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台灣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升溫,自5月15日雙北將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之後,全台民眾的生活大受改變。
為了因應上班人潮流失,超商業者們都開始加強商品組合,推出蔬菜箱等等疫情需求商品,同時也加強LINE群組團購等等線上通路。他們的成績如何?
在近期統一超(7-ELEVEN)與全家便利商店都公布了5月的營收成績。其中,統一超的單月營收達220.8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9%,創下單月同期新高;1~5月的累積營收則達1,083億,較去年同期成長5.31%。全家便利商店的單月營收則為71.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2%;1~5月合併營收為350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4.2%。
數位會員佈局奏效!「i預購」帶動7-11會員交易成長5成
面對5月份的營收成長,7-ELEVEN表示,除了轉投資事業(康是美、統一速達、統一精工等)表現亮眼之外,佈局已久的數位會員發酵,以及快速應變推出防疫物資箱、生鮮蔬果箱都是在疫情爆發時穩住營收的原因。
為了避免群聚,7-ELEVEN自5月29日推出「您選購我打包、預約外帶自取」服務,消費者可透過門市電話、熟客群組雙管道向門市訂購上千款商品,也針對不同消費族群規劃鮮食、泡麵、飲料、冷凍調理食品等多種組合選單,降低民眾在店內停留選購時間,就近安心補貨又能避免群聚風險。會員交易金額更因「少去多買」新消費對策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50%。在「i預購」平台上,也攜手農產品牌獨家推出數十款「蔬果箱」,上市以來平均每日銷售逾千箱,助攻整體預購成長15%。
網購需求升溫,帶動7-ELEVEN交貨便常溫與冷凍寄取件使用頻次, 7-ELEVEN賣貨便平台開放微型創業家做起冷凍宅生意,透過超過6,000家門市即可將冷凍生鮮、團購美食送到離消費者最近的門市,帶動相關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3成 。
疫情影響封閉商圈營業,全家5月營收受影響
反觀全家便利商店在5月份的表現,由於5月下半月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後,在停課、居家辦公、非必要減少外出、熟食區停售等防疫政策下,影響整體來客人數,其中,因學校、廠區、交通站點關閉而必須暫停營業的封閉商圈店鋪,截至5月底共計80家。因此影響了單月營收表現。
不過,全家便利商店也表示,儘管整體營收雖受疫情因素干擾,然鮮食、端午預購、EC代收皆維持正成長。鮮食部分,便當主食、輕食沙拉、麵包甜點等品類皆有近1成的成長。端午預購的主力商品粽子因冷凍可保存符合宅居飲食的需求,相較去年檔期也成長2成。而泡麵、零食、罐頭等適合囤積常備的居家物資品群,亦有1~2成的業績漲幅。
另一方面,為同時滿足民眾宅居自煮、網路購物的需要,5月中旬後全家便利商店擴大運用各式線上銷售渠道也奏效。其中,LINE社群電商平台「全+1行動購」在推出多款蔬果箱、魚肉箱後,掀起每日搶購風潮。其中每日限量500份的「玉美嚴選蔬菜箱」,每一開賣就秒殺一空。推出各式冷凍生鮮、覆熱即食、人氣甜點、防疫生活用品等,也帶動電商相關業績成長翻倍。
疫情為超商帶來負面影響,專家:與客層結構有關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分析,由於超商平時的主要客群是通勤上班族、學生,「像是上班族去談生意可能會在超商買一杯咖啡,但居家上班可能就不會買。」因此,在疫情影響之下,人流變少對於便利商店業者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部分的民生日用品需求,也會被全聯、家樂福這類的超市、量販業者吸走。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超商就必須要改變商品與通路策略,加強網購通路,以及生鮮、防疫用品等等產品組合。「另一方面,統一超與全家都有透過App銷售防疫相關用品,會員貢獻的部分,我相信會有滿大的成長。」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