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的長期抗戰怎麼打?借鏡澳洲封城經驗,這6招幫全家人避開病毒
居家防疫的長期抗戰怎麼打?借鏡澳洲封城經驗,這6招幫全家人避開病毒
2021.05.27 | 時事焦點

維多利亞州是澳洲封城最久的一個州,也是疫情蔓延時期,防疫法令最嚴格的州政府。從2020年3月至12月,維州經歷了2次長期封城(最長達112天),接著在2021年2月中國農曆年間又緊急下令5日的臨時封城。在此分享最嚴峻的時期——州立緊急狀態令4級+半徑5公里活動範圍+宵禁,個人在飲食生活方面的調整與觀察。2021年3月維州逐漸鬆緩防疫的條令,支持居民重返一般的工作與生活,不過「州立緊急狀態令」會持續至6月4日;表示州政府隨時可以針對疫情的發展,下令封城、停課停工或執行戒嚴措施。

先調整心態,全家步調一致

在擬定「防疫飲食生活」的做法之前,調整心態是重要的一步,家庭內每個人都動作一致,如此才能迅速發現防疫漏洞 。首先必須接受這是全球的長期防疫戰,因此眼光要放遠、心態要放寬,保持彈性來練就應變能力。 以維州來說,大多是朝令夕改,半天內新法令就生效,有心民眾無法像最初那樣有時間出門掃貨或者跨區採買,承擔重金罰款的風險。

儘快建立自家的「防疫飲食生活SOP」,開始實踐一套新習慣和程序,才能避免手忙腳亂,節省力氣應對政府的法令。

評估風險,再決定購物方式

若不能確定你所消費的外帶咖啡店、快餐店或餐廳的所有員工都是零感染狀況,就割捨所有經第三人烹飪和配送的食物 ,如外帶、餐廳宅配、懶人料理包等。其實,外送服務或餐飲店張貼「檢疫:全員工/確診:0人」這樣的負責標示真的屈指可數。

由於潛伏期難測、店家公開的訊息有限、加上外送人員的流動無法掌握(可能接觸了政府呼籲國民避開的「高危險疫區」hotspot),我們首先決定不消費任何外帶和宅配餐飲。此外,有禮地與鄰居和朋友達到共識,互相不送食物・食品(除非緊急,零接觸放置門口)。

foodpanda
圖/ foodpanda

延伸閱讀:餐飲外送營業額成長近三倍!一張圖看疫情峰期台灣宅生活服務大爆發

列出購物清單,外出購物速戰速決

在每戶人家只允許1人出門採購食物的規定下,有必要正確列出購物清單。為縮短身處公共場所的時間,控制1.5~2週購物1次,期間利用便利貼或手機記錄需要補給的生活必需品及食物。起初掃貨現象令人震驚,不過超市和雜貨店很快就貼出每人的消費限量規定,讓人們逐漸不再感到慌張,或害怕買不到而引發爭執。

此外,購物時不戴塑膠手套,選擇乾洗手、殺菌濕紙巾或洗手。相關資料指出,乾洗手的殺菌對塑膠手套無效,而且會增加從一間店到下一間店的傳染可能,甚至這雙手套本身會累積額外看不見的病菌。倒不如隨身攜帶自己的乾洗手或殺菌噴霧(雖然店家都提供免費的乾洗手,為避免意外的過敏,建議用自己的),勤勞地在各個「接觸切換點」——選購前擦拭推車或菜籃把手、選購後拿出錢包前、使用自動結帳台後、放下購物袋後、上車前等等,都停下來清潔自己的手。 結帳時,盡量選擇自動結帳台,並使用金融卡零接觸付款

數位支付
圖/ Pexels

延伸閱讀:艱難熬過黑天鵝,美國後疫情時代有這4大現象!有哪些可以向歷史借鏡的趨勢?

食物進門前規劃好清潔步驟及動線

食物、食品進入家門之前,先預想好清潔的步驟以及動線,防範每一個可能因為購物把病毒帶入家中的可能 。我們的做法是:進入車庫後,直接把購物袋從後門拿至一個清洗的空間,在此把所有包裝都用殺菌肥皂洗淨或噴灑酒精殺菌,然後曬太陽(如麵粉、米、乾糧、乾燥海帶)或通風,所有的購物袋也會噴灑殺菌液後晾在陽光下;除了冷凍和冷藏食品外,所有物品在室外通風30~60分鐘後才會拿進門,放入冰箱和食物櫃。

