行計程車載客之實,與計程車無異 。最終,首爾中央地檢署認定Tada屬於計程車領域的營業,不適用南韓《旅客汽車運輸事業法》(下稱「運輸法」)的第34條例外條款,所以Tada的載送與有償斡旋司機等營業行為屬違法。

在官司訴訟落敗及政府配合修訂運輸法後,Tada被迫在2020年4月停止廂型車叫車服務,但仍有提供高級車出租服務。對此,SOCAR表示:「 他們沒想過與傳統計程車業界競爭,現在擴大經營的高級計程車市場才是我們的主戰場 」。

TADA
嘉年華廂型車叫車服務Tada。
圖/ 截圖自韓國KBS電視台

延伸閱讀:全球首例!英國7萬名Uber司機將成「勞工」,享休假和退休金,轉虧為盈卻更遠了?

雖然Tada業務被迫關閉,但SOCAR仍積極推出新產品和服務,如訂閱模式、長期租賃和企業對企業的租賃服務,並將業務調整為計程車經營模式,並透過新服務來與傳統計程車業者做出區隔,最終在2020年9月獲得政府經營許可。因此,當SOCAR在F輪獲得資金後,立刻被業界視為捲土重來,不過這次SOCAR將把資金運用在開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藉由推進新的移動服務,幫助公司成倍增長。

SOCAR拓展多元業務,挖掘新興市場商機

2021年SOCAR將著重在研發面向,並透過平台持續改善服務 ,例如改善應用程式的用戶體驗、開發多元付款方式、新增共享模式以及加快對新用戶的批准流程;此外,它們也會擴展二手車、代駕、專營出租車和指定駕駛員等市場,並通過招募新人來提高競爭力。

除了韓國市場,SOCAR也在2018年首次向海外擴張,創立SOCAR Malaysia,並在A輪融資取得1,800萬美元的資金,後來更陸續籌集到4,000萬美元,其估值約為1.18億元,在馬來西亞提供Socar2U的門到門(door-to-door)汽車運載服務,亦即允許用戶預定自己喜歡的車款,駕駛員會將用戶載到指定取貨地點。

SOCAR Malaysia的執行長Leon Foong表示:「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少數擁有多功能服務的汽車共享公司,並替各個市場提供新的汽車共享模式 。」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巴生谷、新山市、檳城和怡保約1,000多個服務據點,SOCAR Malaysia已擁有27種不同型號、總計約2,000多輛的汽車, 馬來西亞的成功讓SOCAR對海外擴展更具信心,並已瞄準下一個新興市場——印尼

SOCAR Malaysia
SOCAR Malaysia執行長Leon Foong。
圖/ 截圖自Twitter

延伸閱讀:Grab有望創下最大SPAC!從叫車跨到金融科技,東南亞獨角獸背後有哪些佈局?

共乘經濟是當代科技發展、消費習慣與生活模式改變所衍生的產物,不論是南韓、美國甚至是台灣,都曾因共享經濟引發類似爭議,當創新與傳統相互牴觸時,如何透過修法或多方溝通,同步保障消費者權益、業者利益以及社會公益,取得多方共贏局面,是各國政府遲早都得面對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CrunchBaseSeoulz韓國先驅報韓聯社Tech in AsiaStartup Info社企流韓國時報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