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是打羽球的料!」拚到奧運金牌,李洋奮力拚成王齊麟黃金搭檔
從「不是打羽球的料!」拚到奧運金牌,李洋奮力拚成王齊麟黃金搭檔

「麟洋配」拿下台灣在奧運羽球項目首面金牌,場上的好默契,讓人很難想像他倆今年才要步入合作的第3個年頭。

在李洋眼中,王齊麟曾是他只能仰望的高山,如今當時的大山成了最堅實後盾,麟洋配從不同的起跑線出發到並肩同行,今年東京奧運的羽球男雙金牌,證明他倆真是「天作之合」。

國中時期在李洋眼中,隊友王齊麟彷彿是他只能仰望的高山,繞了一圈兩人重新成為隊友,當時的大山成了他最堅實後盾,今年東京奧運的羽球男雙金牌,證明他倆真是「天作之合」。

李洋
兩人默契十足,接受頒獎前的一望成為經典畫面。
圖/ 公視3

台灣羽球男雙組合「麟洋配」王齊麟與李洋,今天在2020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戰,以21比18、21比12擊敗中國組合劉雨辰與李俊慧,獲得金牌,讓台灣在奧運羽球項目拿下的首面獎牌就是金牌,但事實上,他倆今年才要步入合作的第3個年頭。

王齊麟與李洋雙雙來自北市羽球名門的中山國中,不過起步較晚的李洋,11歲才開始學球,而當時王齊麟早已是聞名全台的指標性球員,兩人其實站在不同的起跑線。

李洋
兩人奪下台灣第二面金牌,這個組合才成立3年,以快攻為主。
圖/ 公視3

國中時一場小比賽,李洋與王齊麟恰巧成為對手,賽前雙方握手致意,當時帶
給李洋的震撼,他記憶猶新,「他的手怎麼長這麼多繭,原來要當學校的一哥,需要付出這麼多努力。」

王齊麟也沒讓外界失望,在高中就取得甲組資格,李洋則是慢了一步,到大學一年級才升上甲組。直到先後進入國家隊,兩人的平行世界才終於再次有了交集。

身材高大的王齊麟孔武有力,整個後場都是他的領空作戰範圍,而防守能力出色,且戰術思維清晰的李洋,則是前場負責配球的場上指揮官,兩人卻因分屬不同球團,因此始終沒有合拍機會。

2018年人生轉折,李洋轉球團搭檔王齊麟

直到2018年底,當時王齊麟的搭檔陳宏麟有意退休,球團又沒有合適的搭檔人選,此時李洋下了一個重要決定,他決定放棄所有的世界排名和積分,來到全新環境,和過去同窗王齊麟重新聯手。

體育署1.jpg
兩人培養默契,技術互補,成為好同學跟好伙伴。
圖/ 體育署

球風合拍,加上又是昔日同學,王齊麟與李洋聯手後一拍即合,兩人在組軍後第1場國際賽西班牙大師賽就聯手摘冠,第1年合作就包辦4場國際賽冠軍,李洋透露,直到那時他才意識到,「東京奧運似乎很有機會。」

但對王齊麟來說,奧運一直都是他的目標,9歲時他在電視上看到朱木炎在2004年雅典奧運奪金,對奧運還有些懵懵懂懂,高中升上甲組後,參加奧運就成了他心中的目標,李洋則承認,「我以前成績都很爛,覺得奧運跟我有什麼關係。」

今年初兩人在泰國曼谷舉辦的2場泰國公開賽,以及2020世界羽球巡迴賽年終賽連續3場奪冠,風光拉出15連勝,彷彿就已提前預言,今年奧運就是替兩人準備好的最華麗舞台。

初踏上東京奧運賽場,「麟洋配」小組賽第1戰卻用輸球來開場,晉級情勢一度不太樂觀,沒想到拋開壓力後,兩人表現也如倒吃甘蔗,先扳倒英國組合,再勝世界排名第1的印尼搭檔,順利挺進8強。

李洋
奧運播放國旗歌也讓台灣民眾相當感動。
圖/ 公視3

晉級後「麟洋配」越打越猛,8強先挫地主日本組合,4強再痛宰「大賽魔王」、世界排名第2的印尼組合阿山(Mohammad Ahsan)與蘇堤萬(Hendra Setiawan),成為台灣首對晉級羽球金牌戰的球員,最終並奪下金牌。

而昔日的同窗,只用短短不到3年的時間,如今已攜手站上世界體壇之巔,兩人的未來注定是璀璨和光明,也是台灣羽壇最完美的「天作之合」。

關鍵字: #東京奧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