有的朋友會攜帶自家保留的大紙袋或百貨公司塑膠袋去購物,回到家裡就可以隨手丟棄,不再重複使用。住在公寓的人可考慮利用陽台進行通風,不過建議清潔好包裝後才移至陽台,以確保玄關至陽台中間地帶沒有接觸外界的細菌或可能病毒(外出的人回到家先沐浴)。另外可考慮兩人合作,在玄關劃分出「 清潔空間 」,1人負責打開包裝,1人負責用自家的保鮮盒或夾鏈袋儲存;完成後,前者負責把所有包裝垃圾包起來,把「清潔空間」擦拭、消毒乾淨,最後清潔自己的雙手。如果真的需要依賴外送餐點的人,可以應用同樣邏輯,在玄關第一時間除去包裝、替換自家的容器,食用前進行徹底加熱以及清潔雙手。

用「感恩」的心態來面對儲糧

維州的食品供應鏈曾一度中斷,導致基本食糧如麵粉、稻米、麵條等缺貨,新鮮蔬果短缺又漲價。於是,我們理出的基本原則是:買得到什麼就吃什麼,沒有什麼是非吃不可的。一般華人搶買白米的時候,就改買糙米、十穀米、藜麥、燕麥片、義大利麵,用「感恩有食物」的心態來面對儲糧。 換句話說,策略就是「變換食譜」,你永遠可以找到新的食譜製作美味的3餐

至於常備食材,就是固定購入冷凍魚、罐頭魚、乾燥蔬菜和海帶、冷凍蔬菜、常溫豆奶和豆腐等,還有超級食物蔬果粉以補足攝取量。沒有必要為一瓶牛奶、一條麵包而沮喪或抱怨店家,這樣反而是使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而有損免疫力。沒有牛奶,改買豆奶、杏仁奶、米漿,為自己與家人找出替代方案,口袋裡永遠有個B計畫。有的店家甚至寫紙條提醒:如果不需要奶粉,請發揮愛心留給有嬰兒的人家。

shutterstock_1196556319_食物_桌菜_food.jpg
圖/ Shutterstock

避開人潮搶購的另一選擇是向農場或蔬果中盤商直接訂購,宅配到府,幫助農民又能減少食物垃圾 ,當時因為餐飲業受挫造成農民頓失通路。疫情期間,我們曾向酪梨農場直購果實,滿足度很高;相較之下,超市的宅配服務則不理想,因為鮮蔬果還是親手挑的品質比較好。

建立糧食互助網

掃貨現象開始時,一位朋友詢問:「哪裡能買到米?」所幸大家都有多餘的可以提供紓困。 此後,三五好友就自然形成了一個互助網,交流購物訊息或在非常緊急時送糧食給對方;還有朋友添置了冷凍櫃,願意提供儲糧空間 。不過,在活動範圍半徑5公里、2人以上不能聚會的規定下,事前計算好適當的交會點是必須,迅速把東西放進對方後車廂就離開。

當然,若只是少了鹽、糖、醋等調味料其實並非「緊急」,沒有加鹽的青菜、沒有加醋的酸辣湯,真的不會天塌地裂,反而會吃得更健康。去年最常聽到的話就是:「 苦難是偽裝的恩典。 」(This is blessing in disguise.)所有表面看起來的不便和困難,其實都是一個個的恩典,只要你顛倒過來想,事實就是如此。

food bank
圖/ 截圖自Twitter

除了建立自己的糧食互助網外,超市也有「 食物銀行樂捐 」活動,結帳時收銀員都會親切地詢問你是否願意捐款。這時候可以把原本想吃金莎巧克力的10塊錢捐給食物銀行,不僅讓需要的人受益,還能助自己減糖、增強免疫力!疫情不只是一場病疫之戰,也是打擊社會結構的弱點,我們買得到食物是值得感恩的事,把購買零食的錢捐出去,換個角度想,就是用打造自己的健康來維持社會結構的健康。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

本文授權轉載自:食力

責任編輯:文潔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地下室到演唱會都不卡!台灣大哥大如何解鎖全場景、有感升級的5G體驗?
從地下室到演唱會都不卡!台灣大哥大如何解鎖全場景、有感升級的5G體驗?

