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家、好丈夫化為泡影?比爾蓋茲陷婚外情醜聞,人設崩塌後還能按復原鍵嗎?
慈善家、好丈夫化為泡影?比爾蓋茲陷婚外情醜聞,人設崩塌後還能按復原鍵嗎?
2021.06.06 | 教育/人文

離婚、曖昧的職場行為、與傑佛瑞.艾普斯坦的關係,在這些被曝光之前,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形象向來是:令人喜愛的美國億萬富翁、科技人、慈善家。儘管創辦微軟讓他累積了無數財富,但他仍以開車送孩子上學、打扮得像是Ned Flanders(《辛普森家庭》裡的角色),以及願意自己排隊買喜歡的起司漢堡而聞名。

蓋茲接地氣的人設相當具有力量。在過去二十年的時間裡,蓋茲和妻子梅琳達在慈善事業上的努力,讓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到達了另一個高度。可以說,當他在福斯新聞上倡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提出COVID-19解決方案時;當他在艾倫秀大談根除疾病和改善教育時,蓋茲無疑是解決世界難題的企業領袖。

今年5月3日,當比爾.蓋茲與梅琳達.蓋茲(Melinda French Gates)宣佈27年的婚姻走到盡頭時,平民主義者的形象突然破滅了。有損形象的細節迅速浮出水面,包含婚外情的消息。梅琳達在離婚聲明中表示,雙方的關係「已經破裂,沒有挽回的餘地」,然而,比爾.蓋茲的名聲是否亦如此。

Melinda Gates
圖/ 截圖自Melinda Gates Facebook

延伸閱讀: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宣佈與結褵27年妻子米蘭達離婚,仍將合作公益基金會

靠慈善公益扭轉形象,人設卻因離婚崩塌?

事實上,比爾.蓋茲並不是一直都受到公眾敬仰。在PC革命的鼎盛時期,他的人設從極客變成殘酷無情的大亨,野蠻無禮地斥責下屬。據稱1980年代初,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在接受癌症治療期間,蓋茲還曾試圖大幅削減前者所持的股份。微軟旗艦產品Windows的bug一大堆,讓數百萬消費者感到沮喪,史蒂夫.賈伯斯抱怨蓋茲和他的團隊對抄襲蘋果的產品既「恬不知恥」又抄得「沒有品味」。連監督微軟壟斷案的法官都說,蓋茲「 對他本人和公司有一種拿破崙式的概念,一種源自權力以及純粹非成功的傲慢 。」

到了2000年代時,這位世界首富似乎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這種處世方式。他辭去微軟CEO的職務,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抗瘧疾與愛滋病,提高兒童疫苗接種率的事業上,也就是後來的蓋茲基金會。

這個慈善機構最終捐出了500億美元,讓夫婦倆贏得廣泛讚譽,2005年更是與U2樂隊主唱波諾一起當選《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微軟遭遇反壟斷案不到十年後,蓋茲就能到國會山莊拜訪,向議員提出美國的科技競爭力和健康計劃。

2008年,在工作重心轉向慈善事業的不久後,蓋茲曾向知名主持人查理.羅斯表示:「 我很幸運,微軟的工作讓我積攢了價值不菲的擁有權。華倫.巴菲特喜歡稱之為社會開出的『支票』,讓你可以找一千個人替你建造一座金字塔,或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

然而,這些巨額的慈善支票極大地幫助了弱勢群體,且慈善事業也有效地為他的形象帶來改變。比爾.蓋茲和梅琳達每年替基金會發表公開信一事,逐漸變得比微軟的產品發佈更受歡迎。2015年,他的一場TED演講吸引了數千萬的瀏覽率,不定時的推薦書單也受到眾人歡迎,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還曾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

比爾.蓋茲的公眾影響力會影響到關鍵、具爭議性的話題風向,但隨著這樁離婚案的細節浮出水面,他的影響力也受到威脅。如同持懷疑態度的一方所稱,若蓋茲與女性雇員建立不適當關係的話,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就不再是為女性賦權的理想宣導者;若蓋茲與傑佛瑞.艾普斯坦有私交,甚至在艾普斯坦認罪性侵後依舊保持關係,比爾.蓋茲顯然也不是反對性交易運動的領導者。

蓋茲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有關蓋茲離婚的傳聞和臆測已越來越荒謬,」且「虐待員工的說法是錯誤的。」該發言人還補充道:「蓋茲在慈善會議上與艾普斯坦有私下會晤的說法完全是不正確的。」

shutterstock_247513390_bill_gates_microsoft_比爾蓋茲_僅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比爾蓋茲被踢爆曾與員工有染!曝光後遭「施壓」辭微軟董事,還成離婚導火線?

深陷婚外情醜聞、財產分配成焦點

對於比爾來說,今年本該是把焦點瞄準氣候變化的一年。今年2月份,這位億萬富翁在發佈新書《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時,曾呼籲全球領袖與一般消費者投資環保科技研究、制訂碳排放規則。但幾個月後,全世界的目光卻停留在離婚一事。

2019年,Netflix推出紀錄片《蓋茲之道:疑難解法》(Inside Bill's Brain:Decoding Bill Gates)。這部紀錄片用三集的篇幅去歌頌蓋茲,展示出一位忠誠的伴侶,一個愛喝無糖可樂且不斷設法拯救世界的親民形象。離婚事件爆發後,比爾.蓋茲的個人形象也因此面臨嚴峻考驗。

2017年,比爾.蓋茲為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自傳《刷新》(Hit Refresh)撰序。在序言中,他提到了遺產的重要性。他寫道:「就像這本書名所暗示的那樣,納德拉並沒有徹底和過去割裂,你點擊瀏覽器刷新時,頁面上有些東西還是一樣的。」

他的觀點是,微軟在多年來的經營下已重塑了自我,但它的原始碼依舊保留著自己的DNA。對於更廣泛的科技領域來說,比爾.蓋茲儼然成為了一名慈善家,但在眾多科技人的心目中,他依舊是一個矽谷傳奇。

但自從《華爾街日報》報導,曝光一樁已有十年之久的辦公室戀情,其他人還會再對比爾.蓋茲按下刷新鍵嗎?

多年來,在棘手的社會問題變得更嚴重時,比爾.蓋茲指責矽谷忽視這些問題,且沉迷於開發各種應用程式。他曾批評道:「當你患了瘧疾、快沒命時,我想你會抬頭望著天,然後看到那個氣球,但我不確定那氣球如何幫到你。」他指的是Google的聯網專案Project Loon;去年夏天,比爾.蓋茲還譴責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對疫情的大放厥詞。

不過,在蓋茲的吸引力被打上星號後,他那無所不在的技術中心主義也失去了部分光彩。

對於遺產的問題,蓋茲向來不喜談論。對於一位喜歡邊跑步邊聽歷史講座,並擁有達文西日記的65歲老人來說,若蓋茲從未思考過後人將如何看待他這輩子的成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一如他在2005年所說的,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才剛剛開始。他表示:「 這些都不重要,那不能激勵我。無論我們是被後世遺忘或銘記,都改變不了我們每天要做的事 。」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