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出現缺貨現象,刺激各國積極投入半導體製造產業,然而半導體製造非一蹴可幾,背後所需醞釀的技術、人才與地理環境等問題環環相扣,最快的方法就是透過併購方式,直接將人才與技術囊括旗下。
上周中國聞泰科技全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宣布完成收購英國Newport Wafer Fab(NWF)的交易協議簽署(併購後將命名為:Nexperia Newport),就是最好的案例之一。
聞泰是中國手機ODM業者,透過投資併購上游晶片成為安世半導體(Nexperia;從恩智浦分割出來)100%股東,而Newport Wafer Fab一直是安世半導體的晶圓代工廠,顯然聞泰是逐步整合上游,並藉此跨入車用領域。安世2019年即已是NWF第二大股東,而NMF是英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廠。
鎖定功率半導體、車用晶片市場,中國這步棋怎麼下?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表示,中國近年致力於發展國內半導體設計與製造產業,也透過大基金等資本運作積極併購國際半導體業者,提升半導體產品自產自製能力。在功率半導體及車用晶片領域,也積極發展其國內市場進口替代,與國際大廠英飛凌(Infineon)、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以及恩智浦(NXP)進行競爭。
Nexperia藉由併購拓展產品線與產能,有助於提升市占率及與國際大廠之競爭能力,但是否有配合中國布局半導體產業之規劃尚待進一步觀察。
鄭凱安談到,NWF主要以8吋晶圓代工為主,月產能達3萬5千片,主要產品為180nm-70nm製程的車用MOSFET、IGBT晶片與類比晶片。Nexperia此次收購,將可增加其產品的自製產能,甚至拓產其不同車用晶片產品之製造能力,有助於Nexperia拓展其產品之銷售管道與應用面。
至於Nexperia此次的併購案是否有機會動搖歐洲功率半導體大廠的市佔?鄭凱安則表示,Nexperia藉由併購拓展其車規晶片產品線與產能,固然有助於提升市占率及與國際大廠之競爭能力,但Nexperia仍將面臨國際大廠如Infineon、NXP、On Semiconductor等市場競爭,而NWF的3.5萬片月產能,對全球8吋晶圓廠約560萬片的總月產能來說,比例不高,短期內應無明顯的影響。
但不置可否,聞泰科技收購NWF可說是下了一步好棋。受地緣政治影響,中國發展先進製程受到美國萬般阻礙,走得非常艱辛。相反的功率半導體領域主導者多為歐洲公司,對於中國收購立場沒有像美國敏感,是中國投入功率半導體領域的新機會。
併購本屬於商業行為,或許之前是因為NWF確實有經營或債務上的考量,產生被併購的需求,並不代表英國政府不重視半導體產業。目前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也已經向議會表示,將對本收購案進行審查,判斷NWF製造的產品是否涉及智慧財產權且有利於中國,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本併購案仍面臨不確定性。
功率半導體材料發展進入典範轉移,台廠機會在哪裡?
鄭凱安談到,目前正是第三代半導體如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開始逐步取代傳統矽基功率半導體的階段,台廠在第三代半導體之晶圓材料/磊晶、晶圓代工方面有優勢,而IC設計與封裝方面近年廠商投入也漸有成果,可藉由原本車用半導體供應鏈建立合作連結切入市場。
不過中國的第三代半導體發展來勢洶洶,加上台灣汽車、重工業產業不發達,無當地產業支撐,應須積極拓展全球市場版圖,並應在中國初步發展電動車與周邊基礎建設(如充電站)開發時搶先卡位,率先奪得第一桶金。
此外,感測器與車載資通訊方面在ADAS、自駕車發展下重要性持續提升,台廠本就在資通訊晶片開發具有優勢,可藉此優勢加強與車廠智慧座艙供應鏈之合作。
整體來看,車用半導體包含功率半導體、電控/類比晶片、感測器與車載資通訊等不同類型的晶片,其中車規級IGBT、MOSFET、類比晶片主要由國際IDM大廠把持,雖說近年台廠也在第三代半導體的功率元件方面有所產出,但功率半導體代工市場還是呈現寡占現象,有九成五的市場掌握在IDM大廠手中。
有業界專家表示,相較於功率半導體,通訊射頻(RF)的第三代半導體發展更是台灣更可以著力之處,包含資通訊晶片與上游晶圓材料與製造優勢,雖說國際間不乏有RF產品的IDM大廠(如Skyworks、Qorvo),但相較於功率半導體的代工商機及技術,台灣在通訊類的掌握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