5G開台邁入第五年,戰場早已從「誰有5G」轉向「誰的5G好用」。夜市、演唱會、地鐵、商圈——這些人潮洶湧、訊號最容易卡頓的地方,才是檢驗網路品質的真實考場。要打造真正有感的5G體驗,靠的不是技術名詞,關鍵在於能否把網路資源變成看得見、用得到的流暢速度。

台灣大哥大擁有最大5G黃金頻寬,以及高覆蓋率的NRCA載波聚合領先技術,為網路傳輸佈局暢行無阻的地圖,打通每一個收訊死角,再加上OpenSignal權威認證背書,不僅是技術成績站得住腳,更讓用戶日常生活使用有感提升。

全台獨家最大頻寬100MHz,讓5G跑得快又穩

要解析5G效能優劣,關鍵在於「頻寬」配置。頻寬就像道路的寬度,直接決定數據傳輸的承載容量。頻寬越寬,越能支撐大量用戶同時連線,確保下載、串流、直播等應用維持順暢體驗,避免因流量壅塞導致服務中斷。簡言之,頻寬就是撐起網路用戶體感的關鍵。

台灣大哥大目前在全球主流5G黃金頻段3.5GHz上,獨家取得全台最大100MHz頻寬資源,達到頻譜配置的頂規水準。實測結果顯示,在理想條件下,此頻寬配置可擁有高達2Gbps下載速率。

1216001092_53M.jpg
圖/ shutterstock

同時,台灣大哥大也已在全台超過2,000處熱點完成5G黃金頻段基地台升級。因此即使遇到夜市商圈、大型演唱會、跨年活動等高密度人流聚集場景,當用戶數量暴增、頻寬需求激增時,完整的基礎建設布局仍能確保訊號不中斷、網速不卡頓。

打通收訊死角,體驗有感不只是口號

除了速度與流量,5G還有一項棘手難題——涵蓋死角與訊號穿透力。特別是在室內深處、地下室等場域,即使該處已有5G涵蓋,實際使用仍有可能無法完全避免的卡頓或不穩狀況。

原因在於5G高頻段雖速度快,但穿透力弱,容易因手機功率有限而發生不穩定的情況。對此,台灣大哥大結合700MHz低頻段的穩定性優勢,以互補式的高低頻協作架構,強化訊號深度與廣度。換言之,在戶外大場景跑得快,在室內密閉空間也能收得到。

NRCA自動切換最佳頻段,上網不怕訊號塞車

台灣大哥大的核心技術優勢,還有NRCA(New Radio 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聚合技術;NRCA讓行動裝置能同時使用多個頻段上網,如同多車道高速公路,讓資料流在不同頻段間靈活切換,兼顧高速率與深度覆蓋率。當某一頻段出現壅塞,系統能自動將資料流量轉至其他頻段傳輸,以提升整體承載效率與傳輸穩定性。

自2021年率先佈建高低頻NRCA,目前已有超過六成基地台支援這項技術,有效壓縮延遲、提升連線穩定度、強化訊號覆蓋與穿透。此外,合併台灣之星後,台灣大哥大更將全球主流5G黃金頻段3.5GHz的60MHz與40MHz頻寬合併,打造業界最大100MHz,為全台唯一同時整合5G高高頻與高低頻NRCA的電信業者,在5G網路體驗與穩定度領先同業,達到頻譜配置的頂規水準。

隨著短影音、直播、雲端工作等即時傳輸需求爆炸成長,用戶對「穩定滑順」的網路依賴不斷提高。台灣大哥大領先的NRCA載波聚合技術,正好回應用戶需求,無論是在捷運上滑臉書,還是在人聲鼎沸的夜市直播吃美食,都能享受多場景流暢切換的優質5G體驗。

2334636029_63M (1).jpg
圖/ shutterstock

優質有感體驗,經國際權威OpenSignal認證

根據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OpenSignal於2025年6月公布的行動網路體驗報告,台灣大哥大在「可用率」、「5G影音體驗」與「整體影音體驗」三項用戶有感的指標上獲得第一名。所謂可用率,意指用戶隨時隨地都能連上網路,關鍵時刻訊號不缺席,不論身處室內或移動場景,都能穩定連線不中斷;同時,良好的影音體驗指標,則代表用戶在觀看影片、雲端會議或滑短影音時,能享有畫質流暢、連線穩定、不易中斷的完整體驗。OpenSignal向來以實測數據為依據,其認證結果可視為對 5G 體驗品質的權威背書。

今年第一季,OpenSignal也針對合併電信後的網路表現進行評比。自2023年底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完成合併後,其在涵蓋體驗的評分顯著提升,並在品質一致性指標上維持82~84%的穩定水準。相較其他合併案例,台灣大哥大是體驗提升幅度最大、整體穩定性維持最佳的合併業者,顯見其網路品質、營運韌性與整合效率。

5G技術是否能成為使用者真正信賴的基礎,關鍵在於能否在生活場景中「被感受到」。台灣大哥大以完整的頻寬資源、彈性技術架構與佈建策略,從速度到穩定、從戶外到室內,打造順暢5G體驗,可期待在這場長期5G競賽中,成為用戶最仰賴的行動網路選擇。

有關更多相關資訊,請查詢網站:https://www.taiwanmobile.com/content/event/nrca/index.html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