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最新報告中指出,展望今年到2023年,在智慧型手機品牌中,Apple的成長能見度最佳,受益於iPhone在今年上半年的出貨顯著增長。此外,也預期iPhone在2021與2022年將分別出貨2.3–2.4億與2.5–2.6億部 (對比2020年約1.95億部)。
郭明錤也指出,在目前iPhone供應商中,立訊因組裝業務成長能見度高與垂直整合的潛在成長機會,將會成為最大受益者。
在iPhone新機方面,郭明錤預測中,2022上半年將推出新款iPhone SE,外觀設計與既有SE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新款支援5G與處理器升級,產品定位為「有史以來最便宜的5G iPhone」,對於換機需求的貢獻也正向看待。
而在2022年下半年將推出的新iPhone,預測蘋果將推出兩款高階iPhone (6.1吋與6.7吋) 與兩款較低階iPhone (6.1吋與6.7吋)。且可能支援屏下指紋(採用Apple自行開發技術),也將會是有史以來售價最低的的6.7吋iPhone,預測售價可能低於900美元,高階機種的廣角相機升級至48MP。
而在iPhone供應鏈,預期2021年開始組裝並出貨iPhone的立訊,在2021–2023年間均有顯著同比成長,為iPhone成長能見度高之最大受益者。除iPhone外,立訊最快也將在2022年下半至2023年上半年之間,進入Mac組裝事業,2023年下半年開始貢獻營運動能。
郭明錤指出,若立訊能在2H22順利取得新款iPhone NPI,則立訊在2022年的iPhone出貨量將顯著成長至3,000–3,500萬部,並在2023年iPhone出貨量超越和碩。即便立訊須至2023年才能取得iPhone NPI,則立訊的iPhone出貨量依舊在2022年可望顯著成長至2,000–2,500萬部,並可望在2023年出貨約4,500–5,000萬部。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