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7月完成歐洲儲能企業併購!張安平定調水泥廠下一個10年:佈局全球能源生意
台泥7月完成歐洲儲能企業併購!張安平定調水泥廠下一個10年:佈局全球能源生意

台灣水泥業銷售市佔率約3成的龍頭廠台灣水泥(簡稱台泥)近來積極朝向綠色轉型,5日股東會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定調未來十年朝向水泥、能源、廢棄物三大主軸發展,重砸1.32億歐元(約新台幣44.7億元)收購歐洲Engie EPS儲能公司,預計在7月中旬完成交割,未來將切入儲能、電動車充電槍市場。

加大儲能佈局,7月中完成義大利儲能公司收購

台泥於今年4月宣布收購位於義大利的法國上市儲能公司Engie EPS的60.48%股權,後者擁有BESS(電池儲能系統)、電動車快充裝置、智慧電網及氫能各式專利及產品,案場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更與全世界第四大汽車公司Stellantis(原飛雅特、克萊斯勒加標緻)共組合資公司,Stellantis在全球汽車市場有9%市佔率,年產汽車770萬輛,並轉型生產電動車。

由於Stellantis和鴻海也有合作,市場關注台泥與鴻海MIH聯盟合作可能性,張安平表示,雙方至今尚未接觸;但在Engie EPS併購進度上,最快7月中旬可完成交割,並將會在歐洲當地發表合作方向與計畫,屆時會有更明朗的消息。

電動車
張安平表示,Engie EPS預計7月中旬前完成交割,並將Engie EPS 更名為NHOA,未來無論儲能、充電槍都有合作機會。
圖/ 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台泥旗下電池廠能元科技將斥資百億元在高雄小港設立台灣首座超級電池工廠,正如火如荼趕工,將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規劃年產能1.8GW,相當於一年可生產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關於設廠進度,張安平表示,目前電池廠設計、採購與申請建造同步進行中,該廠主要生21700電池芯,電池高充快放技術可應用在電動車上,但仍得視未來客戶的需求。

從設立高雄超級電池廠到併購義大利儲能商Engie EPS,可以觀察到台泥在儲能領域的野心,「能源是全世界遊戲,必須知道全世界怎麼發展、科技怎麼走,人才怎麼來,台泥在能源方面會做全世界的佈局,」張安平強調。

本業投入低碳水泥開發,水泥窯協助處理垃圾、廢棄物

從2020年報來看,台泥三大事業為水泥、化工、電力,營業比重為76.9%、7.4%、12.5%,以水泥為核心。在水泥本業方面,台泥持續投入生產「低碳環保水泥」,發展替代燃料、替代原料。

在水泥的產製過程裡,必須加熱主要原料石灰石,無可避免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高溫的水泥窯也協助處理生活垃圾、事業廢棄物問題。台泥和平廠的再生資源中心,將透過水泥窯協同處理(Co-processing)技術,以1,300度高溫可分解焚化爐無法處理的戴奧辛,將大多數廢棄物無害化成為再生資源,應用替代燃料,以降低煤炭使用量。去年台泥就協助處理102.5萬頓廢棄物,相當於全台5%事業廢棄物。

不過在開發水泥替代原料上,台泥在台灣遇到困難。根據國家標準局CNS61規範,水泥熟料(主要原料是石灰石與黏土)的添加物不得超過5%,因此開發低碳製程上變得有限。張安平認為,台灣應參考歐盟、美國、日本的水泥標準作業,目前台泥已成功開發低碳水泥,「我們現在在葡萄牙(水泥廠)排碳量比台灣少了三分之一,技術已經辦得到,且水泥標準強度都達標,」目前台泥也持續與環保署溝通,盼解除老舊規範。

在電力上,由台泥旗下子公司台泥綠能負責建置再生能源,原訂今年7月併網發電的嘉義漁電共生43MW(百萬瓦),延後至年底前併網發電,主要是工程方面有些延後,目前仍持續趕工中。在綠能開發上,2020年已運轉發電容量為35.7MW,預估2021年Q4達79.88MW,發電量超過1.29億度,相當於減碳6.5萬噸,此外台泥也投入地熱發電、海洋發電等技術。

縱使台泥積極投入減碳,去年依舊繳出亮眼成績單,稅後純益250.99億元,比前年逆勢成長3.7%,寫下歷史新高,已連續三年賺逾200億元,顯示減碳與經濟成長可追求雙贏。

歐盟碳關稅將上路,張安平:台灣產業必須正視

由於台泥以外銷為大宗、占比達61%,在歐洲、中國、非洲也有設廠。面對歐盟將在2023年針對進口到歐盟的水泥、鋼鐵等產品課徵碳關稅議題,張安平舉雙手贊成,「若碳成本沒有解決的話,地球將持續升溫。」

CO2,暖化
張安平認為,2023年歐洲碳關稅上路後,美國也可能響應,台灣產業必須正視碳的議題。
圖/ shutterstock

像是歐盟訂定了2030年減碳55%,今年歐洲政府配給台泥的碳配額就減少三分之一,台泥也加速減碳計畫,「歐洲碳配額降很快,逼得每家公司要把碳排放降下來,對公司很辛苦,但對地球、環境是好事情,」張安平認為,2023年歐洲碳關稅上路後,美國也可能響應,他認為台灣產業必須正視碳的議題。

撕下水泥業的高排碳標籤,未來十年台泥將朝向水泥、能源、廢棄物三大方向佈局,發展低碳環保水泥,能源上投入再生能源、儲能領域;並透過廢棄物替代水泥所需的燃料,創造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最新7月號雜誌《零碳新賽局》馬上購:傳送門
本期「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綠能環保 #綠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