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ier實現首月營業獲利!第二季財報亮眼,營收、客戶數等多項數字創下歷史新高
Appier實現首月營業獲利!第二季財報亮眼,營收、客戶數等多項數字創下歷史新高
2021.08.05 |

Appier(沛星互動科技)於今(5)公佈2021年第二季的營收表現,多項數字都創下歷史新高。第二季的營收為歷史新高的28億日圓(約為新台幣7.09億元),年比增長了50%,營業毛利年增則77%。

也因營收成績優異,根據日本證交所的規定,Appier必須上修全年財測,全年營收目標從109億日圓上調至117億日圓,調整幅度約為7%。此外,Appier也創下自己的紀錄,6月份單月實現營業獲利,是自2013年以來首度達成單月營業獲利。

「營收成長、毛利提高,讓我們能實現單月的營業獲利,對未來的獲利能力是正向的指標。」Appier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游直翰說,他也提到,對於SaaS公司來說,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源追求成長,所以能實現單月營業獲利並不容易。

不只營收,ARR、NRR、淨客戶增加數都創下新高

除了第二季營收為28億日圓創下歷史新高之外,Appier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也創下了108億日圓、年增38%的新高點。

客戶服務方面,過去12個月以來的NRR(淨收入留存率,Net Revenue Retention)也創下歷史新高達120.2%,也就是說相較上一年度同時段,客戶的付費變化正向成長,是SaaS公司的重要指標。客戶流失率也來到歷史新低的0.78%,季度客戶淨增加數(增加客戶數扣除流失客戶數)66家也是季度最佳表現,讓Appier客戶數達到943個,年增幅達29.4%,也是歷史最佳表現。

目前地區營收貢獻仍以東北亞最高達67%、大中華區21%、東南亞10%,其他地區則是2%。其中美國地區季度成長達100%,不過由於美國基數較小,所以成長幅度看起來會比較大。

Appier產品線
Appier的產品線從獲客、留客、轉換、分析都囊括其中,透過產品間的互相搭配,能符合眾多客戶的需求。
圖/ Appier

游直翰提到,之所以第二季在營收、客戶數、毛利等數字上有亮眼的表現,歸功於Appier產品線的完整性。Appier旗下產品涵蓋多階段的消費者旅程,從獲客、分析、猶豫客抓取等都在範圍內,產品互相搭配能夠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客戶可能剛轉線上,需要導客,或是線下因疫情影響急需在線上留住客戶,Appier透過產品間的互相組合,業務在銷售的時候更好說服客戶,也更容易賣出產品。」游直翰說,「而且客戶用越多我們的產品,產生的數據就會越多;數據越多,表現就越好,客戶就有機會買得更多。」

而今年第一季Appier宣佈收購的聊天機器人新創BotBonnie,也加入了公司的產品線內,在語系上已添加了日文、英文開始對外推廣,並預計在接下來幾季進行與Appier產品的整合。不過從6月才算正式加入,現階段營收占比僅0.3%,未有明顯的營收貢獻。

上市股價表現不盡理想,游直翰:做到最好,股價交由資本市場決定

游直翰也分享了幾個Appier產品上的改良。

功能上添增了「深度多模型學習」,過去系統在推薦消費者時,大多是文字對應文字、圖片對應圖片,不同的媒介分開分析,舉例來說,喜歡某個顏色的衣服,系統推薦其他的顏色或類似的衣服,便是統一透過圖片來分析的結果。但Appier把影像、文字、用戶屬性整合在一起,可以跨媒介進行分析與推薦,並搭配消費者的行為,在對的時間內推送廣告。

另外也推出了Creative Studio,讓行銷人員可以用「拖、拉」的方式改變網站呈現,降低營運人員的負擔。

而雖然Appier在第二季繳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但於日本上市以來的股價表現表現不算非常理想。3月30日Appeir於日本上市,股價從1,900日圓開始,一度衝上2,300日圓,但七月以來股價都在1,600日圓以下,今日則收於1,298日圓,下滑的幅度相當明顯。

對此,游直翰表示,身為上市公司,能做的事情就讓公司整體營運績效變好,「這一季,我們創下了幾個歷史新高、成長率也很好,當然無法預測財報揭露之後的股價,但只能不斷往前進,股價就交給資本市場來決定。」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馬上購: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