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高管誰賺最多?馬斯克薪水大勝10倍奪冠軍,蘋果庫克、Palantir也上榜
全美高管誰賺最多?馬斯克薪水大勝10倍奪冠軍,蘋果庫克、Palantir也上榜

《彭博社》公佈了2020年美國高管薪資排行,去年有至少15間公司的高管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收入,而身兼特斯拉、SpaceX等多間公司執行長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更是去年全美薪資最高的執行長。

馬斯克去年收入達67億美元,成美國最高收入執行長

2018年時,馬斯克與特斯拉簽訂了一份薪資獎勵計畫,主要內容是馬斯克不會領取任何薪水或獎金,取而代之的是當特斯拉的股價與營收達到特定的水準時,將可以用優惠的價格收購特斯拉股份。

該薪酬獎勵計畫主要有兩大關鍵指標,其中一個是市值,從1,000億美元開始,每500億美元一個級距直到6,500萬美元;另一個則是業績指標,包括從200億美元至1,750億美元的8個營收里程碑,以及從15億美元至140億美元的8項調整後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adjusted Ebitda)里程碑。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去年特斯拉飆升的市值令馬斯克快速解鎖了4個薪酬獎勵,使他成為去年全美薪資最高的執行長
圖/ shutterstock

只要馬斯克達成兩大關鍵指標,便可以獲得一份收購特斯拉股票的選擇權獎勵。整個2020年裡,特斯拉市值飆升了7倍以上突破6,000億美元,也連帶為馬斯克在這一年解鎖了4個薪酬計畫獎勵,帶來豐厚的報酬。

《彭博社》指出,薪酬獎勵計畫總共為馬斯克創造了330億美元帳面收入,使他連續三年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高管,而2020年估計的收入也達到66.5億美元,整整比第二名高出一位數。

儘管馬斯克獲得的報酬看似荒唐,但業界人士指出,對投資者來說若能達成績效目標的話他們將收穫極大的回報,那麼給予馬斯克幾十億美元也無妨。如同馬斯克獲得的驚人報酬,美國各企業高管獲得的薪資也正在上升。

縱使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重創,美國高管的薪資依然連年攀升,與2016年時相比,獲得2,500萬美元以上年薪的高管人數至少成長了4倍。S&P 500指數企業執行長的薪資中位數比公司內員工薪資中位數高了182倍,且呈現連年上升的趨勢。

不過,也有高管坦白指出,達成績效獲得高額薪資報酬很多時候只是時運。前King Broadcasting Company執行長史蒂芬.克里福德(Steven Clifford)表示,這些績效計畫往往都是獎勵幸運的公司領導人,「當我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我就成了一名天才,如果出現在不正確的地方就成了一名笨蛋,實際上我一直都沒變。」

蘋果庫克、Palantir執行長也上榜

除了引人矚目的馬斯克以外,後續的2至5名則分別是醫療服務公司Oak Street Health執行長麥克.派科斯(Mike Pykosz,5.6億美元)、醫療科技公司GoodRx聯席執行長崔佛.貝茲戴克(Trevor Bezdek,4.9億美元)及道格拉斯.赫希(Douglas Hirsch,4.9億美元)、房地產交易平台Opendoor執行長Eric Wu(3.8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科技公司Palantir執行長艾歷克斯.卡普(Alex Karp)、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也獲得第6及第8名的殊榮,去年薪水分別達到3.6億美元及2.6億美元。

庫克 Tim Cook
蘋果執行長庫克也以約2.6億美元的年薪,躋身收入前10高的美國高管行列。
圖/ shutterstock

《彭博社》提到,絕大多數薪資居於前列的高管都是男性,去年薪資最高的100名高管中只有5名女性,不過其中有兩位來自蘋果,分別是位於93名的高級零售副總裁迪爾德莉.歐布萊恩(Deirdre O'Brien,4,500萬美元)及首席法律顧問凱特.亞當斯(Kate Adams,4,500萬美元)。

資料來源:BloombergFortune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