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統計,全球再生能源累積總裝置容量,已由2011年的1,329GW(百萬瓩),成長到2020年的2,799GW,10年來成長一倍以上。
台灣政府也順應這一波全球電網走向高綠電占比的趨勢,制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5.8%)。
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以一個假設情境,說明了能源管理的重要性:當台灣在2025年,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確實達到總發電量的2成,一旦氣候影響而碰上無光、無風的情況,全台瞬間就會消失20%的電力。
換句話說,當「發電端」愈來愈不穩定時,「用電端」就必須做出改變,透過能源管理來調適供電波動,盡可能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過去都是供應端(指發電)去追負載端(指用電),以後反過來變成負載端要去適應供應端。」顏哲淵說。
與此同時,隨著蘋果(Apple)、Google等國際大廠接連要求供應鏈使用綠電,許多企業也紛紛設太陽能發電、儲能設備,能源管理的需求勢必日漸提升。為了提升綠電使用效益,優化用電行為也是台灣能源市場迫切發展的方向。
從校園出發深入企業,為綠電自由化鋪路
成軍僅8年的聯齊科技(後稱聯齊),是一家成員約110人的能源物聯網新創公司,已成功在海外闖出成績,客戶名單包括日本發電規模前5大的電力公司(中部電力、東北電力等),更在當地累積數萬戶家庭的能源管理經驗。
「做能源這行失敗率要低、穩定度要高,非常嚴謹,我們在日本磨了5年。」看準國內法規開放再生能源自由交易,並且要求契約容量5MW(千瓩)以上的用電大戶使用綠電,再加上太陽能、風能不可控的特性,聯齊已經準備好靠著祕密武器——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在台灣大顯身手。
顏哲淵解釋,透過軟體來調控電網裡的電力設備,被定義為「虛擬電廠」,聽起來抽象,其實就是把分散四處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儲能設備集合起來,進行電力調控。
目前聯齊在台的第一個示範場域為桃園龜山的文欣國小,該校安裝了40kW(瓩)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及15kWh儲能系統。透過導入聯齊的能源物聯網管理平台,能源閘道器會連線整合能源設備、智慧電表與高功率電器(如冷氣),並且將採集到的電表數據,上傳至雲端平台,可做到即時監控與調控校內的發電、用電與儲電的狀況。
接著AI(人工智慧)會分析數據,若預測校園的整體用電將在15分鐘後超標,便會發出警示,系統再根據用電規模,執行儲能放電或調整12台冷氣的溫度,經實測,最高曾協助學校降低約30%用電量。
「剛回來台灣的時候,別人告訴我台灣做能源管理系統的有200~300家,你們可以做什麼?」聯齊的接下來的策略是「積沙成塔」,累積多個國小、企業客戶,以達到台電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參與門檻(可調度容量1MW)。
顏哲淵盼年底前至少累積3至4個合作場域,由聯齊扮演「用戶群代表」(Aggregator),可想像成電力集合商的角色,集結多個小型電力用戶進行節電或放電的調控,「當台電的供電不夠時,我們就能直接送電;或用戶在同一時間節省用電,省起來的電力,就可賣回給台電。」
打入2,500戶淨零耗能住宅,累積用電大數據
對聯齊來說,能源物聯網管理平台的另一大商機來自於:日本、歐盟都在推的淨零耗能住宅(Net Zero Energy House, ZEH),亦即房子所消耗的電力,要等於所生產的電力,創造住宅能源的自給自足。
以日本為例,住宅只要有安裝太陽能板、家用儲能及能源管理系統,就可以拿到不同程度的補助,聯齊的解決方案也已賣到日本2,500戶淨零耗能住宅。
顏哲淵表示,聯齊能源物聯網管理平台屬於訂閱制,除了提供用戶用電、發電、儲電圖像化的數據之外,還能判斷用戶屬於哪種用電類型、為客戶設計合適的用電方案。
實際而言,系統進一步做到智慧調控電力,包括「何時儲能要放電,以降低電費」、「什麼時候太陽光電有多,要先儲起來,都要算得剛剛好。」而這背後都牽涉到AI演算法,仰賴公司的數據科學家不斷地優化改進,才能夠幫助用戶達到節省電費的成效。
聯齊看好台灣推動能源轉型政策,未來能源管理市場將從單純的廠房機電型能源管理,擴大到滿足大規模電網調度的電力供需平衡,並從電力數據衍生新商業應用,市場將急速上升。
聯齊科技(NextDrive)
成立時間:2013年
負責人: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
核心業務:能源物聯網管理平台IOE
客戶:日本前5大電力公司、日本最大電力比價網Enechange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